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药企业陷“三低”困境,做投资要注意了!

来源: 医药并购圈/yiyaobinggou


一致性评价让国内很多药物品种的工艺、原辅料的要求以及人力等成本都大幅上升,已然让很多药企难以为继;受这些政策和法规影响最深的,是以量取胜的普药。

普药销售的痛点

普药,这个中国药品市场上特有的名词,其定义其实比较模糊,这里的普药是相对立于一些重磅新药,按照大部分行业人的理解,一般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或使用多年的常规用药,如阿莫西林、复方丹参片等产品。

而这些药品往往都会被贴上一些标签,如技术含量低,同质化严重,产品上市容易、价格较低等。

由于以上特点,尽管普药的竞争很激烈,但很少有企业能对普药新的销售理念和方法进行创新,企业对自有品牌和竞品之间的差异难以深入挖掘,新的卖点难以确立,很多企业难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促销,导致其销售通常依靠传统的商业调拨模式,基本上只能是自然销售。

普药的生存现状

正因为普药处于药品市场竞争的底端,面对极低的毛利率,绝大多数普药企业都只能靠产品的数量来谋利,而竞争手段也只能通过不断地压低价格和成本。

剧烈地竞争使得目前市场上很多普药产品利润被压缩得非常低,有的甚至是负的。但是很多普药企业也是身不由己,因为这个领域的产品不去做的话,就会丢失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

而如此窘境随着以降价为主旋律的各种政策的联动,更为“雪上加霜”。

加之前文提到的药品各方面成本都在不断上升,很多企业已不可能再拿出过多的资金去打造和培育市场了,使得绝大部分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产品规划性较差、缺乏核心产品支撑、产品市场规模小等问题,这就很难看出某个普药企业在哪个治疗领域或者某个方面比较突出,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普药企业的发展就这样一步一步地陷入了恶性循环。

“普药企业销售额的高低,只能受制于商业公司及代理商的经营情况。但是,随着医改的深入,

一方面,越多越多的县级商业公司营销模式转型,迎合国家宏观政策转为基药配送为主的网络布局,从而对普品不再感兴趣;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普药企业开始自建队伍,通过人海战术以控销模式去谋求发展,这样就对传统的普药同质化品种进行了终端拦截,终端代表以礼品及高毛利诱使终端客户改变用药习惯,对之前采购的普药品种完全替换。”

网络上有观点这样指出,而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近年来普药整体销售呈现下滑的趋势。

而正因为如此,使得无论是生产还是营销上,普药在新药的面前往往“抬不起头”,新药几乎不需要做什么精细化的推广,而普药需要面对客户多、量分散等各种难处。

文章来源:思齐俱乐部

长按关注医药投资并购第一平台


医药并购圈: 时更新医药行业投资并购资讯,随时掌握行业动态,了解医药行业投融资和并购案例,并购专业知识分享


积累人脉找项目找渠道,加微信:18320805617,申请加入医药并购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