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 | 赣马上演“生死6分钟”!如何打破马拉松猝死“魔咒”?

来源: 江西卫生计生/jkjycjzx

 

点击蓝字  轻松关注

导   语


南昌国际马拉松运动员“猝死”

医生展开急速抢救

生死6分钟,惊心动魄

为何马拉松频频出现猝死?

究竟如何减少跑马猝死风险?






昨日早上7点半

在八一广场,一声枪响

南昌国际马拉松赛正式开始

20000名参赛选手齐跑,气势如虹

铺天盖地的加油声、呐喊声

响彻在八一广场上空

此刻的南昌让我们看到

真正的速度和激情!




一起领略下选手的风采吧!



然而,意外发生了……


生死6分钟



1

---9:28


一名年轻的男子运动员在越过半程马拉松终点线十米左右时突然倒地,神志不清。附近医疗点的医生、江西省人民医院骨一科副主任医师唐智明见状,立即上前施救。

2

---9:29


唐智明检查了患者情况,发现该运动员意识、心跳全无,考虑“心源性猝死”,他立即呼救,喊来同一个医疗点的医生、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一科副主任医师杨明。

3

---9:30


杨明和其他医疗队员带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来到患者身边,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给予心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杨明(左)开展胸外按压

4

---9:33


唐智明贴好电极片,除颤准备就绪,他第一时间进行除颤。杨明心肺复苏配合进行,此时指挥部已经接到通知,120急救车赶来。

唐智明(右二)为“猝死”运动员开展电除颤

5

---9:35


经过3次电除颤,不断地心肺复苏,医护人员发现患者的脉搏、心跳逐渐恢复,散大的瞳孔逐渐有了变化,抢救成功!急救的平车也已推到了身边。

杨明(右一)摸到了患者的脉搏,抢救成功

6

---9:36

患者的意识恢复了,医护人员立即把他抬上平车,由120救护车送往附近的医院进行进一步观察。

▲医护人员将恢复意识的运动员抬上平车


据调查,马拉松猝死的不幸在过去频频发生,不止一例。






马拉松猝死的历史

人类历史上第一例有据可查的运动性猝死可追溯到公元前490年。那一年,希腊军队在雅典附近的军事重镇——马拉松与入侵的波斯军队展开了一场决定希腊命运的激战。希腊军队大获全胜后,青年士兵Pheidippides奉命跑回雅典报告胜利的喜讯。但是,当他跑到雅典时,他只喊了一声“我们胜利了”,便倒地死去。1896年举行首届奥运会时,顾拜旦采纳了历史学家Michel Breal以这一史事设立一个比赛项目的建议,并定名为“马拉松”。为纪念Pheidippides,马拉松长跑运动诞生。

       2004年10月17日,在2004年北京马拉松过程中,两名业余选手——北京某大学学生(男,20岁)和某长跑俱乐部联队队员(男,64岁)猝死。

       2005年10月16日,在2005年北京马拉松上,一名业余选手(男,26岁)猝死。

        2014年5月25日在昆明举办的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上,10名参赛人员在赛中出现身体不适,其中1名大学生(男,21岁)在男子组半程马拉松赛进行到1小时24分钟时出现步伐不稳等情况,随即被救护组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什么是运动性猝死?


运动性猝死的定义:运动性猝死是与运动有关的猝死的简称。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心脏学会把运动性猝死定义为: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的意外死亡。

运动性猝死的特点:①自发过程;②意外发生;③进展迅速。运动性猝死一般在发病前,会感到短暂的心绞痛(胸痛)或咽部哽咽,咽东西困难;还有的人会伴有出汗,出现3-5秒的胸闷。

运动性猝死最常见的预兆包括:浑身无力、头晕、心慌、气急、心动过速、异常的呼吸困难和疲劳情况;也可能毫无预兆就突然发生。运动猝死发生时表现为:突然昏迷、意识不清、呼吸停止、听不到心跳、瞳孔放大、面色死灰。











为什么心脏问题成为马拉松杀手?


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剧烈的运动会导致交感神经极度兴奋,使得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以满足运动时机体的生理需要。由此可能导致心脏电生理紊乱,诱发心室颤动等致命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脏停跳。心脏停跳后,脑的供血供氧完全中断。在60秒内,脑细胞就开始停止工作,大约4-5分钟,脑细胞就开始死亡,6-10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大脑损伤,大量脑细胞死亡,生还希望渺茫。


绝大多数运动性猝死与心血管相关,35-40岁发生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小于35岁年轻人发生运动性猝死的最常见的原因是肥厚型心肌病和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其他依次为中度左心室肥厚、心肌炎、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扩张型心肌病、离子通道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和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等。





如何跑马才能避免猝死?


★赛前检查:目前很多马拉松赛事组委会要求运动员体检,但很少有人能做到科学、全面、有效的体检。专家建议,赛前应全面采集病史,如是否有胸闷、憋气、胸痛、心悸、心脏病家族史;赛前做体格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和心脏24小时监测。根据病史和体检情况筛查猝死高危人群。常规心电图检查如果有心率超过100次/分,心室高电位,肢体导联或胸导联低电压,ST-T改变,QT间期延长等情况时,需要引起警惕,做进一步检查。

★运动前:充分热身,适应激烈竞争环境。

★运动中:不宜盲目坚持,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早终止运动: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大汗、晕厥、胸痛、胸闷、胸部压迫感、眩晕、头痛、极度疲乏等症状。

★运动后:不要马上停步比赛结束后应小步慢跑逐步停止,不要突然停止,然后进行全身放松活动,消除疲劳。







如何进行科学训练?


