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就全民健康信息化改善医疗服务成效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来源: 晋中卫生计生/jzwsjbgs

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7年12月8日召开例行发布会,介绍全民健康信息化改善医疗服务成效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

从2015年以来,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三年计划。目前,我们正在研究第二阶段的行动计划。三年以来,全国卫生计生系统积极参与到行动计划当中来,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特长,特别是近些年来,广泛采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引入到医疗服务流程当中,简化手续,优化流程,方便群众就医,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今天我们请来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平、中日友好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卢清君,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夏慧敏,向大家介绍改善医疗服务等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全面健康信息化改善医疗服务工作进展。我想借此机会,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向长期关心支持医政医管工作的新闻界朋友们、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介绍有关工作情况。

国家卫生计生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方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改善需求侧感受。2015年起,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启动了第一个三年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三年来,全国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医院和广大医务人员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尤其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开展预约诊疗、移动支付、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和信息推送,患者看病就医流程更加优化,第三方满意度明显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所有三级医院均已开展预约诊疗,4174家医院为患者提供信息查询和推送服务;2777家医疗机构提供移动支付结算方式,同比增加1399家;一半以上的三级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提高至12.8%,其中639家医疗机构设置日间手术中心,同比增加243家;1340家医疗机构开展日间病房服务,提供化疗、新生儿蓝光照射、康复理疗等服务,86%的医院实现同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二是医疗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医疗机构与研究机构、企业在优化医疗服务、提升医疗质量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例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医院建立预约中心,实现检查检验集中预约;四川华西第二医院积极打造“互联网+智慧医院”,将就医全流程搬到线上,实现医保实时在线支付。同时,开发儿科辅助诊断决策系统,努力解决基层儿科医师能力不足的问题;北京方庄“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延伸至患者身边。

三是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目前,远程医疗已经覆盖1.3万家医疗机构和所有国家级贫困县,2017年开展远程会诊,远程病理、影像、心电诊断等服务总例次超过6000万,进一步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实时在线评估数据显示,我国三级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总体满意率分别保持在85%和95%以上。加强预约诊疗等门诊信息化建设的满意率达到94%,是门诊患者最满意的工作。对互联网上的2883万条医疗服务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其中1136万条与“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相关,关注度排在第二位,舆论情感偏好以正面和中立为主,充分反映了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善医疗服务更加符合人民需要。

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为改善医疗服务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2018至2020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实施第二个三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把行之有效、广泛适用的措施固化成为医院工作制度,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破解看病就医难题,创新推进医疗便民惠民服务,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平

近几年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指导下,国家卫生计生委也不断在强化全面健康信息化的等层设计,在积极推进权威统一、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也在不断地提升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水平,这为我们全国各地推进健康医疗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搭建了很好的基础框架,也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大家知道,浙江省也是我们国家互联网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前不久,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刚刚闭幕,浙江桐乡乌镇也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现在乡,小桥流水人家非常典型,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也把传统的韵味和现代科技完美地结合起来,也欢迎大家到乌镇去采访。我们互联网医院,在乌镇有一家互联网医院,也是非常出名的,如果大家去乌镇采访,我愿意为大家提供方便。

这些年,我们也把我们省互联网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改善医疗服务很好地结合起来,按照我们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筹安排,积极探索创新,用信息技术来破解群众看病就医中碰到的堵点和难点,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总的来说,我们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三个字。第一个字就是“通”,把信息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通起来、统起来,这是实现最大价值的很重要的基础。在我们省,目前省市县三级全面健康信息平台的架构已经形成,我们省平台在2015年就已经实现了与国家平台的对接,并已经联通17家省级医院,我们11个市级平台的建设都在积极推进当中,县级平台建设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今年我们与国家卫生计生委推进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全覆盖和省委省政府推出的“最后跑一次改革”为契机,进一步修通健康信息高速公路。目前省级平台上已经归集了3200多万份标准化健康档案,并且实时归结了老百姓在省级医院的诊疗数据。比如现在绍兴市上虞县的一位病人,如果他到省级医院来看病,他的诊疗信息就会通过省平台及时归集到他的健康档案当中去,他回到当地去,我们的下级医院、下级医生包括他的签约服务医生,都可以根据上级医院的诊疗情况为他提供后续服务,这对老百姓来讲,诊疗过程就变得连续,就不是碎片化的。

