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代表,本应该是受过医学或者药学的专门教育,具有一定临床理论知以及实践经验的医药专业人员,经过市场营销技能的培训,从事药品推广宣传工作的专业人员。
因为医药的特殊性,医药代表应该对药品了如指掌,能对药品的研发来源、历史背景、市场发展、药理作用、临床效果等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识,能在台上侃侃而谈,也能面对面的细说渊源,是能够促使交易达成的药品商品专家。
显然,这样的要求是很难达到的。事实上,在特色环境下,大部分医药代表的工作已然变了味道,长期处于阳光阴暗面的大家伙,似乎都快忘记的这个岗位的本质是什么——毕竟曾经有最简单的沟通方式,“点数”。
风向变了
但是现在风向变了,行情变了。
现阶段,我国的医药代表人数有百万之多,此次风向的转变。不思进取者必然会造成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就业岗位的空缺,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此次已然是下定决心整治医药行业了。医药分家已经是必然的趋势,各位千万不要想着逆趋势而行。
目前的医药代表大部分人群伴随着中年危机,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群比比皆是。一份养活自己以及亲人的工作在风中摇曳,说转型很难,转行更难。医药代表们卡在了一个十字路口,大家似乎都看不见灯塔在何方。处境是大写的尴尬!
对于职业来说,每一个人都需要进行职业规划,规划的不仅仅是前景,更是自己的未来。我相信职业规划人人张口就来,但真正落实到实处,将其放在心上的人少之又少,不然二八定律定然也不适用于各行各业。
这里并不是说做了职业规划就能够做那20%的人群,对于自己的职业以及自身的条件能够有科学合理的认知,也能在80%的人群里向前走那么一点点。万一风就刮到了你排名的下一位就停了呢。所以,医药代表们在现阶段,更加的需要认清自己的处境。任何牛皮都不如自己静下来分析一波来的实际。
新商业模式要出现了
笔者这几天相继拜访了一些业内行家,老板们都是在强装镇定啊。都在急着寻觅新产品尝试着避开风暴中心,绞尽脑汁想构建出新的商业模式。老板们都如此迷茫,更别说听指挥前进的代表了。用恐慌,迷茫形容现在的药界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随着医药流通渠道的被整合,未来肯定会出现不止一种商业模式想着整合医药代表。
毕竟医药代表这个群体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岗位,更是医院、医生、药企之间一条重要的纽带。
现在虽然是迷茫的状态,但实则是一个掌握资源的高价值群体,只不过尚且没有一个合情合理的商业模式来将代表们整合在一起。当然这也是一个过程,行情的变动,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必然是需要时间来进行验证的。
对于大市场,笔者建议进行观望。
毕竟信息不对称的渠道并不是随处能够获取得到的。但是细分的市场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的行业现状,别说开疆拓土,能够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三分地上上种出四分的菜已经是不错的了。(切合实际分析,不论企业也好,医药代表也好,互联网的长尾理论,对于现阶段的行业来说还是有一部分的实用性的。)
药代新活法
接下来让我们就未来也许会产生的商业模式进行猜想。
同样运用5P的方法:
产品(product):重新寻觅新的符合政策的产品。产品的属性将决定接下来的操作思路。比如:特殊营养类、医用级母婴类、医改下相对安全的产品等。
渠道(place):重新开拓一条渠道,合规合理操作。互联网的外衣是一层不错的保护膜,并且目前也有着互联网+、新零售、智慧医疗服务等概念可以将渠道合规合理化。相信也已经有不少的企业正在思考这个渠道与自身的产品以及资源的匹配程度。
价格(prize):价格方面依旧会选择利润率高的,操作空间大的产品。买单的群体总是能够通过营销方式让其买单。但还得看各自的水平如何。
市场推广方式(promotional messaging):推广方式上会更多的选择传播面更广,成本更低的传播方式。猜想发展过程会是:粗略/跨界投放-精炼过渡-精确群体画像-精确投放
执行团队(people):最难的来了,想要改变内部团队或者整合医药代表群体,从商业模式的设计上一定要预留一个时间段或者环节让医药代表能够从从前的工作习惯上合理过渡。
新的商业模式并不是希望,它们同样跟这场风暴一样是残酷的,因为它们都是企业有成本的探索,优胜劣汰是不会被改变的。医药代表同样的不能够坐以待毙等着被整合。
政治上的理论:做的太多,你什么意思。消极怠工,你不够意思。随便做做,意思意思。
但商业上的理论是:怠工?随便?下一个!
所以,咱们需要主动出击。下面提供一些方法与思路供各位看官参考。
思路:
认清自己: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分析自己的长短板。发展策略可以专攻长项或者进行学习补短。
主动开放:一定要开放心态,主动了解新动向,新模式。主动出击好过坐以待毙。虽然是被整合,但还是分一个先后顺序的。抢占先机。
学习营销:相信许多的代表如果现在掉过头来提升学术是一件成本很大的事。但营销不是,营销学习如果建立在已有的实践基础之上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
科学分析自己的方法:
方法:
SWOT自我分析(先了解自己的长短板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