专家建议,参加比赛前一定要经过循序渐进的锻炼,避免心血来潮报名参赛。科学证明,阶段递增运动量可以有效预防运动性猝死。以下为医学上建议的运动量。

开始锻炼时,可以进行低强度运动,能量代谢当量小于3MET,如步行4公里,达到最大运动心率的50%-70%,每周3次。

适应初始运动强度后,逐渐过度到中强度运动,能量代谢当量3-6MET,如步行5公里或骑自行车,达到最大运动心率的50%-70%,每周5次。

最后,可以增至高强度运动,能量代谢当量大于6MET,比如慢跑,达到最大运动心率的70%-85%,每周3次。

★最大运动心率的计算方法:220-现在的年龄)×0.8

比如,一名30岁的跑者,其最大运动心率为:(220-30)×0.8=152次

心率带及多款运动手表、运动手环都有监测心率的功能。


注:MET(Metabolic Equivalent of Energy)指能量代谢当量,音译为梅脱,是以安静、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每公斤体重从事1分钟活动,消耗3.5毫升的氧气,这样的运动强度为1MET。1MET的活动强度只比健康成年人的基础代谢稍高一些,相当于健康成年人安静坐着时的代谢水平。








哪些身体反应出现时,应及时退赛?


肩膀、颈部、下巴、手臂感觉疼痛。

没有胃病却反复出现胃肠道症状,可能是心血管出现异常,从而引发的肠胃不适。

突然、或者无缘由的心跳加剧。

感到短暂的心绞痛(胸痛)或咽部哽咽,咽东西困难。

异常的全身大汗,出现3-5秒的胸闷。

浑身无力、头晕、心慌、气急、心动过速、异常的呼吸困难和疲劳等情况。






赛道上遇同伴倒地,我们应该怎么做?


发生运动伤害事故时,由于急救意识的淡薄和技能的欠缺,往往现场不能及时、正确地进行院前急救,待120急救人员到现场,错过最佳的急救时机,空留悔憾。心肺复苏的黄金救援时间只有4分钟,4分钟内进行救治,有50%的存活率,超过4分钟,救援存活概率直线下降。因此,全面普及急救知识和技术,培养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技能,遇到突发事件时,做好现场急救,为专业急救人员争取抢救时间,才能有效降低运动猝死的发生。


        当发现有人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身边的人应立即将其平卧,拍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就应立即联系急救中心并进行心肺复苏。


正确的急救方法:

首先是把患者头部后仰,松开衣裤,清除口腔的异物,保持气道畅通。做人工呼吸时,救护者一手托起患者下颌,掌根轻压环状软骨,压迫食道防止空气进入胃中,另一手捏住鼻孔防漏气。




深吸一口气后对准患者口部吹入,吹完气候,松开捏鼻孔的手,如此反复。每分钟做16-18次,直至患者恢复呼吸为止。

同时进行心脏胸外挤压,恢复心脏功能。救护者将双手掌重叠,掌根放在患者胸骨体下半段,肘关节伸直,挤压方向应垂直对准脊柱,借助自身体重和上肢力量,快速适度用力下压,按压深度5厘米,随后立即将手放松,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按压至少100次。

这些基本的救治措施应持续进行到120急救人员到场。











案例:东京马拉松如何做到七年”零死亡”?


东京马拉松办过7届,参赛人数累计超过20万人,但从未发生一个跑者死亡案例,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顶级马拉松赛事。

东京马拉松赛配备了40名救援医生,70名护士,420名专业救护成员,全程设置15个救护站,前半程每5公里设立一个,后半程约2至3公里设置一个。

赛事配备大型救护车20辆,AED心脏起搏设备72台。每隔3分钟左右的路程,会有2人一组的志愿者,携带心脏除颤仪,在路边待命。

此外,还有骑自行车的移动救助人员携带心脏除颤仪,身穿红色救助服伴行。

另有18名医生全程随跑,他们身穿马甲,后背上用醒目的字体标记职业,且有区别于选手的马拉松号码牌。随跑医生都是医生出身的志愿者,他们按照一定的配速,等间隔地跑在赛道上,以应对跑者的突发事故。这些移动救助人员都会携带GPS定位系统,总指挥部会对他们所在的位置进行实时掌握。

赛事一共设有600名医疗志愿者,随时紧盯跑者的跑步状态,并随时救治。


写在最后

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国内马拉松医疗配备状况和急救水平目前尚难以达到东马的标准。因此,更需要对跑者全面普及急救知识,培养急救意识,为专业急救人员争取抢救时间,才能有效降低运动猝死的发生。生命安全容不得一丝差错。从参赛者的角度出发,应注重平时的锻炼,而不是心血来潮跑个半马,甚至全马。在赛场上量力而行,感知自己的身体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退赛。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常识,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都是保障。


希望大家和小编一起,普及相关知识和急救技能,做一名负责任的跑者,在跑步中收获健康和快乐!





综合江西省人民医院新闻中心、光明乐跑、跑游江西、全球风行整理




你可能对这些也感兴趣

   江西医生上演“生命速递”,航班延误73分钟,160名乘客却纷纷点赞!

   学与思 | 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进一步优化职防事业发展环境

   健康素养66条 | 调养好了再去体检?错!体检前的正确准备姿势看这里

主    管

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    办

江西省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新闻宣传中心)

编辑/姚秀秀  

统筹/黄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