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取石四药话语权 科伦药业产品结构待优化

来源: 鼎臣咨询/dingchenyiyao

时代周报采访史立臣

       历经5年,“输液大王”刘革新或将能在石四药集团(02005.HK)的管理层赢得一席之位。

  近日,科伦药业(002422.SZ)(以下简称“科伦”)公告称,截至2017年11月17日科伦以及通过全资子公司科伦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合计持有于香港上市的石四药集团5.71亿股股份,占石四药集团已发行股本(截至2017年11月14日总股本28.47亿股)的20.0497%;同时,公司将向石四药集团推荐董事人选。

  公开资料显示,石四药集团同样是大输液企业,并兼顾片剂、胶囊剂、水针等多种剂型,以及生物制剂、医用包材等产业,包括向医院及分销商销售主要为静脉输液的成药、原料药及医用材料。

  11月22日,石四药集团公司秘书周兴扬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确认,科伦将向公司委派一名董事:“首先他们(科伦)进行推荐,推进后我们还要走内部程序,包括董事会开会讨论此事宜,所以可以留意公司公告。”

  针对此次向石四药集团推荐董事人选的名额、具体内容等相关问题,时代周报记者联系科伦,并向该公司发去采访函,科伦在确认收到函件后,并未予以正面回应。

  经过多年的耕耘,科伦长期稳坐中国输液市场头把交椅,此次在“老三”石四药集团一旦拥有话语权,未来二者若联合,势必对“老二”华润双鹤(600062.SH)构成威胁。

  在大输液行业发生深度变革的时刻,科伦正在谋求业务转型。可是船大难掉头,科伦超过六成以上的营收来自于输液产品的销售,如何优化产品结构,是摆在刘革新面前的难题。今年以来,科伦的业绩下滑明显,位于新疆的伊犁川宁二期项目受到环评承压,受到外界持续关注。

  蛰伏5年谋话语权

  此次通过持股超过20%,并委派董事进入董事会,外界认为科伦或将参与石四药集团的日常经营管理。对此,周兴扬对时代周报记者予以否认:“目前来说没有,就算他们委派一名董事,可能也就是在上市公司董事会层面。日常经营方面的业务,我预计不会有直接的参与。”

  事实上,近几年,受制于国家以及各省的医改政策,许多输液企业日子并不好过,科伦与石四药集团等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更愈演愈烈。

  对于是否欢迎这位外来的竞争者股东,周兴扬表示:“它是我们20%的股东,我觉得他们的推荐也是合理的。”

  科伦与石四药集团的渊源要从5年前说起。早在当时,科伦就欲收购石四药集团的前身—利君国际的部分股权。

  2012年12月,科伦发布公告,约定公司以5.25亿港元(折合为人民币4.26亿元)的价格收购利君国际的1.8亿股股份,每股受让价格均为港币2.9167港元(折合为人民币2.3682元),并由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科伦国际作为受让协议股份的主体予以实施。本次协议股份转让完成后,公司将通过科伦国际持有利君国际合计3.6亿股股份,持股数量约占利君国际已公开发行股份总数的12.2870%。

  在协议股份成交完成后,授权公司管理层通过科伦国际自公开市场和其他合法方式购买利君国际股份的资金总额不超过14.13亿港元(折合为人民币11.47亿元)。

  同时,上述收购完成后,科伦将以合计不超过24.63亿港元(折合为人民币20亿元)的总金额通过受让协议股份、公开市场和其他合法方式购买不超过利君国际已公开发行股份的30%(不含30%)。

  这一交易在开始阶段获得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的批准。但顺利的进程并没有持续到最后,最终被港交所否决。经此一役,科伦并未放弃,继续等待机会。

  2014年6月,利君国际股东君联实业欲转让手持的利君国际1.45亿股,占比4.96%。科伦顺势接盘,斥资近4亿港元,每股2.75港元。

  此后,科伦继续步步增持,并在目前持股超过20%。截至目前,科伦作为财务投资者,所投股权浮盈不少,而在业务协同上却未见有大的明显动作。

  2017年上半年,科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较年初增加4.28亿元,增长44.83%,主要是该报告期购买石四药集团股票金额1.66亿元,及股票公允价值增加2.95亿元。

