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专家有话说(本期专家:张云良、李惠)

来源: 燕赵卫生动态/yanzhaowsdt



保定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大科主任张云良:

对于糖尿病,你到底了解多少

    李女士单位组织体检,体检报告显示静脉空腹血糖升高6.83mmol/L,建议内分泌科进一步诊治。但是李女士觉得自己平时没有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等不适,家里亲人也没有糖尿病患者,而且自己年轻时偶尔还会闹个低血糖,怎么现在就成为“糖尿病”了呢?李女士百思不得其解,今天就请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大科主任张云良为我们详细讲解糖尿病的诊断、高危因素以及预防等相关内容,希望能为大家答疑解惑,帮助大家认识糖尿病,进而达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李女士:空腹血糖升高6.83mmol/L可以诊断“糖尿病”吗?

     专家目前,单纯依据一次静脉空腹血糖6.83mmol/L并不能诊断糖尿病。依据1999WHO糖尿病诊断(如下图),“糖尿病”诊断尚不成立,但至少为“糖尿病前期”,如需确诊,需进一步完善静脉餐后2小时血糖或行75g无水葡萄糖耐量试验明确诊断。

糖代谢状态分类(WH0 1999

糖代谢分类

静脉血浆葡萄糖(mmol/L

空腹血糖

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

正常血糖

6.1

7.8

空腹血糖受损

6.1~7.8

7.8

糖耐量减低

7.0

7.8~11.1

糖尿病

7.0

11.1

 

李女士:单纯血糖高,没有口干、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等不适症状,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吗?

专家可以。糖尿病诊断标准:如果有口干、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典型糖尿病症状,一次静脉血糖超过上表中的诊断标准,即可以诊断糖尿病;如没有糖尿病典型症状,如不同日两次以上静脉血糖超过上表中的诊断标准,也可以诊断糖尿病。所以说,糖尿病患者可以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只是单纯化验血糖升高,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李女士:没有糖尿病家族史,就不会得糖尿病吗?

专家3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近10年尤为严重。2010年中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研究证实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原因:1、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2、老龄化比率逐年增加;3、生活方式的改变,体力活动明显减少,热量摄入逐年增加;4、人群中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增加;5、人群的易感性;6、疾病防治意识的增加。所以说,遗传因素只是糖尿病病因的一种可能,没有遗传因素,仍然可以出现血糖升高,甚至发展成为糖尿病。

李女士:年轻时血糖偏低,为什么现在血糖升高?

专家李女士年轻时可能已经出现胰岛β细胞受损,但胰岛β细胞功能仍大于50%,所以血糖正常,但因为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出现胰岛素不适当分泌,所以有低血糖发生;随着年龄增长,胰岛β细胞破坏逐渐加重,血糖逐步升高,至胰岛β细胞功能小于50%的时候,就出现血糖升高,如不积极诊治,最终可能发展成为糖尿病患者。

李女士:哪些人群是糖尿病高危人群?

     专家在儿童和青少年(18 岁)中,超重或肥胖且合并下列任何一个危险因素者: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 2 型糖尿病家族史;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病、高血压、血脂异常、PCOS);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史或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年龄大于18岁的成年人具有下列一个及以上危险因素:年龄大等于40 岁; 有糖调节受损史;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静坐生活方式; 一级亲属中有 2 型糖尿病家族史;有巨大儿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多囊卵巢综合征(PC0S)患者;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李女士:如何预防糖尿病?

    专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即通过合理的膳食、合理的运动达到能量、营养元素的供需平衡,维持正常的体重,必要时可以借助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吡格列酮等药物达到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对于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不论年龄大小,宜及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除年龄外无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40 岁以后开始筛查。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从 10 岁开始,但青春期提前的个体则推荐从青春期开始。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每三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 (张云良教授电话:18617789082)



石家庄五医院内二科专家

          ——李惠:

做到五个“一” 吃早饭等于吃补药

心梗和脑梗,是人尽皆知的威胁我们健康的两种疾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两种疾病的发生,竟和现代人对早饭的忽视有关系。  

原来,不吃早饭,胃中就缺少食物,人体血液里就会形成很多的B型血栓球蛋白。这是一种能导致血液凝固,使人易患心肌梗塞的蛋白质。另外,不吃早饭的人,血小板比吃早饭的人更加容易粘稠与聚集,这就加大了血栓的形成几率,使人更加容易患上脑梗和心梗。爱护心脑血管,远离心梗、脑梗和“三高”,延长寿命,首先就应该从吃好每一顿早饭做起!那么,怎么吃早饭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一粥。一碗燕麦粥能够降脂降糖、养胃润肺。燕麦粥是有名的 “长寿粥”,很多百岁老人都有喝燕麦粥的习惯。燕麦里加点小米,做成燕麦小米粥,喝起来清香绵柔,还有安神助眠、降脂降糖、养胃润肺的效果。

    一蛋。一个鸡蛋“从头补到脚”。在营养学界,鸡蛋一直有“全营养食品”的美称。从中医角度来说,鸡蛋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平衡”食品。鸡蛋蛋清性微寒,蛋黄性微温;蛋清能清热,蛋黄能补血,其功效媲美阿胶。国内外营养学家和医学家的研究都发现,每天吃1个鸡蛋,可以带来“从头到脚”的健康!

  

    一奶。一杯牛奶可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要每天吃奶类及其制品。而专家也指出,奶制品不但营养丰富,而且价格便宜。因此,它们应该成为“终身食品”。 早饭一杯牛奶,能够补充钙质和维生素,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对中老年朋友而言,还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骨质疏松。

 

    一蔬。一种蔬菜降低心脑血管病风险。研究发现,日均摄入蔬菜量超过569克的人比摄入量少于249克的人,早亡风险降低了10%,并且寿命延长了1年多。另外,日均再多食用200克蔬菜和水果,早亡风险就会再降6%。早饭保证吃上一种蔬菜,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能缓解压力,延长寿命。  

    一果。一小把坚果提高早饭质量,改善热量比例。早饭无论中西,最好每天吃一小把坚果。因为早饭人们很少饮食过量,大部分处于营养供应不足的状态,这时候补充坚果这种高能量高营养的食物,可以提高早饭质量,改善三饭热量比例。美国研究者早就提示,大杏仁、核桃等各种坚果每天吃28克即可,也就是一小把的量。   

   做到五个“一”,祛病又延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