第二个字是“用”。信息化的运用是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的很重要的关键环节。目前在我们的平台上归集的数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提升医疗质量和水平。在杭州的医生工作站当中,已经嵌入了电子健康档案的调用模块和影像的共享模块。我们医生开检查单的时候,如果病人此前已经做过类似的检查,系统就会发除提醒。今年10月底,平台已经发出重复检查的提醒29万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也避免了一些病人的重复检查,也节约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和时间成本的支出。其他像公立医院综合监管信息系统、DRGs分析、出访点评等等这些应用都在时刻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也最大程度地保障老百姓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三个字是“人”,信息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为老百姓、为医务人员、管理人员服务,在医院当中,以病人为中心,开发的预约挂号、报告查询、移动支付、自动导医等服务已经成为大部分医院的标配。很多地方动动手指就能实现看病就医咨询,应该说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

浙江省预约诊疗平台打通了一条预约就医的主干道。在这个平台上,已经接入省内医院三百余家,实名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850万,成功预约了2600多万人次。台州市打造一卡就诊、脱卡结算先看病后付费的就医新模式,使患者在医院看病挂号候诊的时间从原来平均需要170分钟缩短到现在只需要20分钟。在温州,智慧健康APP集成了检查检验单、就诊记录、处方用药、诊费药价、病床位使用情况查询以及费用结算、院内导航等服务功能。在嘉兴市,仅市级医院智慧结算一项工作已经使全社会节约时间成本大概18.4万小时。

下一步,我们将在省级层面整合各地各机构的预约挂号、医学影像、共享调运、检查检验结果推送等服务,强化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公共服务功能,同时强化对医疗机构的智能化监管,促进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化,把一个个美丽的盆景变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

中日友好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卢清君

远程医疗,已经成为国内外公认的调整医疗资源布局,缩小区域间医疗服务差距的有效技术手段。国家远程医疗中心依托于中日医院设立,主要任务是构建远程医疗协作网,建立远程医疗管理和质控体系,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支持各类医疗机构、医联体的协同医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下沉,带动基层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国家远程医疗中心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重点建立了各类专科、专病远程医疗协作网,整合全国省部级医院的优质专科医疗资源,帮扶专科能力较弱的医疗机构,构建专科医师之间的协同医疗和转诊体系,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临床研究合作、重大疾病防控等业务合作及技术帮扶,解决专科领域重大疾病问题。目前,专科、专病远程医疗网络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3000余家医院,建立了60余个专科、专病领域的远程医疗合作关系,其中,呼吸专科医联体已经覆盖全国455家成员单位。2017年1-11月,国家远程医疗中心接受疑难病例远程会诊和远程诊断5550例次、远程培训106期次、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15 场次/75家医院、手术示教10余次,接收转诊225例,远程医疗将大部分会诊病例留在了基层医院接受诊治。开办专项诊疗技术培训班50余场,对成员单位免费开放直播学术交流15场次。呼吸科院士大查房示范直播时,有近1.2万人次的专科医师在线收看。对公众开放科普直播3场次,其中肺移植科普直播观看人数达103万人次,慢阻肺科普直播观看人数达88.7万人次。同时,国家远程医疗中心已经与贵州省、云南省、山东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6个省级远程医疗中心完成业务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全国远程医疗网络。

