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海藻,中药名。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 Sargassum pallidum(Turn.)C. Ag. 或羊栖菜 Sargassum fusiforme (Harv.)Setch. 的干燥藻体。前者习称“大叶海藻”,后者习称“小叶海藻”。海蒿子分布于辽宁、山东的黄海和渤海沿岸;羊栖菜分布于辽宁、山东、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沿海。具有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之功效。常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图片
产地
1、海蒿子:生长于低潮带的石沼中和大干潮线下1-4m深的岩石上。分布于辽宁、山东的黄海和渤海沿岸。
2、羊栖菜:生长于经常有浪水冲击的低潮和大干潮线下的岩石上。分布于辽宁、山东、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沿海。
炮制
夏、秋二季采捞,除去杂质,洗净,稍晾,切段,晒干。
性状鉴别
1、大叶海藻(海蒿子):皱缩卷曲,黑褐色,有的被白霜,长30~60cm。主干呈圆柱状,具圆锥形突起,主枝自主干两侧生出,侧枝自主枝叶腋生出,具短小的刺状突起。初生叶披针形或倒卵形,长5~7cm,宽约1cm,全缘或具粗锯齿;次生叶条形或披针形,叶腋间有着生条状叶的小枝。气囊黑褐色,球形或卵圆形,有的有柄,顶端钝圆,有的具细短尖。质脆,潮润时柔软;水浸后膨胀,肉质,黏滑。气腥,味微咸。
2、小叶海藻(羊栖菜):较小,长15~40cm。分枝互生,无刺状突起。叶条形或细匙形,先端稍膨大,中空。气囊腋生,纺锤形或球形,囊柄较长。质较硬。
性味归经
味苦、咸,性寒。归肝、胃、肾经。
功能主治
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或捣敷。
注意事项
不宜与甘草同用。脾胃虚寒者禁服。
相关配伍
1、治颈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海藻1斤(去咸)清酒2升。上2味,以绢袋盛海藻酒渍,春夏2日。一服2合,稍稍含咽之,日3。酒尽更,2升渍,饮之如前。渣暴干,末服方寸匕,日3。尽更作,3剂佳。(《肘后方》)
2、治颌下瘰疬如梅李:海藻1斤,酒2升。渍数日,稍稍饮之。(《肘后方》)
3、治蛇盘瘰疬,头项交接者:海藻菜(以荞面炒过)、白僵蚕(炒)等分。为末,以白梅泡汤,和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米饮下,必泄出毒气。(《世医得效方》)
4、治疝气:海蒿子,昆布各15g,小茴香30g。水煎服。(《中国药用海洋生物》)
5、治身上生赘肉:海藻为末敷,仍煎海藻酒服之,则去。(《普济方》)
相关论述
①张元素:"海藻,治瘿瘤马刀诸疮坚而不溃者。《内经》云,咸能软坚。营气不从,外为浮肿,随各引经之药治之,无肿不消,亦泄水气。"
②《纲目》:"海藻,咸能润下,寒能泄热引水,故能消瘿瘤、结核、阴溃之坚聚,而除浮肿、脚气、留饮、痰气之湿热,使邪气自小便出也。""按东垣李氏,治瘰疬马刀散肿溃坚汤,海藻、甘草两用之,盖以坚积之病,非平和之药所能取捷,必令反夺,以成其功也。"
③《本草崇原》:"海藻,其味苦咸,其性寒洁,故主治经脉外内之坚结。瘿瘤结气,颈下硬核痛痈肿,乃经脉不和而病结于外也。癥瘕坚气,腹中上下雷鸣,乃经脉不和而病结于内也。海藻……主通经脉,故治十二经水肿,人身十二经脉流通,则水肿自愈矣。"
④《本草新编》:"海藻,专能消坚硬之病,盖咸能软坚也,然而单用此一味,正未能取效,随所生之病,加入引经之品,则无坚不散矣。予游燕赵,遇中表之子,谈及伊母生瘿,求于余,余用海藻五钱,茯苓五钱,半夏一钱,白术五钱,甘草一钱,陈皮五分,白芥子二钱,桔梗一钱,水煎服,四剂而瘿减半,再服四剂而瘿尽消,海藻治瘿之验如此,其他攻坚,不因此而可信乎。"
⑤《本草便读》:"海藻,咸寒润下之品,软坚行水,是其本功,故一切瘰疬瘿瘤顽痰胶结之证,皆可用之。然咸走血,多食咸则血脉凝涩,生气日削,致成废疾不起者多矣。"
⑥张寿颐:"海藻,咸苦而寒,故能软坚散结。瘿瘤结核,皆肝胆火炎、灼痰凝络所致,寒能清热,固其专长,而阴寒凝聚之结核,非其治矣。痈肿癥瘕,多由血热淤滞而生;腹鸣水肿,更多湿热停顿之侯,凡此诸症之属于阳实有余者,固可治之,而正气不及,清阳不运诸症,不可概施。《别录》特提结热二字,最当注意,非谓阳虚血瘀之癥瘕痈肿,及寒水泛溢等病,皆可以此统同论治也。十二水肿,盖以十二经而言,诸经积水,固皆有湿热不利之一侯,此类寒滑泄水之药,固可用之。又甄权谓治心下满,疝气下坠疼痛,卵肿;李珣《海药本草》以治奔豚气,脚气,水气浮肿,皆当以热壅有余一面而言,正与肾水泛滥之奔豚,及寒水凌心、寒疝结痛诸症,两得其反,此皆读古人书者,不可不辨之门径,非谓凡此诸病,不问虚实寒热,皆以此物一例通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