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手记】文峰中心朱宝红:家庭医生,职责的坚守,生命的依托

来源: 广陵卫生计生/glwsjs

 提示点击上方"广陵卫生计生"每天都有新鲜资讯


 

2017年7月3日,扬州电视台《天天健康栏目》播放了文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工作情况的报道,节目中采访了我的一个慢病患者翁启胜,看着屏幕上健康、幸福、笑容可掬的他,谁又能想到他曾经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和他相识,源于我们的慢病随访工作。步家小区是我公共卫生服务的辖区,新一轮的随访工作开始了,按照要求,我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辖区内慢病患者面对面随访任务。来到小区,和往常一样,我把电瓶车停在了传达室旁边。

“干什么的?”一个略带沙哑的老年男性的声音传来,从传达室里走出个矮矮胖胖、皮肤微黑、面部严肃的老头。

“我是文峰社区医院的,来为慢病患者做访视的。”我回答。

“访视?噢,就是给人家量血压的。是吧?”

“是的。”慢病随访就是量血压?我也晕了,看来居民对我们工作的真正意义尚未真正了解,为尽快投入工作,我就顺着他回答吧。

“是朱医生吧?别到我家了,就在这给我量下血压吧。”屋内走出个人,是6幢206的雷文龙。

“好吧。”我跟着他走进了传达室。

“传达室的老杨呢?怎么没见他?”我问。

“你不知道啊?他中风了。住院了。”

惊愕,老杨也是我的一个慢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吃药不规范,脾气还老倔的,失败感顿起,内疚自己对不依从的患者的无能为力。

“老翁,你也来量一下吧。”老雷对翁启胜说。

“不用,药店有量的地方呢。”是怕我不给量?翁启胜拒绝了。

“来啊,我给你量一下吧,没关系的”。我边说边拉着老翁坐下。“你平时血压高吗?”

“你量多少?”

“高呢,160/100mmHg呢!”

“差不多,都这样,你量的还蛮准的呢。”

“吃药了吗?”

“没有,我又没感觉。以前有个医生给我开的药,吃了会咳嗽,不吃了。”

估计是用的卡托普利片一类的,有这副作用。 “可以换其他类别的药啊。”

“噢,再说吧”。

我无奈地摇摇头,离开了传达室。

一次又一次,我进进出出这个小区,只要看到他,我都会停下,帮他量下血压,询问他用药情况和自觉症状,关注他的生活方式,并给予指导和提醒。在我的记忆中,他的血压总是较高,让他服药,但他从不会按我的要求去做,虽然我们已经很熟悉了。

2015年的秋天,一年中最后一次随访开始了。秋冬交替的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这个季度的随访工作意义更大,适时的监测血压和健康指导相当重要。

去了小区两次,都没遇上老翁,去他家,铁将军把门,问了传达室其他人员,说是夜班。

秋风萧瑟,气温开始下降。由于慢病患者的作息时间不定,今天我决定晚些去小区。运气不错,在楼道口遇到了他,就近在老年活动室给他量了血压,180/100mmHg,依然是没症状,不吃药,对我的劝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活动室里其他居民也帮我劝说,他只是憨憨的笑笑,不可置否。见此情形,我无奈地对在场的人说:“请你们帮我作个证,我已经告诫过他要吃药,要去看医生了。”

又去了几次,都没能遇见他,本轮随访结束了,也不知道他的血压有没有降下来?去看医生了吗?思来想去,还是拨通了他的电话,电话的那头,传来了一个老太太焦急的声音,是翁启胜的老太婆,她听出来是我的声音,带着哭腔说:“是朱医生吧?我们家老翁出事了,他在火车上昏倒了,被救护车送到合肥医院去了。”

“哦,你忙吧。”我心里咯噔一下,没敢多聊,赶紧挂了电话。

因为不知道老翁的病情如何,临近春节,所以一直没联系他。

新春伊始,又一轮随访工作开始。传达室换了新面孔,也是一个慢病患者。我向他打听了翁启胜的情况,说还好。离开了传达室,径直来到翁启胜的家,门开了,老翁出现在我的眼前。嗯,是不错,没有后遗症,我多日悬着的心放下了,老夫妻两个都在家,热情地把我迎进了家门。坐定以后,老翁愧疚地向我打招呼,后悔没有接受我的管理,听从我的高血压干预方案。

原来老翁的老家在四川,老两口准备回四川探亲,出发前,老翁连续上了十个夜班,那天下了班直接上了火车,本来就疲劳,在车上因为行李摆放的问题与人发生争执,上车没多久就昏倒在车厢里,被紧急安排送到了合肥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抢救,稳定后转扬州苏北医院住院治疗。

出院后的老翁,吸取了过去的教训,每天按时服药,定期接受我的随访和建议,血压控制的很好。因为考虑经济问题,我帮他进行了药物调整。通过一年多的观察,他的血压稳定,精神状态良好,天气好的时候喜欢背着鱼竿,到附近的小河里钓鱼,用他的话说“不在乎钓多少,只是享受户外新鲜的空气和宁静的环境”。

今年,老两口计划再次踏上回家的旅程,真心祝福他们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