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
相关名
白芷、香白芷、杭白芷、川白芷、会芷、苻蓠、白茞、香棒、泽芬、芳香
图片
来源教材
siweixuan提供,更多介绍见:中药图文系列2——白芷
产地
白芷产于河南长葛、禹县者习称 “禹白芷” ;产于河北安国者习称 “ 祁白芷” 。杭白芷产于浙江、福建、四川等省,习称“杭白芷”和“川白芷”。
采收加工
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鉴别
本品呈长圆锥形,长10~25cm,直径1.5~2.5c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有多数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横向突起, 习称 “ 疙瘩丁” ,或排列成四纵行。 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具同心性环状纹理。有支根痕。 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显粉性,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分泌腔),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 气芳香,味辛、微苦。
饮片
为类圆形或圆形厚片。外表皮灰棕色或黄棕色。切面白色或灰白色,具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燥散,芳香走窜,入肺、胃经,善除手足阳明经之邪。外散风寒而解表,上通鼻窍而止痛。入阳明能燥湿散寒而止带,走肌肤能消肿排服止痒而疗疮疹。阳明头痛最宜,牙痛鼻塞效良。
主要成分
该品含挥发油,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如当归素、白当归醚、欧前胡乙素、白芷毒素等。还含有挥发油,油中有3-亚甲基-6-环己烯、十一炭烯-4、榄香烯、十六烷酸、壬烯醇等。
功效
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
(1)外感风寒或表证夹湿兼见头痛鼻塞者。
(2)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痛。
(3)风寒湿痹,寒湿带下。
(4)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燥,故阴虚血热者忌服
故事
传说南方一富商的掌上明珠年方二八,患痛经症,每逢行经即腹部剧痛。虽遍访当地名医,疗效甚微,痼疾缠绵,形体日衰,容颜憔悴精神萎靡。急得富翁食不甘味,夜不成寝。为了治好千金之疾,富翁携爱女日夜兼程向京都寻找名医。赶至汴梁,适逢女儿经期,腹痛顿作,呼天唤地。正巧,一采药的老翁路过闻之,经仔细询问病情后,从药篓里取出白芷一束相赠,嘱咐以沸水洗净,水煎饮用。富翁半信半疑,但眼看女儿疼痛难忍,无药可施,只好一试。不料,一煎服而痛缓,二煎服而痛止,又服数煎后,次月行经,安然无恙。富翁喜出望外,四处寻觅采药老翁以重金酬谢。
从此,白芷一药,在庶民百姓中广为流传,后有人先把白芷用沸水泡洗四五遍,晾干后研末,炼蜜为丸,丸如弹子大。因香白芷在京都汴梁觅得,故取都梁为名,更增添了它的神奇色彩。
长按二维码关注仁德堂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