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养猪引起伤亡最大的因素是传染病的发生,而发生传染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猪群。
☑ 传染源是带有病原的动物,在猪场里主要是猪,另外还有人、老鼠、苍蝇、蚊子等;
☑ 易感猪群是容易发生传染病的猪;
☑ 传播途径是将病原传向易感动物的途径,如猪、人、工具、空气等;控制传染病的主要办法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猪群。
在控制传染病的各环节中,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
做法步骤:
1、母猪上产床前清洗消毒,病原就不会从妊娠舍进入产房,有效地保护哺乳仔猪。
2、场外人员入场隔离消毒,可防止场外病原进入场内。
3、员工进猪舍脚踩火碱水,可将路上其它猪舍的病原杀死,防止猪舍间交叉感染。
4、打耳号、剪牙、断尾时,对用具进行消毒,可减少哺乳期间渗出性皮炎和链球菌病的发生。
5、保育猪转出后对猪舍彻底清理消毒,可防止上批猪发生的疾病在这批猪再次发生。
如果猪场人员没有外出,而场里发生了流行性腹泻或口蹄疫,那就考虑是不是收猪车带来的?员工在卖猪时接触了拉猪车或人,将车或人带有的病原带进了猪舍内;卖猪的消毒是相当重要的。
猪场里消毒的环节很多,上面是说了一个例子,下面简单说一下通用原则,供大家参考:
1、消毒需要时间
一般情况下,高温消毒时,60℃就可以将多数病原杀灭,但汽油喷灯温度达几百度,喷灯火焰一扫而过,也不会杀灭病原,因时间太短。
蒸煮消毒:在水开后30分钟却可以将病原杀死。紫外线照射:必须达到5分钟以上。
注意:这里说的时间,不单纯是消毒所用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病原体与消毒药接触的有效时间。因为病原体往往附着于其他物质上面或中间,消毒药与病原接触需要先渗透,而渗透则需要时间,有时时间会很长。这个我们可以把一块干粪便放到水中,看一下多长时间能够浸透。
2、消毒需要药物与病原接触
在产房消毒不会把保育舍的病原杀死,同样在产房,消毒药喷不到的地方的病原也不会被杀死,消毒育肥舍地面时,如果地面有很厚的一层粪,消毒药只能将最上面的病原杀死,而在粪便深层的病原却不会被杀死,因为消毒药还没有与病原接触。所以我们要求猪舍消毒前要先将猪舍清理冲洗干净,就是为了减轻其他因素的影响。
3、消毒需要足够的剂量
消毒药在杀灭病原的同时往往自身也被破坏,一个消毒药分子可能只能杀死一个病原,如果一个消毒药分子遇到五个病原,再好的消毒药也不会效果好。关于消毒药的用量,一般是每平方米面积用1升药液。生产上常见到的则是不经计算,只是在消毒药将舍内全部喷湿即可,人走后地面马上干燥,这样的消毒效果是很差的,因为消毒药无法与掩盖在深层的病原接触。
4、消毒需要没有干扰
许多消毒药遇到有机物会失效,如果使用这些消毒药放在消毒池中,池中再放一些锯末,作为鞋底消毒的手段,效果就不会好了。
5、消毒需要药物对病原敏感
不是每一种消毒药对所有病原都有效,而是有针对性的,所以使用消毒药时也是有目标的。如预防口蹄疫时,碘制剂效果较好,而预防感冒时,过氧乙酸可能是首选,而预防传染性胃肠炎时,高温和紫外线可能更实用。
注意:没有任何一种消毒药可以杀灭所有的病原,即使我们认为最可靠的高温消毒,也还有耐高温细菌不被破坏。这就要求我们使用消毒药时,应经常更换,这样才能起到最理想的效果。
6、消毒需要条件
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消毒,是一种高效而且安全的消毒,杀菌率都在95%以上,使用得当会达到100%,使用没有很多的限制;如火碱是好的消毒药,但如果把病原放在干燥的火碱上面,病原也不会死亡,只有火碱溶于水后变成火碱水才有消毒作用,生石灰也是同样道理。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必须符合3个条件:一是足够的时间,24小时以上,需要严密封闭;二是需要温度,必须达到15℃以上;三是必须足够的湿度,最好在85%以上。如果脱离了消毒所需的条件,效果就不会理想。一个猪场对进场人员的衣物进行熏蒸消毒,专门制作了一个消毒柜,但由于开始设计不理想,消毒柜太大,无法进入屋内,就放在了舍外。夏秋季节消毒没什么问题,但到了冬天,他们仍然在舍外熏蒸消毒,这样的效果是很差的。还有的在入舍消毒池中,只是例行把水和火碱放进去,也不搅拌,火碱靠自身溶解需要较长时间,那刚放好的消毒水的作用就不确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