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受晋中市卫计委选派,市健康教育所孟明刚、张凯和市120急救中心王利宾三位同志被派驻到榆社县郝北镇南庄村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孟明刚担任驻村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其中老孟和老张两委同志皆已近花甲之年,且身体有恙在身,张凯同志更是带着尿蛋白,尿胆原偏高,潜血3个加号的身体坚持加入扶贫工作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两位老将带着高度的热情和充足的干劲誓要把最后一股子余热毫不吝啬的挥洒到南庄村这片土地上。虽然人入村前都是健康教育所的干部,从未接触过农村工作。但他们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身份角色的最佳转换。
南庄村位于郝北镇西部,距镇政府10公里,全村耕地面积430亩,年人均收入3150,是贫困村,建档立卡回头看时,贫困人口74户181人,贫困发生率35.5%。
当好国家政策的“宣传员”
把相关扶贫好政策因户制宜
落实到每位贫困户身上。
2017年2月,榆社县出台了金融扶贫“贷资入企”政策,贫困户只要以个人名义办理相关贷款手续,不花一分钱,年底就可以分红,但是由于村民思想观念的局限性,村广播通知了好多天,就是不见有人来,于是老孟和老张二人携手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消除村民的畏惧思想,截至目前,争取17户贫困户办理“贷资入企”手续,其中率先办理的几户已经分得了第一季度的750元分红。
渐渐地,工作队与村民们逐步建立起了信任。在村民眼中,他们是真正为自己办好事办实事的。在县镇领导的支持下,经村委会和工作队并肩努力,南庄村万头猪场得以立项开工。老孟和老张依旧挨家挨户做工作,争取38户贫困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入股猪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在不久的将来就能给贫困户社员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
“易地搬迁”双签协议签订8户,16人;技能培训开展丰富,参加刺绣培训8人,护工培训4人,厨师2人;危房改造4户6人,雨露计划享受10户10人。列举出来的一组组数字,老张和老孟几乎是掰着指头挨个念着受益贫困户名字一户一户加出来的。
当起村里的半个郎中
甘做村民的“药匣子”
如果说扶贫工作做的不够如鱼得水,但要能把自身所长用在工作上,那便是信手拈来。身为晋中市健康教育所的派驻干部,老孟从一入村,就思索如何把健康和扶贫结合到一起。南庄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地理位置偏僻,距离县城23公里,时至今日,村里依然没有通上公交车,就连日常的看病买药,在南庄来说也实属不易。老张和老孟一合计,在征得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就在南庄村红红火火地搞起了健康扶贫,并且不计贫困还是非贫困,实现了全村覆盖。
3月23日,晋中市健康教育所邀请省级专家到南庄村举办健康讲座,这对村民来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村民们争先恐后的来听课,此次讲座把高血压、心脑血管和糖尿病等农村中老年人群易发病、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用浅显易懂的方式给村民做了一个全面的知识普及,同时发放《健康素养66条》和控油壶共计百余份,得到了村民的广泛点赞。
6月14日,联系晋中市卫计委六位专家到南庄村举行义诊,并发放降压药、消炎药、中成药等常用药;之后又联系晋中市眼科医院和传染病医院再次入村举行义诊。如果说健康讲座提升了村民对待疾病的认知,那么义诊就是帮助村民对自己身体情况的把握。
对于患病的村民。他们总是通过个人关系给患者联系相应的医院和医生,积极给患者协调住院或者手术,并且协调院方对患者予以最大限度的费用减免。除此之外,几乎每次都是开着私家车为患者跑前跑后当起了专职司机,俨然成了一条龙服务。
如果说在南庄健康扶贫之路的前两步是勉强当了半个郎中的话,老孟和老张的第三步就可以说当了村民的药匣子。他俩多次联系专家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们进行相应复诊,尤其是帮助长期慢性病贫困户确定适合他们本人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方案。考虑到村民对医疗知识的匮乏以及往返省市买药的路途不便,他俩就干脆为患病贫困户当起了代购,常年往返于省市各大药房,为贫困户购买最合适的药品,既省去了往返路费,又买到了放心药。有时候碰上贫困户经济困难或者药品价格不贵的时候,代购时常就成了送药。就是这样事无巨细的帮助,工作队在自己相对擅长的领域尽可能的为贫困户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当起村里的“微商”
成了朋友们眼中的“鱼虾贩子”
南庄村地理位置紧邻关河水库,在水库周边的淹没区非常适宜饲养鱼、虾、螃蟹等水产品,再加上村内饲养笨鸡的传统,不大的南庄村内的农特产品可以说是相当丰富。但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不利因素,村内这些天然绿色无公害的农特产品并未真正意义上打通销售渠道。工作队驻村以后,最开始的走访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两人先是从包装入手,为农特产品寻找合适的可密封塑料袋和外包纸箱,通过包装让“土”特产穿上了“新衣裳”。相对于包装来说,销路就是个难啃的硬骨头了,两人动用个人关系联系饭店、农贸市场、在自己朋友圈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俨然成了一幅“微商”姿态。从此开始,每周一来之前把家里能找到的纸箱子,塑料袋带到村子做包装用,等周六回去的时候不回家,总是东家送点鸡蛋,西家送箱鱼虾,剩下送不完的自己拿回家消化。等周一再去时把卖掉的钱原封不动转给村民,从不计较耗时、耗油。最一开始两人还拿个小本子纪录下来,到后来,卖的太多了,记都记不过来,截止目前,流水早已超过五万。
除此之外,两人还当起了村里的“代购”,有个贫困户,通过学习挖掘机驾驶技术,已经脱贫。两人为其联系挖掘机易损配件的供货厂家,为其省去中间环节,既省时,又省钱。像这样的事情在工作队员身上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些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事情,两人都认真对待,用心呵护。
搭起连接村里的爱心桥
成为贫困户心中的“及时雨”
2017年春节,市卫计委为每位贫困户送去一袋面粉、一袋大米、一桶食用油;6月1日,为南庄村全体儿童送去书包、文具一套;9月26日,在举行义诊的同时为74家贫困户送去100元慰问金;号召单位全体同志把平时不穿的旧衣物打包送到村里供村民农时穿;单位同志们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为所联系的贫困户送去不等的物资慰问;村委会现有的广播系统已使用多年,早已线路老化,广播信息时常无法及时传递,老孟和老张几次请示,为村里争取8000元资金更换村广播系统;物资扶贫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贫困户生活状况,但既拉近的贫困户与扶贫干部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扶贫干部在贫困户心中的信任感。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孟明刚和张凯就是以这种舍我其谁的气势奋战在南庄脱贫的第一线直至当下。
榆社县郝北镇政府白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