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就知道什么是好的医学。

来源: 澤熙中藥/zexizy

这两天又见到张爷爷邓爷爷,孔奶奶了,邓爷爷今年85岁,让帮忙做一副丸剂。张爷爷今年91岁了,叫带几样中药。孔奶奶今年88岁了,今天开我的玩笑,说晒黄精是以前仙人干的活啊。位老寿星,经常自己骑着电动车卖菜,逛花木市场,耳不聋,眼不花,口齿清晰,偶尔还幽默一把,一年总能见到两三回,感觉自己很幸运。

尤其是邓爷爷,在婉婉出生时赠我一株突尼斯石榴,栽种在门前,现在也是枝繁叶茂,今年还结了几个小石榴。

张爷爷阅历更是丰富,足以写本书了,他1926年出生,十几岁在乡里操练,作为国军替补娃娃兵,日本人来了加入保乡团,跟着湘军在湖南和日本人作战,日本人被打跑了之后回到家乡国共内战时,被征丁到白崇禧部队,半路偷偷跑出来,流浪回到家乡,一路艰辛,他跟我说起也是老泪纵横。47年国军又征丁,发到四川成都一带,与刘伯承将军的部队作战,打不赢,当了俘虏,后面加入共军。等到49年解放,一直留在部队,直到52年开赴朝鲜,参加朝鲜战争,又和美国大兵干了起来。55年从部队返回家乡,结婚生子,封了村里一官半职。也许是成分太过复杂,65年被派往新疆,参加建设兵团,70年从新疆跑回家乡,铁了心哪儿都不去了,一官半职也不要了,在家务农相妻教子,直到现在。两个儿子在省城的别墅他是打死不去现在住在老家的旧屋,就是他小时长大的地方,他说天气好就晒晒太阳,天气不好就听听戏,乡里乡亲走动得熟悉。



其实,像这邓爷爷,张爷爷,孔奶奶这样的前辈还有很多。最近国家推行《中医药法》,尤其是100首经典名方取消临床实验,作为配方颗粒,引起了好大的争议,对于中医,西医,有很多的争论,甚至更深层次的探讨,各家说法大相径庭。大致意思是攻击中医,可以推进西医,促进西药大企业的存活和股票价格。打击西医,可以减少依赖,促进中医和文化自信建设。但是这两种医学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一门经验和实践科学,都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都是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都是为了减轻病痛,救死扶伤的。我不是专家,但是医学的基本定义是这样的,也应该如此的。求同存异大家都懂,那么既然目标一样,哪来那么多不正当争论呢,除非某些人心怀不轨,非要当老大,非得要夺得发言权。

一种理论系统,要我们接受,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医学也不会例外,第一个是在现有的层次上准确解释我们周边的现象,第二个是在我们的认知范围里预测未来。医学更是这样,必须指导治疗和预防,必须得到实践的检验。如果说西医微观可控,类似于量子理论,那么正真的中医应该是相对论,理解时间和空间的。两者并不矛盾,很多西医的从业者并不大力推广纯西药,而是很注重营养学和自然疗法,尤其是环境和运动。而很多中医药研究者很注重从分子层次和有效化学物质变换来阐述道地药材,解释炮制的原由,配伍的机制。但是,最终这些理论都是要为大众的健康服务,我们不谈说某一个药对某一种疾病特别药效,不谈秋水仙素和菊苣根对类风湿作用,就说人一生。奋斗了一生,能到晚年可以幸福的享受晚年,就像邓爷爷,张爷爷,孔奶奶一样,口齿清晰,耳不聋,眼不花,生活可以自理,我觉得这个作为评价标准也许就很好,毕竟大家都会老,谁希望自己晚年生活不能自理,成为子女社会的负担呢?

最近刚看了赵中振老师的一句话,果不其然啊。

作为一个中医药从业者,我也是。我的层次还没有到对中西医深入理解的程度,相比于西医长时间的学习和培训,实践和总结,规范和有序竞争,准入制度上,我们这个群体确实要从整体素质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