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 养生有道,这个冬天才能一直“暖”下去!

来源: 修文中医院/xwzyy-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11月7日13时38分将迎来“立冬”节气。此时节,朔风起,地始冻,水始冰,天气一天天变冷。


古人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水始冰、地始冻很好理解,“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指大鸟,蜃为大蛤,它是说立冬后,大鸟几乎销声匿迹了,而在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鸟类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当然,这只是古人的臆想。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节,天气还不算太冷,菊花盛开、枫叶正红、黄叶飘落,柿子满树……不论在城市和乡村都可以看到万紫千红的秋景。

古人有种说法,如果立冬当日是晴天,一个冬天都会寒冷;如果立冬当日是阴雨天,反而一个冬天都不是很冷,是暖冬。



周二,南京的天气为多云,最高温度为22度,最低温度为13度,温差较大,要注意早晚及时添衣,保暖措施一定不能忽略,谨防感冒。


立冬习俗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在古时,立冬这一天皇帝会带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从古至今,各地就有丰富多样的习俗。


暖炉会


  霜降后寒气已重,因此各地开炉日期,一般常在农历十月初。《荆楚岁时记》载:“庐山白鹿洞,游士辐凑,每冬寒醵金市乌薪为御寒之备,号黑金社。十月旦日,命酒为暖炉会。”北平一般在十月初一烧暖炕,设围炉,称之为开炉节,到第二年二月初一才撤去暖炉。暖炉多用不灰利一种耐燃烧的矿物)砌筑,该物比矾石更白,轻暖坚固,后来则用薄铁做暖炉。《礼记·月令》记述十月有暖炉会。江苏昆山、安徽太平、湖北钟祥等地,也在月初开始用火御寒,期间有卖糕饼供食或者饮酒举行暖炉会的。


吃饺子


北方有谚语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饺子源于“交子之时”之说,立冬是秋与冬相交的日子。两边翘翘,中间圆鼓鼓的饺子,看起来就像是人的耳朵。

唐代以后,饺子变得和现在一样。饺子的原名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立冬时节,人们吃饺子也象征咬破混沌天地,迎来新生之意。


吃甘蔗、炒香饭


  在潮汕有立冬吃甘蔗、炒香饭的习俗。流传着“立冬食蔗不会齿痛”的说法。当地民间认为,立冬日吃甘蔗,既能保护牙齿,又有滋补的功能。而用莲子、蘑菇、板栗、虾仁、红萝卜做成的香饭,广受汕头市民的欢迎。

除了特色食俗外,还有比较创新的立冬活动。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每到立冬时节,游泳爱好者都会用冬泳的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立冬养生


虽说目前看来,真正的冬天还在来的路上,可是近来的“冷空气”总会隔三差五地来侵袭,送上这份超实用冬季小贴士,助您从头到脚,温暖、健康过冬!








立冬时节的饮食上,多吃滋阴补阳的食物,可以开始适当进补,同时注意均衡饮食。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除了众所周知的羊肉、姜,哪些食物也具有暖身效果?



 

燕麦

燕麦富含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质,具有很好的饱腹感,有助控制体重,其中的β葡聚糖具有降低“坏胆固醇”的作用。此外,燕麦还富含多种矿物质,有助身体抵抗寒冷。燕麦可以用来熬粥,也可和大米搭配做成燕麦饭。


 

黑豆

黑豆富含铁和铜等矿物质,其中的抗氧化物含量高于其他豆类。营养专家表示,喝黑豆汤有助肌肉获得更多血氧,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


 

核桃

核桃不但富含可促进心脏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丰富的磷脂和维生素E,这些营养素对于抗寒都有一定的帮助。


 

红薯

其富含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钾、镁等多种营养素。天冷时,喝一碗刚出锅的红薯粥或吃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都有助于抵抗寒冷。



冬季养生,饮食调理最佳,一碗温热的汤水绝对是最佳选择。


1、山药排骨汤

每到冬季,不少老年人会出现腰酸腿软、四肢无力的症状,对这种情况常喝山药排骨汤可有效缓解。山药所含的钙、盐酸山药碱和黏液蛋白,能抑制甲状旁腺素的过多分泌,保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状态,消除四肢乏力。排骨富含优质蛋白和铁,可促进血液中血红蛋白合成,改善血液携氧能力,从而预防疲劳,提高免疫力。



材料:山药100克,排骨500克,料酒10克,姜5克,葱10克,盐4克,胡椒粉2克,味精2克。


做法:将山药去皮切滚刀块;排骨洗净,剁成段;凉水放锅中,把排骨血沫子撇掉。姜拍松,葱切段。将山药、排骨、料酒、姜、葱同放炖锅内,加入清水2800毫升,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煮40分钟,加入盐、味精、胡椒粉即成。


2、当归生姜羊肉汤

羊肉味甘性温,主入脾、肾二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生姜味辛性微温,主入肺、脾、胃经。医圣张仲景擅以生姜入药、入膳调理病人脾胃,与大枣(今之黑枣)合用起“调和营卫”之保护胃气之功,其论着《金匮要略》中记载经典用方“当归生姜羊肉汤”,主治脏腑虚寒冷痛之疾。



材料: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


做法:当归20克,生姜30克,冲洗干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羊肉500克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料酒、食盐,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成。


3、黄精参淮炖鸡汤

冬季养生进补,以养阴填精、益肺脾肾为要,故选中药黄精最为适宜。用它配补中益气的党参、健脾养肾的淮山,用来炖小母鸡,气味清润可口,有温肾补脾养气之功,能缓解冬季体倦乏力、腰膝酸软、怕冷畏寒等症状,且其药均性味平和,故适用人群甚广。



材料:黄精、党参、淮山各30克,小母鸡1只,猪瘦肉50克,生姜4片。


做法:药材洗净,稍浸泡;母鸡宰洗净,去脏杂、尾部;猪瘦肉洗净,一起下炖盅,加冷开水1500毫升(约6碗量),加盖隔水炖约3小时便可,进饮方下盐。



寒冷冬季,

易受风寒侵袭,

引起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平时做到这几点,

可有效预防风寒。

1、 防风寒,来碗神仙粥



源于清朝《太医院经验神方》的神仙粥用四种极常见的食材帮你驱寒——糯米、生姜、葱白、醋。

方法:用一把糯米煮成汤,放入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后加半杯醋。(此方可有效防治感冒)


2、 用凉水洗脸 

冬季适当用凉水洗脸,让肺更健康,可以更好的抵御寒冷。如果是着凉受了风寒就不要用冷水洗了。


3、用淡盐水漱口

防风寒,每日早晚、餐后,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