产前补充维生素D 可预防产后抑郁并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泌乳量

来源: 厦门美好医药/xmmhyy


来源:2017年 7月 第 27卷第 15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王小群1 ,蒋利红 2 ,周晓文 3

(1.浙江省诸暨市第六人民医院 妇产科,浙江 诸暨 311801;2.浙江省诸暨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浙江 诸暨 311800;3.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 妇产科,浙江 诸暨 311800)



分娩是女性的一个特殊生理过程,但在性激素、心理及社会角色等改变因素下,产妇会发生身体、情绪及心理等一系列改变,出现产后抑郁症。罹患产后抑郁症后,产妇可表现悲伤和沮丧等临床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影响正常亲子关系的建立,且明显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泌乳,不利于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因此,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率,增加泌乳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相关研究表明 [1] ,低水平维生素 D 可能在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但目前关于产前补充维生素 D滴剂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前补充维生素 D 滴剂预防产后抑郁症效果及对产妇母乳喂养和泌乳状况的影响,以期为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 2013 年 1 月 -2014 年 12 月于本院分娩的 1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80例。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排除生素 D 缺乏孕妇、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孕期出现妊娠并发症及早产等产妇。对照组产妇年龄22~36 岁,平均(26.8±5.9)岁;孕周 37~42 周,平均(39.2±2.7)周;自然分娩 44例,剖宫产 36例。观察组产妇年龄 21~38岁,平均(27.2±5.5)岁;孕周37~41周,平均(38.8±2.9)周;自然分娩 47例,剖

宫产 33例。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及分娩方式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大体一致( >0.05),均衡性好,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1)方法

所有孕妇均在孕晚期 28周后纳入研究与观察对象。对照组产妇仅接受常规饮食指导与营养补充。观察组在对照组产妇基础上补充维生素D 滴剂,具体方案:维生素 D 滴剂(400u/粒)1粒,口服,1次 /d。

2)观察指标

孕 28周与产后即刻取血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 25-(OH)VitD3水平,试剂盒(购自瑞士罗氏公司)。产后观察 6周,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诊断产后抑郁症,该量表由 10个问题组成(心境、乐趣、自责、焦虑、恐惧、应付能力、失眠、悲伤、哭泣和自伤),根据每个问题的频次分为从未、偶尔、经常、总是 4个等级,依次计 0、1、2和 3分,得分范围为 0~30分,当 EPDS总分≥13分时即诊断为产后抑郁症。比较组间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及 EPDS评分。并比较母乳喂养状况(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比例)和泌乳状况(泌乳始动时间、产后第 1、2及 3天时的泌乳量)。


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 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检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用 χ 2 检验比较分析,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产前孕 28周与产后血清维生素 D 水平比较产前孕 28周,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维生素 D 水平分别为(39.5±8.6)nmol/L 和(38.4±8.1)n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833, =0.406)。产后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维生素 D 水平分别为(41.2±7.8)nmol/L 和(61.4±10.4)nmol/L,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13.897, =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及 EPDS 评分比较产后观察 6周,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 20.0% 和 7.5% ,经 χ 2 经验分析,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且观察组产妇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产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 1。

3 母乳喂养状况比较

与对照组产妇比较,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比例升高,混合喂养、人工喂养比例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 2。

2.4 泌乳状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缩短,产后第 1、2及 3天时泌乳量增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 3。



 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在产褥期发生的一种常见精神疾患,其发病率在 3.5% ~33.0% ,多于产后 2周发病,于产后 4~6周时症状明显,表现为心情压抑、沮

丧、伤心、焦虑和恐惧等情绪改变,以及自我评价低、创造性思维受损和信心丧失等症状,与激素改变的内分泌因素、躯体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有关 [2] 。罹患此病后,不仅影响产妇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对亲子关系、母乳喂养及泌乳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 [3] 。近年来,产后抑郁症逐渐受到关注,但关于如何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较少。

 维生素 D 是一种脂溶性固醇类衍生物,机体从食物摄入及皮肤合成两种途径中获取,能够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在骨骼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4-5] 。在产后抑郁症机制研究中发现 [6] ,低浓度维生素 D可能会影响某种激素的分泌而造成抑郁症的发生。而在胎儿生长发育加速的孕晚期,孕妇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断增加,是维生素 D 缺乏的高危人群,容易发生维生素 D 缺乏,促进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7-8] 。但既往研究多数为回顾性研究,而产前补充维生素 D 滴剂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前瞻性研究较少。本研究中,与孕晚期未补充维生素 D 滴剂组比较,补充维生素 D滴剂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降低 5.0% vs 20.0% ,EPDS评分降低,结果表明产前补充维生素 D 滴剂能够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分析原因,产前通过补充维生素 D 滴剂,使钙磷代谢处于正常状态,避免激素分泌异常,从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产妇分娩后,其自身内分泌调节会产生泌乳素等多种内分泌激素,在维持乳汁分泌中发挥关键作用,能够促进机体进行有效泌乳 [9] 。而罹

患产后抑郁症产妇抑郁、焦虑负面情绪会通过大脑皮质影响下丘脑、垂体功能,导致泌乳素分泌减少,影响泌乳及母乳喂养 [10] 。另外,泌乳素在睡眠中高水平分泌,醒后泌乳素水平则下降,而产后抑郁症产妇失眠、早睡的症状将进一步导致泌乳素分泌减少,从而不能产生充足的母乳,导致泌乳始动时间推迟,泌乳量减少,母乳喂养率降低 [11] 。本研究中,与产前未补充维生素 D 滴剂组比较,补充维生素 D 滴剂组产妇纯母乳喂养比例升高,混合喂养、人工喂养比例降低,泌乳始动时间缩短,产后第 1、2及 3天时泌乳量增多,结果表明产前补充维生素 D 滴剂能够促进母乳喂养成功,促进泌乳过程,这主要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降低有关,从而能够使泌乳素正常分泌,尽早进行有效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产前补充维生素 D 滴剂在预防产后抑郁症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减少抑郁症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率,增加泌乳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臧志佳,杜丹.维生素 D 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3):349-350.

[2]张妍,张文颖,周玲,等.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85-87.

[3]冯云.产妇产后抑郁症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2):66-67.

[4] 周剑锁,张捷.维生素 D 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检验医学,2013,28(6):539-543.

[5]张吉平,徐宁,尹冬,等.血清维生素 D 水平与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5):385-387.

[6]王雪梅,吴彦,毛旭东.维生素 D 与抑郁症相关性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12,33(17):13-16.

[7]宋淑军,张文颖,刘俊丽,等.孕妇维生素 D 缺乏及其对胎儿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6):636-639.

[8]张名旭,李磊.孕妇维生素 D 缺乏对母体及子代的影响 [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5,23(1):60-64.

[9]李兆蕾,窦斌,宋全娜,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泌乳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791-1792.

[10]张艳.信息支持对产后抑郁的单亲初产妇泌乳及子宫复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3):309-311.

[11]王立新,韩桂俊,薛峰,等.孕产妇泌乳素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22):3439-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