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养生可不是单纯饿肚子

来源: 中药新药/zyxylc


编辑:流岚                

       近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养生走偏反伤身》的文章,文中指出了“辟谷”这种流行的养生方法走偏反伤身的问题。


      文章中提到:


“辟谷是一种流行的养生方法。辟谷分为半辟谷和全辟谷。半辟谷是不吃主食,只吃菜;全辟谷是只喝水,不吃任何食物。5年前,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第一次辟谷,9天瘦了10多斤,体检时脂肪肝消失了。如今,他每年辟谷一次。在他看来,辟谷并不可怕,也不神秘。但是,普通人最好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辟谷,根据身体状况随时调整方法。”


“几年前,复旦大学女博士于娟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在多次化疗后,她突然停止了在医院的正规治疗。每天不吃饭,只吃极少量的葡萄和芋头,希望借此“饿死癌细胞”,结果还是病逝了。”


      辟谷术起源于先秦,流行于晋唐,道教创立后,继承并发展了这种养生术。辟谷作为古代流行的一种延年益寿的养生术,绝不是单纯的饿肚子,否则就背离了古人的辟谷养生原则,反而损害健康。


      古书记载的辟谷做法是避免或减少谷类、肉类等食物的摄取,这实际上是一种改善饮食结构的养生方法。一般来说刚开始辟谷时宜采取逐步缩减食量的做法,为了避免过度饥饿,中间要吃一些流食。如果一段时间后不想辟谷了,可以逐步恢复正常饮食。辟谷养生的关键在于限制饮食,而不建议“全辟”。体质壮实者可选择每周一天不进食,仅饮用水和蜂蜜,并辅以补充多种维生素;体质一般者可选择每周一天少进食,并配合服用少量高蛋白、高油脂类的食物或药物来取代日常五谷,以补气养血,如核桃、杏仁、栗子、大枣等。古人常用茯苓、黄精、天冬、白术、人参、蜂蜜等配制成丸或膏取代日常饮食;体质较弱者最好通过改变饮食结构而非减少饮食摄入量的方法来养生。

茯苓

天冬

白术


科学家发现 间歇性禁食有利减肥的原理

      加拿大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间歇性禁食能调节身体新陈代谢,促使白色脂肪转变成棕色脂肪,起到遏制肥胖的作用。该研究发表在新一期中国《细胞研究》杂志上。

      脂肪组织分为白色和棕色两种,白色脂肪细胞负责储存能量,棕色脂肪细胞负责燃烧脂肪产生热量。促使白色脂肪棕色化以治疗肥胖症、遏制糖尿病,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研究小组发现,间歇性禁食会触发脂肪细胞的某种免疫反应,使白色脂肪组织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产量增加、促进血管生长,从而激活一种对抗炎症的细胞——脂肪组织巨噬细胞,刺激白色脂肪棕色化。


      采取间歇性禁食时,正常饮食阶段不需要特别限制热量摄入。研究人员说,该方法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肥胖症、代谢紊乱等。不过,实验鼠的代谢速度、饮食结构和寿命等与人差异很大,该研究成果是否适用于人类,尚需进一步研究。


一周节食两天确有益处


      2017年2月15日在《科学转化医学》发表的一篇论文称,一个月内连续5天限制热量的摄入能产生多种益处,包括减少体重和总体脂、降低血压、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水平,有助于预防或治疗与衰老相关的疾病。


      这项研究纯粹是对人的研究,有71名志愿者参与,在3个月内遵循禁食模拟饮食。试验结束后,节食者平均减轻了2.6斤,保持正常饮食的对照组志愿者则保持体重不变。另外,节食组还降低了血压、体脂和腰围,对照组在这些方面没有变化。


      更重要的是,在试验中节食组的人体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产生了骤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是一种促进衰老的物质,当该因子减少时,就有可能延缓人的衰老,并且有益健康,如降低血糖和总胆固醇水平。


      不过,基于上述研究,国外兴起了一种5:2禁(饮)食法,即在一周中正常进食5天,在剩下的两天里,将摄入的能量限制在500卡至600卡。比如,第一天18时吃正常晚饭,禁食开始,第二天不吃早饭、午饭和零食,但可以饮水,直到第二天18时吃正常晚饭,禁食结束。



      最后小编提醒大家,辟谷或其他禁食法最好是有专业的老师或医师指导,而不要盲目练习,更不可急于禁食。有些极端个例就因盲目饿肚子造成机体水液代谢失调而晕厥,或在身染重病的情况下拒绝一切营养,导致病情加重。有些养生机构或减肥机构以此为噱头,打着科学养生的幌子进行不恰当的辟谷养生,结果弄得体质越发虚弱,甚至出现神志不清、血压下降、昏迷等,这种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


感谢阅读与分享

采编自:《养生走偏反伤身》人民日报、《辟谷养生不是忍饥挨饿》赵艳、《科学家发现间歇性禁食有利减肥的原理》新华网、《吃七八分饱更长寿,真的吗?》北京日报


他们在阅读:


树的“泪珠”——中药乳香和没药


二孩时代 | 胎动不安 巧用中药


立冬至,冬日始


【声 明】

图文版权归属原始权利人,本平台非商业用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文由中药新药微信平台编校发布,请尊重他人劳动,公众号转载请标明“转自中药新药(zyxylc)”!谢绝删除出处直接复制!

欢迎原创投稿!投稿Email:lx@zyxy.com.cn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洽谈授权或及时删除!

中药新药 专业期刊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