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有了“标准化卫生室” 村医定期驻守 村民看病不用愁

来源: 雅安卫生计生/yaanweishengjisheng

村里有了标准化卫生室,村里的高血压老人可随时到卫生室测血压。


村医魏霖(左一)与凤鸣乡卫生院院长田建红(右一)一同到村民裴洪云家出诊。


顶峰村村民生病在家门口的村卫生室便可接受诊疗。


过去5年,我市深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力地提高了基层群众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在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方面,我市补齐了农村医疗资源空白的“短板”,健全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让贫困山区的医疗条件全面“提档升级”,群众的看病就医条件大变样。


曾经,雨城区凤鸣乡顶峰村一直没有正式的村医驻扎,村民看病需要走2小时的路程到乡卫生院就诊,而且顶峰村有24户贫困户、70名贫困人口,长期存在看不起病的情况,“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成了雨城区凤鸣乡顶峰村村民就医的三大困难。


如今,顶峰村村民的看病难题早已解决,村里建起了标准化卫生室,不仅安排了村医定期驻守卫生室为村民看病,乡卫生院的医生还会同村医一道“上门服务”,定期随访村里的贫困患者及慢性病人群,以及为村民提供各项健康诊疗服务。与此同时,我市的各项医疗扶贫政策彻底解决了顶峰村贫困户看不起病的难题。

近日,记者走进雨城区凤鸣乡顶峰村卫生室,见证了顶峰村村民近年来的就医变化。


村里有了卫生室

村民看病很方便


“李婆婆您的血压正常,降压药按时吃起!”

“王大爷您这个腿疼是老毛病了,天气转凉了注意保暖,平常用热水敷一下脚,我给你拿两盒膏药贴一贴会好很多!”

……

11月1日上午,在雨城区凤鸣乡顶峰村卫生室,大学生村医魏霖正同凤鸣乡卫生院院长田建红一道耐心地为村民诊疗。

走进顶峰村卫生室,就像进了一个“袖珍”医院,在建筑面积60余平方米的标准卫生室里,有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及其他辅助用房。与此同时,卫生室里的药品多达150余种,并配备了血压计、血糖仪、体重称、体温计、出诊箱等相关医疗设备。


提及村卫生室,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当天正在就诊的顶峰村老人称赞说:“村里有了标准化卫生室,村医长期驻守,大伙看病很方便,现在有个头疼脑热这里就能处理好,平常没事还可以来监测一下血压、血糖。”


说起村卫生室,村医魏霖也感慨了一番:“我大学一毕业就来到了顶峰村,见证了顶峰村卫生室的成立和发展,如今从事乡村医师工作已有1年半的时间。”


魏霖说:“以前的顶峰村既没有标准化卫生室,也没有村医,村民看病只能到乡卫生院,而顶峰村离乡卫生院较远,走路至少要2小时;为改善基层群众就医条件,我市启动了‘标准化卫生室’建设,2016年年初,雨城区凤鸣乡卫生院牵头在顶峰村建起了标准化卫生室,并配备了相关的医疗设施,我也就从那时起成为了顶峰村卫生室驻点村医。”


自顶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立以来,村医魏霖周一至周日定期坐诊村卫生室。

此外,田建红一行还会不定期带队前往顶峰村卫生室,随村医魏霖一起随访、出诊村里的贫困患者及慢性病人群,以及为村里的老年人做健康体检等,有效满足了整个顶峰村1100多名老百姓的基本就医需求,为当地的老百姓解决了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


诊疗服务到家门

村民有病看得起


提及顶峰村村民的就医变化,除了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给大伙带来的改变外,让顶峰村百姓称赞的还有村里的贫困户再也不担心看不起病。


家住雨城区凤鸣乡顶峰村二组的裴洪云,今年62岁,患有先天残疾和严重高血压,通过我市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如今裴大爷身体稍有不舒服,就会咨询自己的家庭医生魏霖。遇到特殊情况,田建红还会亲自带队随同魏霖一起上门出诊。

“来,测完血压再给你测测血糖……血糖没问题,血压要稳定些了,降压药还是要按时吃起!”11月1日下午,田建红和魏霖再次来到裴洪云家为他测血压、量血糖,并给老人送去降压药。


“以前看病自己掏钱不说还要进城去,每年挣的钱都花在了看病上不说,最关键的是我腿脚不便,进城特别困难。”裴洪云说,“现在好了,家门口就能看病不说,医生们还上门服务,免费送医送药,家里的经济也因此日渐好转,要感谢政府的好政策。”


如今,在顶峰村同裴洪云家情况相似的家庭困难的患病群众,个个都享受到了医疗帮助,村民们再也不担心看不起病,即便患重症疾病,需要到上级医院诊疗,我市还有相应的医疗惠民政策兜底。即:全市建档立卡的贫困人看病就医费用执行“零支付”、“微支付”,在县级以下定点医疗机构就诊自付医疗费用“零支付”,在县级以上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自付医疗费用“微支付”,即个人支付部分不超过总治疗费用的10%,与此同时贫困户看病还可申请民政救助,困难群众再也不担心看不起病。

顶峰村村民们的就医变化,正是我市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相信,随着我市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我市农村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将彻底得到改变,真正让农村群众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方向”,变“输血”为“造血”让农村贫困山区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极大缓解,远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群众撑起健康的“保护伞”。

来源:北纬网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