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小雪时节话养生

来源: 中牟县人民医院/zmxrmyy


11月22日是小雪节气。小雪到,冬来到。小雪时节的来临,意味着寒冷的冬天也正式到来了。冬季如何养生呢?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小雪时节我们应该如何来养生。

注意防寒保暖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此时空气的湿润对于呼吸系统的疾病会有所改善,但雪后会出现降温天气,所以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建议大家防寒保暖关注头部、腹背和手足。

1.头部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阳气最足。现代医学认为头部距心脏较近,氧气及血液供给较为充分,故健康者“凉头暖足”无大碍,还可增强人体抗寒能力,提高免疫力。但老年人、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的人,如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的耐寒能力较差,要做好头部防寒。

2.腹背前胸后背之间有肺、心脏、脾胃等重要脏器,万一受寒,心脏病、咳嗽哮喘、胃痛腹泻就会让你“难过一冬”。女性朋友的腹部经常受寒,还可能引起诸如月经失调、痛经、甚至不孕等妇科疾病。中医认为足太阳膀胱经“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督脉“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腰为肾之府”,所以保持腰背部温暖,不仅可减少寒邪伤害,更能防感冒、固肾强腰、防旧病复发或加重。

3.手足离心脏较远,末梢循环较差,脂肪少保温性也差,故易受寒。中医认为人体数条重要经脉会聚或起始于足部,“寒从脚起”,会影响全身,抗病能力降低,所以足部保暖很重要。建议大家每晚睡前半小时热水泡脚,水温40℃左右,泡20分钟左右,促进血液循环而暖脚强身。提醒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不要泡过长时间,以免引起出汗、心慌等不适症状。脚部有伤口也不适合泡脚,以免引起感染。患糖尿病之人泡脚水温不宜过高。

适时清除内热

从小雪开始,自然界逐渐“阴盛阳衰”,此时很多人开始大量摄入高热量食物,甚至每天都是大鱼大肉,于是开始口腔溃疡了,脸上长疙瘩了,出现了内热之象。原因很简单,因为在这个节气里,室内开始供暖,外面寒冷,又穿得很严实,体内热气就散发不出去,再加上高热量饮食,更助长了身体的“内火”。所以在小雪时节适宜清内热,可以多喝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滋补津液。另外,白菜、萝卜都是当季食物,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而且白萝卜清火降气、消食,非常适合这个节气里食用。

养肾多按太溪穴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而五行相对应的自然季节是春、夏、长夏、秋、冬。因此不同的季节需要重点保养的脏腑也有所不同。

具体来说,四季养生原则是: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那么冬季则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推荐给一个既有效又简捷的方法:揉按“太溪穴”。从名字不难看出“太”,就是大的意思,而“溪”就是溪流溪水。顾名思义也就是说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如果肾水充盈,精之充足,肾之“真水”才会发挥其作用,滋润营养我们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另外,“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所以每天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就可以更好地上达于面,下行于足。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侧对称,一共有两个。揉按“太溪穴”可以在晚上临睡前进行,采用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来源:中医康复科)
如何关注
长按二维码
自动识别
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