在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过程中,国家远程医疗中心通过多项举措保证服务质量。一是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升级完善,通过与远程医疗运行维护技术企业的合作,集成创新远程医疗业务协同数据平台,将远程医疗系统和双向转诊系统整合到统一的业务平台中。二是加强远程医疗的流程和医疗质量的管理,引入临床医生出身的管理者,依托医务处全职管理远程医疗体系建设,同时将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植入到软件系统中,保证业务运行和质量管理同步化。三是不断加强宣传培训,调动医务人员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积极性,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运用远程医疗服务的能力,不断提高远程医疗病历信息采集的质量,进一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夏慧敏

广州市妇女医疗中心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妇女儿童医院之一。在2016年的时候,我们的门诊量是376万,住院病人是9.3万,手术量是6万人次,其中有2.3万个小孩子是在妇儿中心出生的。在国家和省市卫生计生委的指导帮助之下,我们致力于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化的建设,通过信息化技术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在这个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借助于互联网手段,解决在公立医院、大医院里面三长一短的急患。2014年4月26日,我们是国内开始运用手机上面移动挂号。2015年10月9日实施了全面非义诊预约,在一个星期之内,全面预约挂号率就已经达到了93.3%以上。在2016年2月开始,我们就实施了先诊疗后付费,随后也实施了医保个账移动支付,实现了患者在医院里就诊的去现金化和缴费排队的情况。2016年12月份,我们把门诊药房和医院里分离出来,实施了药事信息的互联互通。在技术之上,我们建立完善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完全的线上进行建卡预约、诊间预约、检查预约、排队候诊、门诊缴费、检查结果报告查询,包括住院病人的清单、押金缴付以及满意度调查和费用查询,一站式全部搬到线上,从技术上面解决了在医院里存在的三长一短的现象,为改善服务开辟了新的路径,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第二,以全流程信息化闭环管理,保证患者的安全,这也是基于医院里面结构化的电子病历和全移动的护理数据的平台。包括在门诊到住院整个过程的闭环管理是把患者疾病诊疗过程当中每个关键的节点进行了分级授权,在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抗菌素分级手术授权的基础之上,实现了19个医疗环节的整体闭环管理。包括在临床路径里设置了微机动制的提醒和临床的辅助决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对整个医疗亿全过程事前有预防、市事中有监控、事后可以追溯。与此同时,借助于这样的数据平台,打通了患者在院前院中和院后的整体闭环监测和健康管理。比如说我们率先实施了在门诊里面自动刷诊疗卡条形码识别身份以后,能够把他测定的关键生理数据指标自动推送到医生的工作站和孕妇的手机端。现在可穿戴的移动设备在家里面能够自动采集胎儿的监测数据,和医院里的信息系统能够实时连接,便于医生随时了解病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和手段,确保患者在整个医治过程中间是安全的。

第三,以大数据挖掘助力于人工智能和新技术的开发。基于电子病历、移动医疗设备、健康档案的数据平台,把现在的移动设备和健康档案建成了一体化集成的数据平台,在这个平台基础之上建设临床数据中心,能够在对各项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与此同时,在这个数据平台基础之上,对现有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形成了一种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对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能够及时预警和分类,这样能够使得患者就诊更加方便。

第四,借助与互联网推进区域性医疗合作。这方面我们做的一些工作,就是建立一个基于语音、文字、音频、视频一体化共同协作的会诊的远程服务平台,我们把这个平台植入到现在的广东省16家大型医院成立了广东儿科联盟,以及近20个省份70家医疗合作医联体,这样覆盖234家医院,建立了一个大的有效重症转运体系。在过去一年里,我们通过这样的MDT服务平台转运2500名人次,救治比例提高,同时服务的半径扩大。

第五,基于互联网手段,把它移植到门诊,开设日间服务,节省现有的医疗资源。在2016年3月份开始,我们在门诊实施参考临床路径和日间管理单病种电子病历,用到日间病房和日间手术,从2017年1月到10日间的手术量已经完成了12402台,占了整个手术比例的35.8%。日间病房设置了37张床,今年1-10月份已经收治了10868人次,其中包括新生儿黄疸2854人次,减少了等候床位和患者就诊的时间,降低了手术住院费用,方便了患者就医。


(来源:健康中国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