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被遗忘的节日|杆头旗飐红尘梦,应是三官眷顾时

来源: 佐力药业/zuoliyaoye


诗寄下元节

    馅是秋风皮是诗,情濡香糯意犹痴。

    杆头旗飐红尘梦,应是三官眷顾时。

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
正月十五日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节日由来
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节令食品
饮食风俗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长期的、众多的节日活动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立的、特殊的节令食品,诸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它同其它风俗习惯一样,作为民族的一种共同情感、共同心态.统一着人们的节日行为,对节日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下元节这天,各家再忙还要抽时间点麻腐做麻腐包子,据说这是纪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贞气节。麻腐包子象征送寒衣的包袱。以麻腐拌萝卜或洋芋、葫芦为馅,蒸成麻腐包子或饺子,这种素食包子具有油香细软的自然口味。




客家农村还有句俗话:“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所以这一天,人们会打糍粑吃。糍粑质地细腻柔韧、洁白晶美,筷子夹起来软软的,心里升腾起一股征服的快感。尝一口更是口感味鲜,细滑沁甜,米香而不腻,超级好吃。


民间有句俗语,“吃上芋子包,包银包金包发财”。客家芋子包是永定的地方特色小吃,外表呈纺锤形,由芋子或马铃薯作为主料,馅料相当丰富。馅料是芋子包最关键的因素,把香菇、鱿鱼、葱花等放入锅里油炸,待香味四溢时舀起来,倒入切碎的菜料。


Q:下元节有哪些习俗?

A:修斋设醮: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古人于祭祀之前,应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洁身清心,以示诚敬,称为斋戒。斋戒可“和神保寿”;三心斋。心斋可“夷心静然”。 

享祭祖先: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为了祈求先辈的灵魂在冥冥之中保佑其子孙后代,使他们免于灾难和不幸,人们为祖先亡灵举行祭祀活动。

尽管下元节中的道教意义与迷信色彩使其逐渐被时代洪流淹没,但是中国传统节日作为历史文化的积淀,下元节有一份很宝贵文化含义,那就是对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的消除、化解。这种生命的体验,并不能只用“愚昧无知”“宗教盲从”来概括甚至打压。

对我们而言,西方文化就像是闪闪发光的银餐具,光彩夺目。而中国的传统,则是一块玉。它需要精心地打磨雕琢才可以出彩。


 愿我们温润如玉,祝下元节安康。

 
民俗活动
修斋设醮
享祭祖先
祈愿神灵
莆仙民间
北京,有的寺院道观自此日开始诵经礼忏,直到次年正月二十五,做百日功德道场,每夜悬天灯,黄幅大书“冬唪经祝国民百日期场”,谓之“安期”,好佛之家纷纷送香烛、献斋供。

四川广安的下元节,各寺观办下元会,持斋诵经;有疾病者,献牲醴等祭品在神前许愿,病愈后送匾对还愿。

四川绵阳、广安和湖北汉口等地,是日城隍出巡,至厉坛祭厉赏孤。湖北英山人是日多设饭食赈孤。在四川乐山、山东济南,富户作水官解厄醮。

常州有“斋三官”的习俗,因属江南水乡,农村多种水稻,副业捕鱼捉虾、驶舟航船等皆与“水”有深厚的缘分,所以农家对“水宫生日”特别重视,多于下元节水官大帝生日这天“斋三官”,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有些农家还按古制,在大门口竖起高高的“天杆”,白天在杆顶张挂杏黄旗,旗帜上写“天地水府”、“风调雨顺”等字样,到了晚上则换上三盏“天灯”,以示祭祀天、地、水“三官”。清代,常州城内每年十月十五“下元节”非常热闹。清代诗人洪亮吉《南楼忆旧》:“才过中元又下元,赛神箫鼓巷头喧。来年台阁多新样,都插宫花扮杏园。”

台湾,也将“水官大帝诞辰”称为“三界公诞”,彰化俗称“三界公生”。宜兰各家焚香,备牲醴,烧金纸,作三界寿。在基隆,漳州籍人家于午夜以后、黎明之前,备鲜果、香花、牲醴祭祀水官大帝;泉州籍人家则不祭。寺庙演戏酬神,或献牲醴祭拜,以祈平安。
 
下元节



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下元节虽然已很罕见,但它体现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上、中、下,天、地、水,我们强调一个完整的、各司其职,又兼容并包、融通互渗的分类系统。通过各种时间的连接,习俗的表达,努力与自然、社会、超验的世界达成和谐一致,追求自然的丰产、心灵的平和。因此,过节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