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资药企销售支持经理,致力于SFE领域的深度耕耘
小戴是我老东家——某上市药企的省区销售经理,27岁,意气风发。
说起来,我还算是看着他成长起来的——新员工培训上,刚刚走出校门的他对公司所有培训讲师的问题都积极响应,聪明热情,让人印象深刻。
后面的几年,用他老板的话来说,那真是“捡到宝了”——学术基本功扎实,真诚好学有冲劲,第二年就做到了所在事业部的TOP3。要知道,这个事业部当时负责的可是一个未中标、不在保的新品种推广。
今年是他工作的第五年,自身的努力加上机缘巧合,一路顺风顺水的做到了省区经理,管理着占该产品销售份额10%的区域,二十余人的销售团队,可谓是年轻有为,羡煞旁人。
当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好是他高升后的第6个月。然而他对我的祝贺,只有无奈一笑,尴尬的说了句:姐,当领导真累。为了避免有装X翘尾巴的嫌疑,他紧接着向我吐槽了他的所有困惑:
场景 1
某市第一医院,是小戴团队重点关注的未开发医院,为了“拿下”那个唯学术论的W主任,小戴收集了所有W主任发表的学术文章进行研究,并把想法和体会详细的交代给了负责这家医院的代表,让他相应的去调整一下产品介绍的PPT,打算在第一次接触中,就给客户留下专业印象。然而小戴对代表反馈的PPT始终不甚满意,修修改改、磨磨蹭蹭,小戴后面急了,索性自己来从头开始。
“这点事都做不好,要是我就算不睡觉都要搞定!”
场景 2
小戴为了激发团队成员的学习热情,自掏腰包成立了一个“聪明工作奖励基金”。用来鼓励那些愿意提出新点子,愿意分享成功经验的员工。然而一个季度过去了,奖金一分都没发出去。
“这些人怎么这么不上进?这和混日子有啥区别?”
场景 3
双十一光棍节,小戴打算请团队里一些“单身狗”吃饭,没想到反响惨淡,甚至那个一起入司相识多年的好兄弟,也客气的和他说:领导,算了,今天事情挺多的。
类似这种“热脸贴到冷屁股”的事不胜枚举,其中原因不难想象 。
“难道因为我被提拔,所以朋友都做不成了吗?”
职场里角色转型的痛,折磨着每一个刚刚被提拔起来的年轻人。
小戴搞不清楚,曾经顺风顺水的自己,怎么在当领导这条路上,走的这么曲折艰辛。他不禁丧气的表示:我根本也不想当领导,当代表赚的又多压力又小,那时候多好。
其实大家能看的很明白,小戴经历的这一切,对于那些在一个公司从基层做起的中层经理们来说,都会感同身受。
这次对话让我想起了思齐为12月份《医药人才发展大会》所做的调研问卷中,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在针对销售团队负责人的问卷中有一个多选题:你在选拔优秀人才时更看重什么?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可靠的工作业绩分别以71%和63%的关注度分列一二名,而清晰的职业发展却只有47%的人认为重要。
这说明,在我们对人才的定义中,唯结果论的思维扔占据着主导。把一名又一名业务一流,能力突出,人缘也不错的优秀员工推到了领导的位置上,看着他们摔倒在转型的道路上。
曾经让他们熠熠生辉的优秀品质:“上进心”、“人缘好”和“表现欲”却在他们成为领导的道路上变成了负动力。比如下面这道问卷题目所展示出来的结果:
有28%的团队负责人选择了比较激进的处理方案,这种最直接粗暴的处理方案,只是短期的实现了自己的成就,却没有考虑员工的成就需求。淘汰了落后代表,只会让幸存者战战兢兢,如何死心塌地的跟着你干?
这28%的朋友可能和小戴面临着同样的窘境。
因为做一个优秀的员工主要考虑自己如何把事情做好,而一个优秀的领导则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其他人将事情做好。
如果这个心态没有转变好,就会给你的员工带来很大的负面情绪。而这恰恰是转型期领导们最容易犯错的地方。
场景一中,小戴掌控一切的做法会让员工产生极强的挫败感和不被信任的错觉。越做越受伤,缩手缩脚,索性不做。
场景二中,小戴的想法蛮有创意的,但是他没有理解团队优异和个人优异之间的区别,一个高绩效的个人一定是个有上进心的个人,但是一个高绩效的团队却并不一定要求每名员工都是高绩效的员工。可以主动关注那些“沙僧式”的员工的成绩,并给予激励,从而带动其他员工参与创新的积极性。
场景三中,我只能说,也许你们真的回不到最初的样子了。朋友关系是建立在心里地位平等的关系上,现在无论你表现的多么真诚友好,在他们看来,也只是礼贤下士的一种姿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利用你的权利去给他们争取更大的资源和发展空间,这也不失为另一种友谊的付出。
当优秀员工的角色发生转换时,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有的雷是必须自己硬着头皮走一遭。而有一些,是不是能够在公司对员工的培养上,就更加重视。
毕竟销售团队和谐平稳的权利过渡,对任何一家药企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呢!
更多阅读:
▌合作、投稿等事宜请在微信后台回复
思齐圈(www.siqiquan.org)—专业知识分享平台
精彩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