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在如何调整控制猪病的思路?
实际上,即使在高热病流行时期,有很多病例主要病因并不是蓝耳病,而是副猪嗜血杆菌,因为通过针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有明显效果,通过对猪群药物预防,疫苗免疫和加强管理,猪场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和稳定。对于此,我们建议2018年猪病控制的思路为:
1、做好基础免疫;
2、重点关注蓝耳病病毒、圆环病病毒的猪场普遍带毒现象;(对于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的控制我们已经有清晰而有效的思路,您可以及时关注河南明磊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相关技术资料和相关临床专家技术讲座。)
3、在控制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的策略中,重点考虑免疫抑制、免疫失败和继发感染;
4、而规避免疫抑制和免疫失败,控制继发感染的关键是控制副猪嗜血杆菌。
(二)、在猪病的控制中,副猪嗜血杆菌为什么如此重要?
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专家对保育猪群健康问题进行排序时,蓝耳病(PRRS)和副猪嗜血杆菌(HPS)并列在第一位,其次才是流感、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并且我们已经知道,蓝耳病单独感染并不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或者说,只要控制好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即使感染了蓝耳病,临床危害也很小。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已在我国普遍流行,真实的发病率可能为报道的10倍之多,发病率和发病死亡率日趋增高。
(三)、什么是副猪嗜血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原有何特点?
由副猪嗜血杆菌(H.Parasuis革兰氏阴性)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常与PRRS、PCV等一起并发或继发,引起断奶前后及保育仔猪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和关节肿胀。
1、为革兰氏阴性细菌
2、该菌血清型复杂多样
3、该菌的分离培养和保存极其困难。
该菌可从健康猪的鼻腔分泌液中分离出来,还可以从患肺炎猪的肺脏中分离出来,但一般来说,健康猪肺脏是分离不出来的。该菌分离培养和保存极其困难。从而可以知道,健康猪鼻腔可能存在副猪嗜血杆菌,它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
(四)、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有何特点?
1、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带菌猪和慢性感染猪为本病的传染源,目前,在不同的畜群中混养猪,或在猪群中引入新饲养的种猪时,副猪嗜血杆菌的存在是个严重的问题。可能导致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全身性疾病。
2、各种应激因素可诱发和促进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如气温突变。空气污染严重、通风不良、寒冷潮湿,不同日龄的猪只混群饲养,密度过大,管理不当,饲料质量差,长途运输等,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发病猪和病原菌携带猪是本病的重要储存宿主,通常在健康猪和感染猪外呼吸道均可分离到病菌,但在肺脏仅可从感染猪分离到病菌,发病通常发生在感染了其他呼吸道病菌后的机会性感染,不同的病株间毒力有差异。患病猪可从鼻汁等分泌物中大量排出病原体污染环境。
3、本菌作为继发性病原菌,常在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毒及猪流感病毒等感染后,发生继发感染,甚至与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杠菌、巴氏杆菌、链球菌等混合感染,至使病情复杂化,增大死亡率,导致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4、在猪群中存在猪蓝耳病感染时,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率会增加,由副猪嗜血杆菌导致的死亡率也大幅增加,副猪嗜血杆菌的防治取决于猪群中猪蓝耳病的稳定化程度。
5、主要危害2周龄到4周龄的猪只,特别是断奶前后和保育期的猪发病为多。通常见于4-8周龄的猪,也就是母源抗体基本上消失的时候,发病率一般在10% ~15%,病死率为50%~90%不等(初次发病的猪场,或与其他疫病如蓝耳病混合感染时,死亡率可达80%以上)。由于母源抗体可以保护仔猪,因而应尽量让仔猪吃到初乳。有试验证明:有母源抗体保护的仔猪只有大剂量(>109个细菌)攻击时才可感染,而无母源抗体保护的仔猪即使只有10的2次方个细菌也可引发感染。
6、本病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呈地方性流行。德国主要流行血清型4,5,美国、加拿大等主要流行血清型5、4、2、7、13,澳大利亚主要流行血清型5、10、13、9,我国当前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为4,5,12,13型。冬春和秋冬季气候变化明显、饲养环境恶劣时常与其他多种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或者继发感染。
7、化脓性鼻炎与副猪嗜血杆菌有关联;一些最新的报道指出,副猪嗜血杆菌可能是引起化脓性支气管炎的原发性因素。
8、副猪嗜血杆菌被假定为随机入侵的次要病原,只在与其它病毒或细菌协同时才引发疾病。PRRS因感染本病而加剧临床表现;近年来,发现与支原体、PRRS、流感、伪狂犬、链球菌、呼吸道冠状病毒一起流行,是引起断奶仔猪高死亡率、高淘汰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副猪嗜血杆菌病有什么临床表现?
