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五年 一个成都市民的获得感:就近看病,随时可喝家里的排骨汤

来源: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qbj120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后

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

(2012年11月15日)



  医联体改革,实现区域内“共享医疗”


在医院住久了,对于小陈来说,一碗自家做的排骨汤算是一种奢望。她离家40多公里,从青白江区来到成都动手术。

原以为术后三个月还要留在医院进行康复,医生却告诉她,青白江区人民医院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推行“医联体-科联体”的模式,新增了康复医学科。“现在从区医院到家,坐车只要十多分钟。”回到家附近,回到熟悉的地方,吃饭再也不用去医院周边餐馆东挑西选了。


青白江区人民医院的医生正在用先进的设备为患者作检查


十多分钟到医院 

看病在家门口实现

吃腻了医院食堂,就到医院外面的饭馆“搜刮”一圈,“天天吃外面餐馆这些重口味还是很败胃口,有时候端到面前都咽不下去。”她还是习惯家里丈夫做的菜,即使是身体恢复需要炖一些排骨汤来补充营养,这也是很难实现的。

今年7月,小陈来到成都市二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截瘫后的血肿清除手术,术后除了能够吃饭,其余的时间都只能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动也不能动。让她一度陷入绝望,她担心30岁以后的日子,都只能在轮椅上度过。

半个月后,她收到了一个好消息,“三个月的康复治疗可以回青白江做”。“刚开始还是比较担心,毕竟担心那里的设备和技术达不到要求。”小陈在和医生反复沟通后才知道,在老家的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已经新增了康复医学科。

区医院离她在青白江区城厢镇的家,开车只需要十多分钟。小陈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在青白江住院的期间,父母和丈夫,时常都会从家里送一些饭菜过来,打开盖子,老公做的排骨汤还冒着热气。“有时候沉闷了一上午,心情就会在那一刻释然。”

医院康复医学科设有运动治疗室、理疗室,医生根据小陈的病情,制定了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方案。通过医护治人员和小陈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康复训练48天后,她成功地步行出院了。在复查的时候,主治医生也很惊讶,她的康复效果会这么好,能够这么快出院。


医护人员正在帮助患者康复


共享市级医院资源 

以前看不了的病能看了

要让青白江的病人都留在县级医院治疗,这在以前看来还是有些“天方夜谭”,毕竟在大家潜意识里,“市里面的医院更强大”。2013年8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进行了合作与委托管理,开启了市、区、乡纵贯医疗联合发展之路。

2016年,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陈涛博士被聘为青白江区人民医院院长。“医院的临床、医技和医辅科室都要突出专科特色的要求来进行细分。”在二医院皮肤科工作的十多年,陈涛诊室外的长廊,总是会排着长队,这让他明白,做好专科对于赢得老百姓口碑的重要程度。

托管后,随着成都市二医院人才、医疗技术和管理的输入,青白江区人民医院临床、医技与医辅科室按突出专科特色的要求进行了细分,从托管前的19个增加到了32个,这其中介入肿瘤科、皮肤科、康复医学科、疼痛科尤为典型。

陈涛说:“几年下来,市二医院派出管理人员及专家70余人在区医院从事行政、业务管理,派出20余个专业技术人员约1000余人次在区医院开展业务工作,进行专家门诊坐诊共诊治病人3000余人次。”市二医院肿瘤科主任彭小东:“以前青白江的肿瘤病人,往往都会去成都求医,现在基本都会留在青白江进行治疗。”


医护人员正在进行业务培训


托管四年门诊增长七成

外地患者也慕名而来

陈涛拿出了一组数据,将托管后四年与托管前四年做了一个对比。从门诊人次上来看,托管前4年共有90.42万人,托管后四年上升到了155.02万人,同比增长了71.44%。“托管后,医院在院病人数每天稳定在七百多人,2016年全年手术台次就有6715台次。”

借助市二医院资源,区医院皮肤科也在去年开设了住院病区,目前每天的门诊人次较2014年开科之初增长了120%。毕业后来到医院已经两年的曾红,除了承担门诊及住院医疗工作外,还利用微信建起了自己的“微诊室”,里面已经有一百多人。就连医院同事也知道了这个“知无不言”的大V,孩子脸上长了青春痘,拍张照直接发给曾红,让她先行判断,非常便捷。在她的诊治病人中,还有不少病人从广汉赶过来看病,在区医院皮肤科独立以前,这些病人都是要到成都去求医的。

接通基层乡镇医院数据

远程阅片避免病人来回跑

按照青白江区人民医院的业务发展需求,市二医院每年派出10名以上的业务骨干到青白江区人民医院驻点指导;青白江区人民医院也选派了神经外科、普外科、眼耳鼻喉科、骨科的10名管理、业务骨干到区里的8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驻点。

“区医院筹建了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医学病理中心,医学会诊中心、医学培训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七大医联体中心。” 陈涛说,社区、乡镇等基层医院将影像检查进行数字化处理,经互联网传输到区医院,影像科医生阅片后,再将结果传回基层医院,让“数据”跑路,弥补了基层医院专业阅片医师的不足,消除了病人来回奔波的烦恼。

“一些小毛病就不用往城里跑了。”住在青白江区红阳社区的孙女士告诉记者,一些医技检查,在基层医院的收费标准更低,也可以节省一笔不小的支出。

在市二医院的托管帮扶下,依托三甲医院的资源优势,通过派驻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随着管理和技术不断引进,一个市、区、乡三级架构医疗联合体的模式正日趋成熟,进一步带动当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让基层群众真正做到小病不出镇(社区)、大病不出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