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文化底蕴 筑牢善德根基

来源: 海阳市中医院/haiyangzhongyi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学校、医院和企业的灵魂。中国上下5000年的灿烂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辉煌的今天,海阳市中医医院30多年的文化,筑牢了今后再发展的根基。

治病救人,大医善德既是我院的院魂,又是病患的喜望和企盼。


当你踏进海阳市中医医院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综合大楼门庭上方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显现的“立善世之根行大医之道”的医院宗旨和“医术在高在精更在德,护患在心在意更在善”的院训,进入大厅内,迎面赫然显示 “励精图治,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医院精神。楼层走廊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着医学 领域的先贤、大医的照片、简介以及病房内张贴的《中医适宜技术》、《孝廉歌》……这些都烘托出医院文化的浓厚氛围,给人以直观的感受,令人温馨,顺心,顺意,从而让每个来院的病人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油然产生一种喜望企盼和信任!当人们看到医生和蔼的笑脸,耐心的询问、仔细的检查、工作人员井然有序的收款、取药,听到医生详细地嘱咐怎样服药……就会让患者对病情消除增添了几分信力。


我院文化的精髓是崇德向善


人无德不立,医院乏德少善难兴。患病虽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的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但来院患者总是抱着治愈的喜望,同时也不免怀着尝试和试探的心理。因此,慕名求医和 “有病滥求医”的俗行民说,就折射出病人的求医心情,如果遇上了德高艺精的医生,谢天谢地,病情好转乃至治愈。反之,会让病人神情沮丧,病情依然,每况愈下,甚至引发医患纠纷。当然医生不是神,科技发展也难胜病程杂难。医患关系不是交易,金钱难买生命和健康。医护人员必须具有一颗善良的心,具备高尚的医德。面对病人,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处处体现德和善,这是医院文化的精髓。试想,没有同情心的病若在己的医护如何施治?怎么会让病人体会到来院如家的温暖?怎么会有战胜病魔的信心呢?善德要体现在医疗服务的每个环节。减少非需辅检,不开无用大处方,做到少花钱能治病,尽量减轻患者负担。对个别无病呻吟或无需治疗的病人,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后,即可让其空手而归( 不给药)。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一书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要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赴救含灵之苦。”“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之,则是含灵巨贼。”寥寥数语,饱含德善,将高尚医德和情操展现在人们面前。


一次,笔者亲见一位四十又几的男士请吕焕芝主任就诊,待彩超片出来后,吕主任告诉他肝上有一结节。该男士立即露出惊恐的神请,忐忑不安地问:“吕主任,不关事吗?”吕主任以肯定的语气告诉他:“不用怕,这个结节就好比你脸上长了个痣。”多么浅显易懂的比喻啊!该男士脸上立马露出了笑容,吁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吕主任接着对他说:“没事。你走吧,也不用拿药。”这就是大医的风范。这里蕴含着高尚的德和浓浓的善。这正是“医术在高在精更在德”的生动诠释。


医院文化要靠全院职工的集体创造

诚然,医院文化跟领导有很大的直接关系,但绝非由几个领导而形成。而是靠全院职工的集体创造。从辛勤指挥疏导车辆的安保人员,到供应、维修保障的后勤职工,从洗衣工到保洁员,从门诊医生到日夜守护病人的护士,从一丝不苟精准拿药的药房人员到收款、接待住院结帐的结算人员,总之,从院长到职工,每天都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来院的所有患者和其亲属展现着德和善,近年来也涌现出不计其数的好人好事,演绎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三大一创新”活动的开展,将服务创新不断推向更高的层次。通过每个细节和自觉行动不断丰富着医院文化的内涵。让我院崇德 向善成为我市一张熠熠生辉的名片。

厚植医院文化从我做起

厚植医院文化绝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短期行为。每位员工在认真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中,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从每天一件件小事做起。用《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和我院制定的 《员工行为规范》,并依据病人及其亲属的需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让行为形成文化,反过来又让文化去升华自己的言行。经过几代中医人的创造和积淀,将我院的文化底蕴做到积跬步以至千里,筑牢善德根基,为我市人民的保健卫生事业做好保驾护航,为早日实现我院“双赢四益”的美好愿景而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