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抢”流量,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

来源: 21世纪药店/cn21ydb

在阿里健康这个巨无霸的倒逼下以及行业对“医+药”模式的不断探讨,医药电商的流量争夺战日趋紧张,而且还有很多业外的企业对此虎视眈眈,欲加速进军医药电商领域。使得原本“盘子” 不大的医药电商市场,正面临着各路人马瓜分的局面。


一年一度“双11”的狂欢已经结束,包括医药电商在内的不少商家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背靠阿里健康的天猫医药馆,在“双11”开售6分钟成交额就超3亿元,而健客网全网业绩也突破了1.3亿元,还有作为首次加入医药电商“双11”活动的苏宁易购,其医药保健类目全渠道同比增长524%。


这些成绩单,有力回击了此前有报道称“随着网上药店审批政策放宽,部分网上药店的销售额大幅下滑”的判断。


该报道引用了ECdataway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对比了包括阿里健康、健客大药房、康之家大药房等传统药店线上旗舰店的销售额,文章表示,在阿里健康攻势迅猛,再加上取消互联网药品交易的A、B、C证的情况下,原本第一梯队的医药电商企业的销售额正大幅下滑。


但实际上,不少医药电商企业依旧稳稳地向前发展。


调整策略效果显现


据ECdataway的相关数据显示,阿里健康大药房这位“新锐部队”自2016年9月开始营业至今,上线第二个月销售额将近2000万元,2016年“双11”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目前单月销售额已经突破1.6亿元,月环比增长幅度达到40%。


今年阿里健康的“双11”可以说是真正的“狂欢”:开售6分钟,成交额破3亿元,同比去年增长361%。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的“流量”及平台策略的调整。


在主管部门取消医药电商第三方平台试点后,阿里健康也调整了平台策略以自营为主,背靠淘宝5亿用户,通过天猫医药馆引流,再联手阿里妈妈联盟这个覆盖了电商、视频、社交、新闻、娱乐、出行等全网媒体的超级媒体矩阵,加上淘宝客、淘宝达人等销售团队的推波助澜,单月销售额再创新高也只是时间问题。


早在2014年,当天猫、八百方、1号店获得A证时,它们就抢占了行业大部分的流量。随着第三方平台试点结束,阿里健康流量聚集优势进一步加强,对医药电商流量的拦截更加明显。从天猫医药板块的交易指数来看,阿里健康独占鳌头,此外从2~8名均是由阿里健康代运营的旗舰店铺。


其他的医药电商企业为了突围“流量之苦”,除了着力于完善官网渠道,还适时推出自己的移动应用,并大力发展线下渠道,代表有健客网、1药网、七乐康、康爱多等。他们探索建立“医患药闭环”模式,以求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从而提高流量和用户黏性。正如七乐康负责人所说:“我们给用户提供的不只是商品,而是优化整个网购流程。它更像一个解决方案、导购手册,我们希望把用户带入到生活场景当中,给用户更加愉快的全套服务。”


ECdataway数据显示健客天猫大药房旗舰店9月销售额同比仅增长60%,但健客网提供的数据显示,9月份整体销售业绩同比去年增长了103%;今年“双11”,健客全网业绩更是刷新了它的“双11”销售记录,突破1.3亿元,其中健客大药房旗舰店位列天猫药品类交易排行榜前三。


从“双11”的数据来看,这些企业通过打造生态链和借助内容、直播引流策略,实际上有着不错的效果。


流量之变


不管是在搜索引擎时代,做内容SEO、医药知识科普;还是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渠道兴起时,推出基于特定人群的大健康科普知识,“流量为王”是不变的铁律,而“获客”更是永恒的追求。


时代在变化,用户的行为也一直在变化,为了获得流量,医药电商企业也在不断尝试,“集中化和碎片化同时存在,流量长尾出现。好的内容是非常有价值的,只是分发的渠道发生了变化,我们做优质内容的输出,输出的过程,也是吸引流量非常有效的手段。”广东健客CEO谢方敏表示,“不管是做内容也好,还是做健客医生APP,目的就在于把优质的资源IP化,让更多的人群受益。”今年8月,健客试水“医生直播”,通过输出专业、权威的健康知识,以吸引更多的用户,从而增加流量。


由于药品属于特殊商品,我国一直没有放开处方药网售,在新近出台的《网络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到,处方药网售依然处于严控的状态。医药电商若没有掌握处方外流入口,很难将规模做大。


目前,一些医院也尝试自建医药电商平台,或者是通过微信等渠道来开拓线上业务,不仅提供预约挂号等服务,也可以提供线上咨询服务,这是其控制处方外流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医药电商平台很难分一杯羹。


针对这些变化,不少医药电商在获得融资后,极力收购药店、医院,打造“互联网+医+药+健康管理”的医药健康服务闭环。平安好医生总裁特助邓远德曾表示:“未来的平安好医生,不仅是互联网医疗的第一入口,也是垂直类医药电商第一入口。未来的医药电商不止是销售平台,更需要强化医疗服务、品牌推广、患者教育、电子处方、药品零售、本地配送等全链条服务。”


业外势力加剧流量争夺战


2016年10月,“健康中国”已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而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再加上“新零售”概念的提出,“互联网+大健康”在政策和市场的东风之下,被称为“电商最后一块蛋糕”的医药电商,俨然成为了各行各业争抢的“香饽饽”。


近一年来,陆续布局医药电商的企业不仅仅有药企,还有那些“自带流量”的业外势力,如苏宁易购、屈臣氏、唯品会、万达等,他们的流量虹吸力量不容小觑。


2016年10月,苏宁易购医药馆上线;有消息称,家乐福、沃尔玛也在积极布局医药领域,申请医药销售牌照;2017年1月10日,武汉屈臣氏个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获得C证;2017年1月22日,唯品会认缴228万元获得了广州好信医药连锁100%股份,好信医药在2014年就已获得C证;2017年4月,万达集团宣布投资1440亿元成立大健康集团。


从这些医药电商“新军”来看,他们在各自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以屈臣氏为例,其拥有实体门店3000多家,拥有超过6000万名会员,若能顺利实现线下向线上倒流,流量并不是问题。实际上,线下也是医药电商其中的一个软肋。


在现在传统零售药店想“触网”、医药电商求“落地”的行业“转身”时期,再加上“取消医药电商A、B、C证审核”,会有更多业外势力抢占“并不大的电商蛋糕”。


另一方面,随着吸客引流的成本越来越高,医药电商的资金量和吸流模式将决定着流量的走向。可以预见的是,医药电商的流量之争将会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