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堂健康养生 || 燥邪当令,不得不防!秋季养生 从“润燥”开始!

来源: 杏仁堂中医院/hmxrtzyy

入秋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人们很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咳嗽少痰、声音嘶哑、鼻燥出血、大便秘结、皮肤瘙痒等症状。


  专家二组表示,秋季燥邪当令,易耗伤人体阴津,使人体出现一派“燥”象,养生保健应辨明体质,从润“燥”开始。



杏仁堂中医院 专家二组


燥邪易伤人 不得不防


        中医讲四时不正之气皆能为病,一年四季有不同的病邪侵袭人体。比如,暑多夹湿,湿热之邪在夏季最为常见,而秋季燥邪当令,秋天的气候干燥,燥气太过,伤人致病,则为燥邪。

        

        专家二组解释,燥邪侵犯人体五脏六腑不同,出现的症状也不一样。

        

        燥邪最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主气司呼吸,直接与自然界外气相通,燥邪伤人,多自口鼻而入,故最易伤肺,导致肺津受损、宣降失常或伤及肺络。因此,肺部功能不好的人,一入秋季就容易出现咳嗽少痰、声音嘶哑、咽痛等症。

        

        肺主皮毛且开窍于鼻。人的身体皮肤、毛发及体内的津液全靠肺气来部散滋润,肺气失调,宣发功能就会减弱,容易出现口干、鼻燥出血、皮肤干燥、瘙痒甚至皲裂等症。

        

        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燥邪伤及胃肠、伤害消化道,机体通常会出现口干舌燥、唇裂、大便秘结等症。


        可见,秋季燥邪伤人之大,不得不防!



秋燥分温凉 调理须辨证        

        

        专家二组介绍,中医将秋燥分为“温燥”和“凉燥”,它们的结果都会导致阴津耗损,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


        温燥属于初秋感受燥邪,往往带有夏暑的余热,表现出皮肤干燥、干咳少痰、咽干口燥、皮肤瘙痒、大便秘结等,津液缺乏的症状更为明显;凉燥属于晚秋感受燥邪,往往带有近冬的寒气,表现出身体发冷、微有发热、口干而不渴、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痰白而稀、头微痛、无汗等症。


        从调理原则上来说,温燥除滋阴润燥外,还需润肺清热,可食百合粥、银耳粥、莲藕排骨汤、银耳杏贝汤等;而凉燥调理则侧重温润,补肾益肺,可进食栗子粥、莲子粥、龙眼肉粥、红枣粥等。



        不光是要区分温燥和凉燥,还要区分不同的体质来辨证调理。


        燥邪伤肺引起咳嗽,如果是阴虚火旺体质的人,又外感风寒而咳嗽,临床一般会使用百合固金汤来进行调理;但如果是平和体质的人,秋天出现干咳,那么只需要祛燥邪就行了,临床一般使用桑杏汤。


        秋天皮肤干燥瘙痒多见于老年人,这与其本身气血津液不足有关。从调理上来说,应视情况而定,如果是血不足,则需要养血,可用养血四物汤;如果是阴虚引起的津液不足,就要吃些滋阴润燥的中药。

        

        如果是胃火炽盛、温燥引起的大便秘结,在清胃热、清胃火的同时,还需要滋阴润燥,可以用麻子仁丸,或者多吃蜂蜜、梨等润燥食品,但寒凉体质的人,则不适合多吃。



保持好心态 顺四时养生


        专家二组建议,通过“食疗”预防秋燥是不错的方法。在秋季可以多喝些汤汤水水,适当吃一些具有滋阴润肺效果的食物,如白木耳、山药、莲子、萝卜、百合等;还要注意少吃辛辣的食物,这是因为辛辣的食物具有“发散”作用,容易伤阴,会加重症状。体质寒凉的人,可以吃一些温补又有滋润作用的食物,比如太子参等。


        此外,一些水果也可以润肺清燥,如梨、柑橘、柿子、石榴、葡萄、大枣、荸荠等,体质虚寒的人,可以把水果煮熟了吃,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进入深秋,寒凉侵袭,万物逐渐凋谢、呈现衰败景象,焦虑体质的人最易受悲伤、抑郁、易怒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养生保健应注意调养情智,保持乐观情绪,凡事放宽心,平时还可以适当做些运动来达到宣泄情绪的目的。


        另外,干燥的秋天,人会陷入两个极端。身体免疫力好、性格开朗的人,可以安然入睡;而体质较弱的人群,在自然界阴阳剧烈更替之时(如秋分或气压低时),会因为无法适应变化而出现烦躁不安、失眠的情况。养生应做到起居有时,劳逸适度,保证充足的休息,注意不要熬夜,以顺应自然收藏之势。



        专家二组提醒,每个人体质不同,即使出现相同症状,其原因也不尽相同。若市民在进行自我调节后症状仍不能缓解者,可找到专业中医师辨证分析,进行综合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