2—8周龄仔猪感染发病可呈现典型症状,育肥猪感染多见慢性经过,哺乳母猪也可感染发病。
临床上常见两种病症:
1、急性病例
往往发生于体况良好的仔猪及高度健康的猪群,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2℃,初期体表皮肤发红,严重者,被烧成酱红色,个别甚至皮肤坏死脱落。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鼻孔有粘液性及浆液性分泌物。关节肿胀、跛行、疼痛(由尖叫推断),步态僵硬。同时出现身体颤抖,共济失调,可视粘膜发绀,眼脸周围皮下水肿(心性水肿),卧地,3天后死亡。
急性感染病例存活后可留下后遗症,即母猪流产,公猪发生慢性跛行。仔猪和育肥猪可遗留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
2、慢性病例
发病后期,病猪进行性消瘦,皮肤逐渐苍白,发青,变紫。关节肿大,被毛粗乱(典型的毛毛猪,如刺猬),耳朵发绀,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严重肿大。咳嗽,呈腹式呼吸,少数病猪耳根发凉随即死亡。有些病猪出现心源性水肿,在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较慢的后肢关节腔及关节腔附近皮下,多可见浅黄色冻胶状水肿液。
3、公母猪
公母猪的副嗜血杆菌病症状常被人忽视,或误以为是其他疾病。其实,以下所描述的症状,都与副猪嗜血杆菌有关,经过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免疫,并结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后,将很快消失。主要表现为流产,死胎、木乃伊增多,产后无奶。便秘,粪便干硬,常见粪便表面附着一层粘液,严重者粘液带血。个别母猪产后高烧,呼吸急促,急性死亡。严重病例表现为神经症状,步态不稳,横冲直撞,最后全身抽搐,衰竭死亡。特征性的表现是母猪产期延迟,有的超预产期7天以上。小猪初生体重小,产后精神状态差。产后小猪最早3天发病,常整窝高烧,腹式呼吸,呼吸急促,昏睡不醒,继而顽固性腹泻,后相继死亡(这类小猪单纯性抗生素治疗效果很差,但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免疫,并结合抗生素治疗,80%以上可以康复)。发病母猪解剖几乎都可以看到纤维素渗出性肺炎变化,心肌表面点状出血,偶见心包积水。这种病理变化,可能是母猪出现神经症状的原因。妊娠后期母猪负担重,由于心肌炎症(或心包积水)及肺部炎症,发生循环障碍,脑部血液供应不足,缺氧、酸中毒,从而导致痉挛性抽搐。
4、免疫抑制
副嗜血杆菌虽不是免疫性疾病,但猪场副嗜血杆菌流行严重时,免疫效果都很差,通过控制副嗜血杆菌后,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可能的原因是:猪感染副嗜血杆菌后,由于群体性体温长期高热不退(大多数体温都在41.5℃以上)使病毒在体内被灭亡,一些弱病苗(如猪瘟、伪狂犬疫苗)在体内无法定植,因而造成免疫失败。此外,副嗜血杆菌造成循环衰竭,新陈代谢障碍,也可能是造成免疫应答能力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剖检病猪可见什么病变?
大体剖检可见单个或多个脏器浆膜面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主要见于心包膜、胸膜、腹膜、心脏、肺脏、脾脏表面。
全身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呈大理石花纹。关节肿大,关节腔有浆液性渗出性炎症。有渗出性而不是出血性脑膜炎。可引起筋膜炎、肌炎、化脓性鼻炎。
在猪感染的早期阶段,菌血症十分明显;血浆中可以检测到高水平的内毒素。
基于对药理和副猪嗜血杆菌病原,流行规律,发病病理的充分研究,副猪嗜血杆菌治疗的具体方法为:
病猪最好是所有猪只:
全群在饮水或饲料中(最好是饮水中添加)添加药物5~7天,药物组合为:A、呼喘博士+蓝圆清,
(八)、副猪嗜血杆菌病预防和免疫的最新有效措施
1、管理措施:经常发生本病的猪场,应该重新检讨管理方面的问题:
(1)鉴于1周龄前的仔猪鼻粘膜就可能有副猪嗜血杆菌的寄生,因而仅仅通过早期断奶来消除该病不可能取得成功。
(2)将副猪嗜血杆菌彻底消除出猪群也许并不可取,因为在之后混养于无病猪群的带菌猪和生产后期潜伏有副猪嗜血杆菌的猪,可能引起全群猪发病,造成毁灭性的经济损失。
(3)向一个猪群中引入健康状况不同的新猪群时,应当隔离饲养并加药,维持一个足够长的适应期,以使那些没有免疫接种但有感染条件饲养的猪群建立起保护性免疫力。
(4)母代的免疫力和天然的免疫力是控制疾病过程的关键因素。预先让猪接触无致病力的副猪嗜血杆菌株,以培养其后来接触有毒菌株刺激的抵抗力。母猪接种后可对4周龄以内的仔猪产生保护性免疫力,这时再用含有相同血清型的灭活苗激发小猪的免疫力,对断奶仔猪产生保护性免疫力。由于该菌的败血症特性,抗体很可能是保护免疫的主要因素。
(5)疫苗使用的同时,在4—8周龄的猪,也就是母源抗体基本上消失的时候,饲料中添加药物,是预防副猪嗜血杆菌造成损失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6)全进全出:减少猪群的流动,杜绝猪生产各阶段的混养状况等;尽量减少在保育阶段注射疫苗,特别是口蹄疫疫苗(可安排在60~70日龄注射,但必须使母猪处于高免状态);尽量让仔猪吃到初乳;加强猪舍通风。
2、药物保健预防控制:经常发生仔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猪场应提前使用有效药物进行预防。
副猪嗜血杆菌,可能是当前猪场所有致病菌中,耐药性产生速度最快的一种细菌。据多年防治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经过看,一种敏感的抗生素,使用半年后就开始耐药(需要加大剂量),一年后完全失效。所以一方面推荐使用药物组合,使药物产生协同作用而减少组合中各组分的用药量而不影响疗效,这样可以阻止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另一方面推荐多种药物组合轮换使用,同样可以阻止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1)最佳时机:
母猪产前产后:一方面母猪在这个阶段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强,另一方面净化乳汁并通过母乳预防出生仔猪早期感染;
哺乳仔猪:通过保健,增强机体免疫力,补充健康相关的维生素,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统筹:林亚楠 | 视觉:张先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