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招标采购:对药品短缺负有责任

来源: 医药供应链联盟/cmsu168

  曾几何时,鱼精蛋白、丝裂霉素等130种药品短缺,近期媒体又连续报道廉价国产药巯嘌呤片短缺。有消息说,总理作出“特事特办”后,295万片质检合格的巯嘌呤片在浙江装车,已发往经销商。

  这不免让人对药品短缺问题有了深刻的思考与忧虑:今后若再出现廉价药品短缺,还能“上告”总理,让总理能再次专门做出“批示”来“拯救”么?恐怕没那么容易吧!这需要有关部门静下心来,对国产廉价药的生产供应保障问题进行挖掘与整改!

  短缺药品分一般性短缺药品和医疗必需短缺药品,其产生的原因:一是药品总量小,管理成本高,利润低,企业不愿意生产;二是原料供应紧张;三是医药流通企业调拨无利润或者利润很低,不愿意经营;四是医院与供应商之间无业务往来;五是药品招标可能导致药品价格过低,甚至价格倒挂,而生产成本在上涨,企业没有利润或者赔钱,因此要么中标之后停产,要么干脆不来招标,导致这个地区没有这种药可以使用,其中后者是药品短缺不可否认、也不可低估的重要原因!

  政府曾对廉价药取消最高零售价,价格由药企自行确定,但为何还会出现“定价死”?因为招标时间、投标中标种类及价格,催生或促发了部分药品尤其是廉价药品的短缺!

  药品招标价格低于成本,产品就无法生存,中标企业只能放弃或者停止生产。某制药企业2009年投标中标后至今价格未动,有些产品原料涨价,加上大量环保投入,成本上升,于是只好找理由停产。一句话,廉价、利润低、不挣钱,绝大多数制药厂家就望而却步,药品短缺随之出现!

  廉价药主要靠市场自行调节。药品短缺不是市场失灵,恰恰是市场规律的正常体现,而我国的药品短缺频发,可以说是行政化招标导致成本和价格倒挂所致,用计划性思维应付市场资源配置问题,企业缺少生产的积极性。政府定价机制不科学、对药品降价政策偏离市场规律、新药审批制度存在漏洞、药品招投标中政策存在缺陷,以及“以药养医”等阻碍了廉价药生存的空间。

  那么,怎样解决药品短缺问题?必须从完善药品定价机制、加强新药审批的监督、改革和完善药品招投标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取消以药养医的传统做法等方面着手。

  在具体操作中,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必缩短招标时间,增加单位年限的招标次数,扩大廉价药品的招标范围,特别是要科学合理廉价药品的投标价格,切忌出台制定无经济学意义的标价。同时,还可采取政府补助、指定生产、解决配送、增加原料生产、解决环保投入等措施,降低廉价药品生产、运营成本。或对这些药品免除招标,用合理价格直接供应医疗机构。

  据了解,目前有些地区已出台了相应政策,对低价短缺药品实行直接挂网采购,不再招标。


热门平台推荐:中国医药供应链联盟

微信号cmsu168 

热门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