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很努力,感动的却只有自己!

来源: 仁德堂医药/rdtyy17795514444

以前看《打工仔买房记》时,总感觉男主角在上司那里受尽刁难。


上司派他去买便当,做杂务,他受不了领导的刁难选择了辞职,变成了一个家里蹲。

 

他认为,自己每天跑腿这么辛苦,已经足够努力了,之所以没有获得成功,是因为没有人挖掘自己。

 

“试图掩盖自己的愚蠢和懒惰,比愚蠢和懒惰本身更糟。”

 

你不是努力,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




我们身边总是不乏这样的人,每天都能看到他们在朋友圈花式秀努力:昨天是加班到十二点的公司外景,今天是七月份长长的书单,明天是一本崭新的单词本。

他们的存在时刻激励着你,好像自己是朋友圈里最不上进的那个人。


可是朋友圈一片烈火烹油奋斗景象的背后往往是这个样子:


加班到半夜是因为白天一直刷手机,从不按时完成任务;

 

列的每月书单,在书店促销时一次性买回来,却只是拍照发个微博;

 

每次一晒完单词本,就扔开英语书去回复朋友圈里的点赞和评论;

 

为了鞭策自己多读书买个kindle,用了三天就放着积灰。

  

这可能是很大一部分年轻人最普遍的痛苦:“为什么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是不行?”

 

可能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眼里的努力,只是在感动自己罢了。



没有行动的规划和无效的努力,就像集体里的癌细胞,难以剥离却危害致命。

 

曾看过一篇调查报道《在三和玩游戏的人们》。

 

三和作为深圳市最大的人力资源市场,每天都在吸引许多低技能劳动群体加入其中。

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想工作,用自己的身份证贷款套现,从而得以以极低的生活成本终日混迹于网吧,每天唯一的事情就是打游戏。

  

在采访三和短工们时,几乎所有人都默认网吧不会是自己永远的归宿,也不同程度地表达过出去闯荡的意愿。

 

没有学历,交际能力也不行;想学技术,不愿意下功夫。

 

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三和的大通铺上,一闭眼又过了一天。


杨绛先生说过,你的问题在于书读得不多而想得太多,过度规划未来、过度思考人生就是病,得治。



职场没有功劳簿,只看成绩单。

 

长大以后,我们会不约而同地发现身边的大多数人进入了一条统一的赛道: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努力生活。

 

你知道,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公司一样算你迟到。

  

当你在成人世界打拼时,最好想清楚你为别人带来了什么价值,别人对你又有什么需要:

 

是需要你的心事,还是你的效率?

 

微博上曾经有一个热门话题:我觉得自己是最什么的人。


在热门回复一大片“穷”、“懒”、“丧”、“好人”之类调侃的形容词中,有一个回复触动了我:普通。

 

是啊,我不会是最好的那一个,也不会是最差的那一个,长大后不再相信自己头顶主角光环能逢凶化吉,不再自我感动能在临危之际力挽狂澜,不再幻想每一个撕过的高富帅最后都能反过来爱上自己。

 

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承认自己的普通。



把痛苦等价于财富,本身就是年轻人的幼稚病。


有人曾说过:“痛苦是财富,这话是信口开河。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同样地,耕耘就有收获,这话是胡说八道。耕耘就是耕耘,有效的耕耘才会带来收获。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做的每一件事情,能清楚的区分其中随机性所占的比例,并在正确的方向上做出努力,在我看来就是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