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24期|“致良知”庐陵读书会读书活动

来源: 普正药业/prozin2003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

  阳明先生,儒释道兼修,文武兼治,知行合一,堪称千古一人,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他立功、立德、立言,被后世称为“真三不朽”的完人。

第二十四期读书《薛侃录》



  2017年11月5日晚,吉安市致良知读书会,在“青创四方馆”庐陵致良知读书会馆,举行了第二十四期读书活动。本期读书会特别邀请到刘宗彬老师讲学《古庐陵的宗族文化》。

齐声歌唱祖国颂

本期读书会由胡霞老师主持



  本期读书会,主要诵读了阳明先生《薛侃录》。《薛侃录》为阳明先生弟子薛侃所记录整理的阳明先生论学的谈话。薛侃是赴京应举不第而从学于王阳明的,此时薛侃已经二十八岁了。《阳明年谱》载“自徐爱来南都,同志日亲,黄宗明、薛侃、马明衡、陆澄、季本。辈同聚师门,日夕责砺不懈。南畿论学,重教学者存天理去人欲,为省察克知实力。”



  公元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薛侃中进士后并没有入仕为官,而是师从王守仁于赣州,传学潮州,使王氏学盛行于岭南。薛侃不愿为官,是受了王阳明的影响,当时王阳明在赣州,有《与希元、台仲、明德、尚谦、原静书》,提到“闻诸友皆登第,喜不自胜,非为诸友近日喜,为野夫翌日山中得良伴喜也。入仕之始,意况未免动摇,如系在风中,非若黏泥贴网,恐自主张未得。不知诸友却如何,想平日之工夫之须有得力处耳。”大意是,若入仕了,恐怕身不由己,会耽误了学术工夫。






  当天晚上,读书会特别邀请到刘宗彬老师,讲学《古庐陵的宗族文化》。宗族是以血缘关系组成的社会群体,古称庐陵的吉安,素有“江南望郡”、“金庐陵”之美誉。自秦始皇郡分天下设立庐陵县以来,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庐陵先民在这块、沃土上拓荒创业、繁衍生息,并以广阔的胸襟,与中原迁徙而来的各族人民融合,共创庐陵辉煌。


西晋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难都导致大量的北民南迁,定居赣中;特别是自宋以降,州县官员卸任安家,闽粤客家倒流入赣,形成了“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的历史盛况,庐陵文化渊远深厚,同时其宗族发展也形成了严密而完整的组织结构。




  读书会最后,由肖军平老师分享了致良知四合院北京季度学习会心得。肖军平老师说,阳明先生在贵州龙场悟道,在我们庐陵立德、立功、立言,可以说吉安是阳明心学形成与发展的中心,阳明心学让吉安在晚明近百年的时间里,成为引领儒学思潮的中心。


同时,阳明先生初次出任地方官就是在吉安,任庐陵县令,为吉安一方水土的父母官。阳明先生任庐陵知县的时候把庐陵治理得井然有序,阳明心学化俗乡里的实践,淳化了地方风俗,兴建了地方设施,改善了当地的生活条件。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多方面看到阳明良知学对这片土地的深刻影响。2017企业家致良知(北京)论坛即将举行,届时我们致良知庐陵读书会也将会追寻着阳明先生的脚步前往北京拜学求经。



延伸阅读


2017年企业家致良知(北京)论坛

主题曲《祖国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