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日前,湖北通山县城管局长徐良路的妻子房某带孩子去医院打针,与护士起口角,脚踹怀孕护士肚子,致其先兆性流产!
面对同样的问题,护士要对无数人重复无数遍答案,打针监护跑来跑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投诉,甚至被暴打。病人是弱势群体,护士一样也是弱势群体,你真正关注关心过她们吗?这则新闻值得大家深思。
来源:综合自楚天都市报、悠悠医学、三甲传真、头条新闻、江淮医学
事件回顾
给患儿打针惹来脚踢!
12月8日中午12点30分左右,朱女士给一名4岁左右的患儿输液。朱女士介绍,这几天患儿特别多,许多人在催着护士打针,并且也还有许多正在输液的需要换瓶。当时正在交接班,只有两名护士上班,工作很忙,她便对患儿说了句:“配合点,阿姨很忙的。”
“谁知这句话就惹怒了这名患儿的母亲!”朱女士说,孩子母亲破口大骂,说她态度不好,怎么这样对待孩子。朱女士将针打好后,没有接话,继续给其他患儿打针。
输完液后朱女士给孩子拔针时针孔出血,由于小孩打针时都在手掌中绑了护板,在撕胶带的时候,一块胶带沾在患儿的手指上,可能扯疼了,患儿叫了一声,这又引来这名母亲的骂声。这名母亲马上与护士理论,并开始踢护士的肚子,揪着她头发不放。这一脚踢过去,正好踢中朱女士的小腹,将朱女士踢得痛到坐在地上。这时旁人劝架告知该护士已怀孕,患者家属回应:“怀孕了算什么?”说罢继续扭打,并不停辱骂。
视频中,
一名护士被一女子抓住头发,
在众人拉劝下女子才松手,
护士倒地后,
被同事扶起坐在椅子上哭......
被打护士先兆性流产
听到朱女士的叫声,医护人员都跑了过来,大家一起帮忙拉劝,劝了好几分钟,两人才松手。
朱女士的同事李女士说,她看到朱女士瘫坐在地上,头发掉了一团,她和另外几名同事才扶起来,让朱女士坐在椅子上,朱女士一直在哭泣。
根据现场视频,这名母亲松手后还在大骂,并一脚踹开配药室的门,冲进去理论,要求找医生、找院长,并打电话给其家属过来。
另一名护士搬来一个凳子,让这名母亲坐下,告诉她要找院长、报警都可以,但是不要骂人。
朱女士说,自己刚怀孕43天,被踢了一脚,当时感觉肚子疼,她非常担心孩子保不住,之后同事送她到妇产科检查,已有流血现象。据医生诊断,朱女士是先兆流产,而且腹部、头皮均为软组织挫伤。
朱女士丈夫吉某表示,8日下午5点半左右,打人女子和丈夫提着水果来看望了朱女士。但吉某称:“他没有说一句道歉的话。反过来教育我们,从事服务行业受点气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
“我只希望法律还我一个公道,以及做护士的尊严!”朱女士说,感谢通山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和医院的重视,并感谢广大读者的关心,目前她的身体在恢复之中,胎儿暂时保住。
(许多亲友和同事前来探望朱女士)
最新情况:通山县人民政府回应
12月9日,针对医院门诊输液室发生的打人事件,湖北通山县委免去徐良路城管局长职务。
12月10日,湖北通山县人民政府官网通报:经充分调查取证,房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殴打孕妇,通山县公安局于12月10日下午,依法作出对违法行为人房某行政拘留12天、罚款500元的处罚决定。
目前,被打护士朱某在通山县人民医院住院观察治疗,身体无明显不适。
网友们的看法
医患本是生死相托,你敬我爱一家之亲,可如今却落得一个在病房一个在牢房,两败俱伤,如此结果,谁都不愿意看到。对这个不该发生的事件,需要我们深思。
为什么救死扶伤、护理监护被看成理所当然?
“你们做服务行业的,就得受得了气。”打人者丈夫的这句话令人愤怒。是什么导致了他,或者说造成大多数人,将救死扶伤的诊疗行为视为端茶送水的服务行业?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医疗行政主管部门一系列针对医护的自黑。饱受医务人员诟病的“群众满意度”调查,以及“创人民群众满意医院”,就是最大的乌龙。
众所周知,临床医疗是一项专业技术极强的医学科学实践活动,注定不是一种愉快的消费,而是一种痛苦的花费。这种理论上行得通的人文问卷,在临床实际得到的答案不可能人人满意,除非问卷造假,或者全民免费医疗。实际上,就算免费,也依然众口难调,这是由于医患医学知识和信息差距决定的。
正是太多类似如“群众满意度调查”,“创群众满意医院”,以及“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等等此类的这些看似合理,实则混蛋的医疗行政作为,才把医护逼成了一群必须低三下四委曲求全的服务人员。
暴力伤医护,零容忍!
通山县这位被免职的城管领导,在面对老婆殴打怀孕护士这件严重的伤医事件上,不顾领导干部形象,口吐不和谐之音,把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忘得一干二净,其观点之荒谬,语气之高傲,道出了其意识之淡薄,以及与人民群众背道而驰的丑恶嘴脸,这样的党员干部注定会被组织所清理,人民群众所唾弃。
暴力伤医,零容忍。是党和国家对几百万医务工作者的承诺。因为,保障医护工作者的执业环境,就是对每个人健康的最好守护。所以,暴力伤医,必零容忍!
尊医重卫,不仅是对患者的要求,也是对全社会的要求,更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
尊重每一位医护人员!
为医护人员点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