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还有隐性?中国儿童面临着什么?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前言
“隐性饥饿”是目前我国儿童保健领域专家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个词最早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主要指与儿童生长发育相关的重要营养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铁、锌)摄入不足或缺乏,产生的隐蔽性微量营养素缺乏症状。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我国民众膳食结构多存在不合理,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矿物质和维生素没达到推荐摄入量。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近期也有报道
虽然我国近20年来,儿童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均有所增加,城乡儿童低体重、发育迟缓率有所下降,但一些对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营养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铁、锌)摄入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
在婴幼儿、儿童群体中,隐性饥饿带来的健康问题更加值得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戴耀华呼吁:“我国儿童‘隐性饥饿’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儿童早期的营养不良的长期后果是不可逆、不可弥补的。”
在这些营养素当中,维生素A的作用最容易被忽视。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一样,都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长期缺乏或不足会影响儿童健康。
维生素A除了对儿童视觉发育、智力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更在促进骨骼发育、增强免疫力、预防贫血、身高增长等方面与维生素D具有协同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
长期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对于营养素补充的态度与方案对我国医务工作者和儿童家长的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加之海淘代购人员片面的解读和宣传,很多人认为欧美发达国家只强调给儿童补充维生素D,而维生素A则不需要额外补充,所以武断地认为中国亦然。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来看几组数据。
我国属于中度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国家,2000年14省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0-5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11.7%,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率为39.2%,6个月以下的婴儿维生素A缺乏及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率高达80%,婴幼儿期更易出现维生素A缺乏或不足的情况。
分析我国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主要原因有: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功能不完善,不能像成人一样能从食物中获取丰富的营养物质,相对单一的饮食结构与快速生长发育需求不平衡,日常摄取到的维生素A有限,难以满足其生长发育需求。
如果您觉得这份数据是十多年前的数据,现在我国儿童维生素A营养现状已经有了改善,那么请继续看下面的数据。
由国家卫计委科技发展中心临床科研专项课题组、首都儿科研究所金春华教授牵头,北京市范围内8家医疗机构参与的儿童最新营养水平检测结果显示:
我国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率较十年前有所改善,但可疑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率明显上升,半数以上的儿童存在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或可疑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的情况。根据年龄进一步分析,3岁以内的婴幼儿缺乏率最高,达55.5%;3岁以上的儿童中也有49.2%低于正常值,我国儿童整体维生素A营养水平仍不容乐观。
通过对2006-2016年我国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检索和整理,共得到18个地区的0-6岁儿童的数据和24个地区6岁以上儿童的数据,结果显示我国儿童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或不足的形势依然严峻。
新生儿和婴幼儿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较为普遍,学龄儿童及青少年也存在轻度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的情况,需引起广泛的关注。由于不同地区的样本量、分布等略有差别,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只能作为粗略的参考,按照WHO对于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的分级方法(血清视黄醇浓度<0.70 µmol /L计算患病率):
<2%
不构成公共卫生问题
2%≤w≤10%
轻度公共卫生问题
10%≤w<20%
中度公共卫生问题
≥20%
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除了维生素A,我国儿童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余晓丹教授指出维生素D的营养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倒U型,6个月以前和1岁以后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更加明显。主要原因包括:
1
胎儿期维生素D缺乏率相对较高,随着婴儿出生后维生素D的补充,营养水平有所改善
