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起点于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太阳位于赤纬-20°16',到达黄经24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诗云:"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菊萎东篱梅暗动,方知大地转阳升。"(左河水《小雪》)
小雪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由于气温降低,北方以下雪为多,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见了。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空阳气上升,地下阴气下降,导致阴阳不交,天地不通,所以万物失去生机。
三候闭塞而成冬——所以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冬季应该早睡晚起,最好不要迟于22点休息。如果熬夜,人的免疫力容易下降,加之小雪节气后气温下降明显,更易着凉。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所以此时应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态,可以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比如,赏花、听音乐、绘画等,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同时,从小雪开始,气候虽冷却还没到严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围巾。“头为诸阳之会”,即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风寒,所以出门最好戴上帽子,防止受寒。
清内火:生吃萝卜熟吃梨
冷空气一到人们便急着添衣进补,可能还来不及清泻虚火,就将其包裹在体内了。加上天气干燥、雾霾频发,最容易引起人体的肺火旺盛,从而出现咽喉干痛、燥热咳嗽、痰中带血等不适症状。
此时不妨试试生吃萝卜熟吃梨。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梨具有润肺清热、养阴生津等作用,对于燥热咳嗽型患者,熟吃梨还有止咳的效果。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食疗方供大家参考:取大梨1个,蜂蜜60克;将梨挖洞,去梨核,装入蜂蜜;置于大碗中,隔水蒸熟吃。每日服用1~2次。而生萝卜可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煮熟后的萝卜则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
补肝肾:按摩太溪多吃黑
小雪节气后,北风开始成为常客,天气寒冷,万物收藏蛰存。顺应节气变化,要注意滋补肝肾。
《九针十二原》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穴。”“太”,就是大的意思,而“溪”就是溪流、溪水。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如果肾水充盈,精之充足,肾的“原阳”或者说“真水”才会发挥其作用,温润营养我们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坚持艾灸太溪穴,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可以帮助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饮食调养可多吃黑色食物,因其入肝肾二经,具有很好的食补作用。
1.黑芝麻红枣粥
黑芝麻具有补肝益肾的作用,可用于调理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须发早白、脱发、腰膝酸软、四肢乏力、皮燥发枯、肠燥便秘等,在乌发养颜方面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而红枣也是补气血的佳品,加入红枣后的粥营养更为充足。
食材:
黑芝麻20g,干红枣25g,冰糖10g,大米150g。
做法:
1、黑芝麻下入锅中,用小火炒香,研成粉末,备用。
2、大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3、红枣洗净去核。
4、锅中加入1500毫升冷水,放入大米和红枣,先用旺火烧沸。
5、然后改用小火熬制,待米粥烂熟。
6、放入黑芝麻以及冰糖,再烧煮片刻,即可食用。
2.黑豆羊肉炖当归
再推荐黑豆羊肉炖当归,既能补血养颜又能暖身心,此时食用也不错。
取用羊肉(瘦)1000克、黑豆100克、当归10克、桂圆10克,清炖即可。黑豆植物蛋白质含量高,与羊肉的动物蛋白一起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进补强身的效果明显。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公众号,每天不定时分享信息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