  截至11月23日收盘,石四药集团的股价已达4.35元/股,此次5.71亿股价值24.84亿元。未来,如果科伦谋求石四药集团的控股权,将需要付出更大代价。

  截至2017年上半年,石四药集团董事会主席、实际控制人曲继广合计持有石四药集团8.90亿股,占比31.32%。科伦与其的差距仍达10%以上,这一跨度仍较大。

  对于未来是否将进一步增持石四药集团,并取得控制权,科伦方面并未回应时代周报记者的问题。

  石四药集团方面对此的回应则较为明确。周兴扬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单纯是作为一个股东身份推荐一名董事,与直接参与日常业务是两回事。”

  输液市场厮杀惨烈

  资本市场兼并潮下,中国的大输液市场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石四药集团的静脉输液产品包括非PVC软袋、直立式软袋、PP塑瓶等,这属于输液产品中的高端包装类型。而科伦的产品则以普通玻璃瓶、普通袋装产品居多。在产业升级方面,前者正是科伦亟待努力的方向。

  “其实科伦还是想拓展大输液的高端业务,主要还是这块问题。一旦成为大输液行业高中低端的老大,它的话语权将增强。”11月23日,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根据市场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大输液市场约百亿瓶袋,价值约200亿元。其中前三名共计占有超过7成的市场份额,分别是科伦、华润双鹤和石四药集团。

  目前,西南、华东以及华中市场是科伦业务的最大集中地,华北、东北市场的份额相对较小。而石四药集团的强项在于拥有以石家庄为根据地的华北市场。输液市场地域性较强,这显然是科伦希望借助的。

  而华润双鹤的输液业务同样不可小觑,其拥有1600余家商业客户,终端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尤其是在北京、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广东、陕西、甘肃等地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在科伦通过联手石四药集团的过程中,其或将继续蚕食华润双鹤的市场份额。“科伦能活下来,而且会活得很好。”史立臣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事实上,我国目前并未在国家层面对医院的门诊输液作出统一规定,但包括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等各个省市均在陆续出台相关限制大输液执行政策。作为医改走在前列的安徽,亦在2014年开始推出相关政策,并成为全国最早实行53种常见病禁止门诊输液的省份。

  随着医保控费、直接采购、调整用药政策及药品标准和监管政策的进一步提升,输液产品将面临进一步的结构调整。

  实际上,科伦早在去年就出现输液业务增长乏力的情况。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输液产品销售收入60.09亿元,同比增长1.35%,占公司整体收入85.66亿元的70.15%。

  2017年上半年,科伦输液板块的销售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5.09%。同时输液板块的营业收入31.72亿元,占据总营收的64.18%。

  史立臣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限抗、限输的政策不会动摇,下一步,在基层医疗,比如个体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输液和抗生物的使用都会限制,“一旦限制之后,大输液整体市场就会出现萎缩”。

  华润双鹤在年报中披露“可能面对的风险”的内容指,限抗政策持续推进,限输液政策可能由部分省市向更大区域蔓延,预计输液使用量持续下降。

  对于未来大输液格局,史立臣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大输液份额或再降三分之一,在国家基层要求趋严、环保监管力度加大的背景下,未来将有更多的大输液企业被淘汰,很多大输液企业都在进行转型,如华润双鹤、华仁药业等。

  近日,在第二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华润双鹤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范彦喜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大非输液市场的布局,输液产品还会继续做,但我们会做得更加精一些。”

史立臣新书《医药新营销》出版发行



本书是作者结合国内外医药企业营销的诸多成功案例和作者亲身操作的营销项目,针对目前中国医药市场政策变局,为制药企业和医药商业企业营销转型升级撰写的书籍,以便于让制药企业和医药商业企业决策者和营销人员能够更好的升级营销模式,构建有竞争力的营销体系。 

本书主要从医药营销的行业政策大势观澜、医药行业营销模式汇总分析、制药企业新营销思维构建、制药企业体系化营销、制药企业营销新策略、制药企业新营销转型、医药商业企业的新营销思维构建、医药商业企业营销转型等药企最关心的八个方面进行撰述。 



作者建议医药企业决策层和营销人员人手一册本书,以便于能够领会到医药新营销的精髓并获得更好的医药营销思路。

购买请点击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