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头」这种以往在科幻作品中才能看到的场景,如今却被搬到了现实。据媒体报道,意大利神经学家塞尔焦·卡纳韦罗日前宣布,在中国任晓平教授的带领和指导下世界第一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已经在一具遗体上成功实施,而「手术」地点正是哈尔滨医科大学。
任晓平教授和卡纳韦罗
「换头术」究竟是什么「手术」?
据介绍,这例「手术」总共持续了 18 个小时,连接了切断的脊椎、神经、组织和血管。
此前,卡纳韦罗也曾透露过详细的手术步骤:首先,新的身体将来自一位正常脑死亡的捐献者。手术中,捐献者与接受者的头部要冷却到手术所需的温度,以减慢人体的新陈代谢。随后,医生会解剖脖子周围的组织,并用极其细小的导管连接主要血管。之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整齐的切断脊髓,头颅互换,并用一种特殊的粘合剂将大脑、脊髓神经与新的身体连接起来。
按照设计,换头后,患者会昏迷一个月,康复则需要一年。
实现「换头术」要攻克哪些难关?
实施「换头术」意味着彻底切断中枢神经对躯体的支配,有些脏器将无法自主运转,内分泌和水电平衡也无法自主调解。
假设在活体上进行了「换头术」,术后人体的自主活动以及内脏器官的自主运转,需要等待神经再生修复以后才可以进行,在此之前只能靠外界辅助来维持脏器运转和人体水电平衡。
但器官如果长时间失去神经营养就会出现萎缩甚至坏死,靠输液调节来长时间维持体内水电平衡也存在很大的难度。
除了存在这些未知问题外,与其他器官移植术一样,「换头术」也必须进行配型,同时还要面临全身免疫系统的重新建立等一系列问题。
换头后,「你」还是「你」吗?
如果说,「换头术」真的能实现,那么公众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将自己的头换到另一个人的身体上,最后这个人到底变成了谁?
「换头术」在世界医学界一直饱受争议,甚至招来业内人士批评。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保罗·马奇艾瑞尼曾表示,他认为意大利医生卡纳韦罗是一名「罪犯」,因为这种手术毫无科学背景。
而美国神经外科医学协会主席亨特·巴杰也称,「我不希望任何人做这种手术,我也不允许任何人对我做这种手术,因为有很多情况会比死亡还糟糕。」
任晓平更正:
不是「换头术」,是「实验模型」
11 月 21 日上午,因「换头术」备受质疑和关注的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任晓平,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主楼会议室就相关信息向多家媒体进行了现场回应。
发布会一开始,任晓平就强调了一个「更正」:「我们团队最新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完成了人类第一例头移植外科手术的实验模型,我们并没有做换头术,也不是像有些报道中所说的在尸体上完成了一个解剖术。」
他加重语气说:「中国当前很多手术的术式设计大部分是参照西方医学,但头移植国内外都没有现成的手术设计方案可以遵循,所以我们中国人的团队在哈医大平台上第一个提出了头移植临床前的手术模型设计。我不敢保证现在这个头移植手术方案就是最后版本,医学是实验科学,就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但我们提出的首例头移植手术完整方案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文章综合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