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机制。市、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方病防治工作,及时制定了地方病相关规划,并分布实施。同时,积极将克山病、疟疾、血吸虫病等地方病防治工作纳入民生工程,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措施落实,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群众参与的防管并重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加强监测。建立了碘缺乏病、克山病、跁子病、血吸虫病、疟疾流动和固定监测点,完善了监测体系和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全市地方病流行趋势。
三是广泛宣传。结合“4.26”疟疾宣传日、“5.15”防治碘缺乏病日,针对不同目标人群,通过广播、电视、教育部门“致家长的一封信”、“小手牵大手”等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地方病防控氛围。
四是综合治理。通过以食盐加碘为主,口服碘油丸、碘化食品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强化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于2005年实现碘缺乏病消除目标;跁子病病区通过改水、搬迁、改善病区生态环境等措施,于2014年通过省级跁子病病区消除考核评估;全市按照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策略,在血吸虫病流行区采取“落实4个到位、保持4项能力、做到4个扎实、筑牢4个依托、确保4个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于2017年顺利通过四川省血吸虫病消除现场考核评估;在克山病病区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造环境、改善水质、改良饮食”综合治理,采取防止发病诱因的“三早、三改、一防”的综合防治措施,2017年12月,顺利实现全市克山病消除目标。以上地方病的消除,标志着我市几代卫生防疫人员经过60余年不懈努力,全市辖区范围内现存在的所有地方病均达到消除标准,全市综合防治地方病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