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山东卫生计生科教宣传”可订阅哦!
编者:
医者仁心——四个字重如泰山。医护人员在我们每个人生命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他们真实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呢?医院每天上演“生死时速”,抢救成功的背后包含多少辛酸和汗水有多少人能了解呢?李健生是滨州市卫生计生委宣传科长、宣传中心主任,他来到滨州市人民医院,走到医生护士身边,用心体验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在二十多天的时间里,他用镜头真实记录了医护人员的忙碌与辛苦和医患的温情瞬间,让我们看到,医院是个有温度的地方。
在滨州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与时间赛跑,
与死神搏斗,时刻绷紧使命之弦,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天职。
11月16日下午2:59,滨州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接到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命令,滨城区市中街道办事处黄河滩区某村一位中年女性患者急需前往抢救。接到命令后,在短短的一分钟时间内,滨州市人民医院“移动的重症监护室”救护车已处于整装待发状态。
下午3:00,救护车驶出人民医院大门,接着风驰电掣般地向南疾驶。
6分钟、8公里,下午3:06,救护车到达目的地村头,在前来迎接救护车患者家属的引领下向患者住处奔去。
在患者家中,随车医生询问并初步检查患者身体状况。
初步诊断后,将患者移动至软担架并抬上救护车。
供氧、输液,医生护士紧张忙碌着,与死神争速度抢时间。
返程路上,救护车上区域协同远程急救移动平台系统时刻显示、上传着救护车的运行状况。
车上,患者病情再次发作,呼吸急促、全身痉挛,医护人员赶忙为其放置“口咽管”(口咽管——口咽通气管,适用于呼吸道梗阻、气道分泌物增多的患者。有在患者癫痫发作或抽搐时保护舌齿免受损伤,开放气道之用。)
下午3:31,救护车到达滨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来回16公里,包含在患者家中诊断时间一共用时31分钟。将患者抬下救护车,火速送往急诊室。
经过紧张的抢救,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转为入院系统治疗。
当大家为这次成功的营救松了口气时,又一辆救护车送来了一名患者。
同时,护士长正组织未当班的医生护士进行常规的业务训练,他们把日常训练常态化、制度化,并坚守一个信念——守护生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急诊科医生,那就是“忙”。在滨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从晚七点到十点,三个小时的时间,现实版的《急诊科医生》在这里上演……
在急诊科医生护士走路的节奏都会比常人快半拍,说他们走仿佛不合适,应该说在小跑。
急诊室外,120救护车一趟趟送来急诊患者。
每当救护车一到,白衣的急诊科医生护士、绿衣的120随车医护人员一起齐心协力把患者推进急诊室。
医生细心地为患者检查、消毒、缝合、包扎……
让患者靠在被子上,这样可能更舒服一些。
一名醉酒的患者被朋友送了过来,一进急诊室,便倒在地上呼呼大睡。
医生护士们一起把他抬到了床上。
醉酒者突然呕吐起来,护士赶忙拿来塑料袋为他接呕吐物。
急诊科的三个小时里,没有一位医生、护士喝过一口水。
尽管忙得不可开交,但医生面对患者家属,脸上仍然保持着微笑。
三个小时内,有十几个救护车班次开到急诊科,加上家属自行送来的一共有四十多名患者前来急诊科就诊。照此推算,一天一夜,这里将会接诊三百人次左右。
所谓“康复”,就是通过各种治疗方法将疾病所致功能障碍恢复到正常或最佳的状态。那么,康复医学科平常都做些什么呢?
滨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是滨州市残联肢体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专业”临床教学与实习基地,是山东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康复专科)。一进门,宽敞明亮的大厅,到处是忙碌的身影。
一位女性患者正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训练。四个月前,一次突如其来的意外让这位患者颈椎损伤,从而造成肢体瘫痪,经过4个月的系统康复训练,不但重新站立了起来,而且已经可以独立步行50米。
看到患者身体功能康复的一点点进步,医生的脸上乐开了花。
一位年轻姑娘,因不幸造成下肢瘫痪,她每天在康复师的指导帮助下坚持枯燥的训练。
都说康复医学科的女康复师个个都是“女汉子”,别看她们都是学士、硕士,干的可是饱含技术含量的力气活,患者上下肢康复训练,一做就是个把小时。
对这位六年前从高处跌落导致植物人状态的患者,家人和医护人员一直没有放弃,用爱等待着奇迹的出现。
“好!就这样坚持站立,我数十个数再坐下休息。1、2、3……真棒!”
传统的针灸推拿疗法与现代康复医学相互补充、联合运用,对患者的康复疗效更佳。
康复让更多人更健康,患者的康复是对医护人员的最大回报!
在滨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NICU(小儿重症监护室),每年数以千计的新生患儿包括危重患儿在这里重获新生。经过精心治疗,获救患儿的最低体重仅有650克。这里的医生护士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交接班仪式上,当班医护人员把每个床位患儿的情况、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详细地交代给接班的同事。
学科带头人、新生儿科主任郭晓辉带领医护人员查房。
优秀的护理团队,她们用妈妈特有的爱去精心护理每一个患儿。
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个患儿,也换来宝宝甜甜的笑容。
每当患儿出院,对患儿使用的每一个医疗设备都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随时随地把宝宝的细微变化记录好,让接班的同事对宝宝的情况了如指掌。
甜美的乳汁营养着患儿柔弱的身躯,抚触他们的小手、小脚,让他们感觉妈妈就在身边。
一个不到2千克的早产儿在用呼吸机支持。
每当看到患儿的病情逐步好转,医护人员总是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温暖、舒适的婴儿培养箱里,宝宝在玩弄着自己的小手,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乖乖的。
摄影
李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