2
1岁以后幼儿维生素D服用延续性下降,导致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维生素D水平降低
3
学龄期和青春期的维生素D营养水平应引起重视
维生素AD的正确补充方式
■ 0-3岁持续补充
婴幼儿维生素AD营养水平受母乳中维生素AD水平和日常膳食维生素AD水平双重影响。母乳中维生素AD含量较低。由于我国孕妇并没有重视孕期维生素A营养的补充,很多孕妇在孕期就存在维生素A缺乏的情况,继而导致母乳中维生素A含量不足。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与妇幼保健学系汪之顼教授指出
通过对世界各国提供的产后15天~3个月的母乳样本中维生素A营养水平进行检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浓度为444.0±114.6 ug/L,而中国母乳样本中维生素A的含量仅为297 ug/L,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国内检测到的母乳中维生素A的含量则更低。
维生素AD膳食来源有限。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可选择的辅食种类较为单一。
维生素A虽然在一些天然食物中含量相对丰富,如动物肝脏和深色的蔬菜(如胡萝卜、甘薯、菠菜、西兰花),但由于动物的肝脏不是婴儿的常规食物,而植物中的胡萝卜素吸收和转化率均较低,且会受到烹饪方法等因素影响,因此仅靠膳食中摄取的维生素A很难达到推荐摄入量,无法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
1岁以上的幼儿虽然膳食种类较婴儿期更为丰富,但由于活动量不断增大,又正处于牙齿生长与学习走路的关键时期,骨骼发育更加旺盛,身体对于维生素AD的需求量比1岁以内更高。
一方面,这个时期基本上已经不再依靠母乳喂养,通过母乳摄取的维生素AD量也大大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维生素A和维生素D性质不稳定,遇空气和光照后易氧化失效,所以奶粉中的维生素AD会在反复开盖和冲泡过程中氧化流失,实际摄取量会远远低于标示量,单靠食物来补充维生素AD是远远达不到每日所需。
如果在此时停止服用维生素AD滴剂,那么婴儿时期的补充效果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引起缺钙、抵抗力下降、贫血的发生,严重者还可能诱发佝偻病、夜盲症、身高发育障碍等疾病,导致健康危害。
根据我国维生素AD营养水平的调研数据,我国0-3岁的婴幼儿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和可疑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仍处于较高的水平,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加逐渐上升。
因此,应加强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同补的宣传和教育,坚持每日补充维生素A 1500-2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 400-800国际单位,以满足婴幼儿快速生长发育和健康需求。
■3岁以后按需补充
3岁以上的儿童日常膳食的结构与成年人相似,加之户外活动增多,摄取到维生素AD营养的机会增加。这一时期维生素AD的营养水平与儿童个体膳食偏好、季节和天气、活动时间等关系密切,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按需补充。
根据我国3岁以上儿童维生素AD营养水平的调研数据,可疑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率仍然较高,尤其是贫困地区、城市流动人口聚集地、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维生素A营养状况更为突出。
维生素D缺乏率随着儿童年龄增加而增加,因此,应加强3岁以上儿童日常饮食中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的食物,并在必要时给予额外的补充,特别是对生长发育较快、抵抗力低下、挑食、易感的儿童。
■ 加强学龄期和青春期监测
虽然近些年来,在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儿童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缺乏率有所下降,但是可疑缺乏仍处于较高风险。尤其是学龄期和青春期儿童的维生素AD营养状况,更应引起关注。
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A具有促进身高增长的作用,通过促进软骨素的合成,增加长骨骨骺软骨中的细胞活性,促进长骨的纵向生长和塑形。同时,充足的维生素A能够促进生长激素的合成,特别是对夜间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调控作用,从而促进身高的增长。
学龄期和青春期是儿童身高发育的黄金时期,充足的维生素A是保证儿童身高增长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由于学龄期和青春期儿童课业压力较重,户外活动时间不足;另一方面,城市空气污染导致日光照射不足,使得维生素D皮肤光照合成途径受阻,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发生。儿童期维生素D摄入不足除了影响骨骼发育和健康,甚至增加成年期罹患骨质疏松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应加强对学龄儿童及青春期儿童维生素AD营养状况的监测,及时给予维生素AD的补充,纠正维生素AD“隐性饥饿”的发生,避免长期缺乏或不足而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美国《婴幼儿及少年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佝偻病的预防》以及中国《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均建议从出生后即刻补充维生素D,且一直持续到青春期。
• 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饮食结构、烹饪方法与我国不同,且较多食用强化维生素A的食物,因此儿童维生素A营养水平相对较好,没有强调额外补充维生素A;
• 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考虑到经济因素,较多采用WHO推荐的大剂量突击法即每4-6个月一次性补充维生素A10-20万国际单位的方式,由各国政府干预强化,该方法成本低易操作,适用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国家;
• WHO同时推荐,在有条件的前提下采取每日小剂量口服维生素A补充法。该方法成本相对高,但安全性更高。我国采用的即为小剂量每日补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