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贫血了,还在执意吃枣?来看看如何“对症补血”

来源: 多伦县卫生计生平台/dlxwsjspt

贫血是一类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胸闷心悸、心率加快、呼吸加深加快、食欲不振等,由于没有特征性,往往容易被忽视,到病情严重时才会发现。其实贫血的初步诊断很简单,血常规中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量(Hb)、红细胞比容(HCT)任何一个数值低于正常值就能诊断。造成贫血的原因十分复杂,只有找到病因才能有效干预,不能见到贫血就考虑营养不良,自行一味补充大量蛋白质或者吃红枣、赤豆等红色食物,这样反而容易延误病情。




有些贫血食补能改善


那么究竟能否通过食补的方法改善贫血呢?答案是有些贫血可以,主要指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在我国发生率为15%~20%,大多由于慢性失血(月经过多、慢性胃肠道出血、尿血、痔疮出血),需求与摄入不平衡(婴幼儿及青少年、妊娠哺乳期食物中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慢性腹泻、慢性胃病、胃肠手术、服用影响铁吸收药物、饮浓茶或咖啡),食物含铁量不足、缺乏动物蛋白质等因素造成。

中医强调的饮食养生原则其实很简单,“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即最好的饮食结构是五谷杂粮为主,蔬菜作为补充,适当地加一些肉类和水果,而不是盲目地进补。需要进补时也推崇食补,强调“药食同源”“药疗不如食疗”,且食补具有价格低廉、方便易行、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缺铁性贫血饮食首先要注意饮食不过于偏忌,以免因造血原料缺失造成红细胞生成障碍。宜五味俱全,营养全面,适当多吃大枣、山药、米仁等健脾助运的食物,帮助健脾益气生血;宜食用清洁、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空腹冰冷食用,尤其尽量避免食用柿子。在平日饮食中,蔬果与肉类的摄取应均衡,适当多选择含铁量高的食物,动物性食物包括动物血、动物肝脏、瘦肉类、蛋、乌贼、海蜇、虾米等;植物性食物包括芝麻、海带、黑木耳、紫菜、香菇、黄豆、黑豆、腐竹、红腐乳、芹菜、荠菜、红枣、葵花子、核桃仁等;水果如杏、桃、李、葡萄干、红枣、樱桃等。动物血、肉或内脏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高,而植物性食物中的离子铁主要以铁的化合物形式存在,常与胃肠内的植酸、草酸等结合成不溶化合物,吸收率仅为1%~3%,因此忌肉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常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饮食中要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这些也是红细胞发育中的重要成分,体内没有储备,需要饮食中补充。前者在动物肝肾、肉类中含量高,后者在新鲜蔬菜中含量较高。


不同人群补铁有侧重


不同年龄和体质的人群饮食重点也不一致。幼儿注意及时添加辅食,牛奶中铁的吸收率只有10%,用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如果忽视添加辅食,常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蛋黄含铁量虽较高,但其铁的吸收率仅为3%,鸡蛋中的某些蛋白质会抑制身体吸收铁质,因此依赖牛奶和鸡蛋来补充铁质是不够的。动物肝脏不仅含铁量高,且吸收率在30%以上,在添加辅食时要适量补充。妇女妊娠后期及哺乳期间除正常饮食外,每日适量补充铁剂0.2g~0.3g。成年人应做到三餐规律,忌暴饮暴食、过嗜辛辣刺激损伤脾胃。老年人脾胃虚弱,可适当多食用山药、白扁豆、大枣、芡实等健脾益气的食物促进脾胃运化生血,粗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铁的吸收,因此不能过量。慢性胃肠疾病患者饮食宜软、温,不宜吃过硬、过粗、纤维过长、过烫的食物,少食多餐,进食有规律。

在服用治疗贫血的铁剂药物时,要待贫血情况改善或稳定后,再继续服用6~8周,以补足体内的储存铁,以免过早停药后铁储备不足再次出现贫血。而小苏打、氢氧化铝、钙片等药物会与铁发生反应影响吸收,因此应与铁剂间隔服用。可以口服维生素C片以促进铁的吸收,健脾益气生血的中药如归脾丸、八珍颗粒、复方阿胶浆、生血宁等也有明确的辅助治疗作用。


来源:健康报、全国卫生12320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