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刮痧,着凉拔罐”?刮痧、拔罐的这些禁忌你知道吗?

来源: 山西省中医院/sxszyy66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山西省中医院」

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内分泌科  高文莉




“上火刮痧,着凉拔罐”?



近来拔罐、刮痧等中医传统疗法,又开始受到人们关注,刮痧、拔罐等中医操作因为简单易行,于是人们经常在家中进行,但目前社会上经常听到“上火刮痧,着凉拔罐”,这种说法对吗?

刮痧有排毒去热的作用,对于上火,特别是实火,也就是有口干口臭,胸闷烦躁,易怒等症状时,刮痧症状很显著;而拔罐有驱寒除湿的作用,感冒受凉时在大椎拔罐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这仅仅是针对个别体质和人群有效,也仅反映了这两种疗法其中一方面的作用和功效。在祖国传统医学领域,刮痧疗法和拔罐疗法的功能作用和主治范围远远大于此,并不能拘泥于“上火刮痧,着凉拔罐”。


刮 痧 疗 法



(一)“刮痧疗法”,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运用刮痧板(牛角、玉石、砭石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疏通经络、清热解表、驱风散寒、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临床上有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法:

1、刮痧补法:补法刮拭按压力小,速度慢,能激发人体正气,使低下的机能恢复旺盛。临床多用于年老、体弱,久病、重病或形体瘦弱之虚证患者。

2、刮痧泻法:刮拭按压力大,速度快,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机能恢复正常。临床多用于年轻、体壮,新病、急病或形体壮实的实证患者。

3、刮痧平补平泻法:为按压力中等,速度适中。平补平泻法介于补法和泻法之间,常用于正常人保健或虚实兼见证的治疗。而上文提及的上火刮痧,就是运用泻法,使火邪从外而出,用于实性上火。


(二)刮痧疗法的一般操作及注意事项:

患者选择好合适体位后,操作者用刮痧板蘸取刮痧油,将刮痧板与皮肤成45度-90度角,刮痧顺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背部督脉中间向两侧刮,或每次都由内向外,单方向刮。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人,不可强求出痧,以感到舒服为原则。

刮痧疗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除有出血倾向和过于虚弱的体质外,其它体质都适合运用此疗法,且其入门是非常容易的,适合家庭保健,没有什么医学基础知识也照样可以学会。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定最好配合使用润滑剂,比如,清水、甘油、刮痧油、精油等,都有润滑作用,可减轻刮痧过程中的疼痛、预防感染;倘若含中药成分,有活血化瘀功效就更好。

2、刮痧时要背着风,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因为刮痧使毛孔玄府开放,容易被风邪寒邪入侵。因为拔完罐毛孔玄府开放,容易被风邪寒邪入侵。

3、刮痧时,汗孔开泄,消耗正气。为有利于扶正法邪,或祛邪而不损正气,故治疗时间一般限制在25分钟之内,每次宜治疗一种病症。如采用泻刮手法超过25分钟时,正气消耗过多,会出现疲劳反应。

4、刮痧并非越痛越有效、越黑越有效,具体的操作要看病情的轻重缓急而定。

5、痧斑退了以后才可以进行第二次刮痧,并非越频繁越好。

(三)刮痧疗法的禁忌证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及皮肤病变处禁刮。

2、白血病,血小板少者慎刮。

3、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4、空腹、过度疲劳、大出血后体质比较虚弱者忌刮。

5、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的局部皮肤表面(如:湿疹、疱疹、疔、疖、痈、疮等病症)以及传染性皮肤病的病变局部禁刮,可在皮损处周围刮拭。


拔 罐 疗 法



(一)“拔罐疗法”是一种以杯罐为工具,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借热力排去罐内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外感寒邪,久寒痼冷,经络气血阻滞日久,筋脉肌肉失养等病症。

当然拔火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主要是点、线、面结合的问题,通过中医的寒、热、虚、实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拔火罐是一种充血疗法,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紧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

(二)拔罐的方法

拔罐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然后用手轻轻拔一拔罐子,看是否吸上了。注意避免烫伤病人。

闪罐就是将已拔上的罐子,迅速取下,然后再拔、再取下,反复多次。闪罐法多用于虚寒证,或肌肉萎缩,或需重点刺激的穴位。闪罐时应注意:罐子在反复闪拔中,罐子本身的温度也在迅速升高,故应备有多个罐子,交替使用,防止烫伤皮肤。

走罐是指在罐子拔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所以说,走罐不是作用于一个穴位,而是作用了数个穴位,一部分或一段经络。如后背的膀胱经,就是经常走罐的部位。走罐时应注意:走罐前要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走罐,常用于后背酸痛、发凉,头晕,感冒等。

放血拔罐是指在选定的穴位上或脓肿处,用三棱针扎上几针,再在上面拔罐。体内的瘀血、脓血会沿着针眼流出。放血拔罐时应注意:起罐后应做好消毒工作。本法一般用于发热、热毒引起的疾病。

(三)拔罐疗法的禁忌症: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及皮肤损伤者、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过度疲劳、孕妇、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慎用或禁用拔罐疗法。

(四)注意事项:

1.保暖:拔罐时均要在脱衣服后,才能治疗,所以治疗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

2.避免烫伤:不要将燃烧的酒精落在病人的身上,过热的罐子勤更换。

3.不宜拔的部位: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皮肤破损处、皮肤瘢痕处、乳头、骨突出处均不宜拔罐。

4.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旧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

5.在给患者拔罐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如有晕罐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 END ·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

请分享、转发给你的朋友看

亦可给我们留言
谢谢

山西省中医院

微信公众号ID:sxszyy666


长按|识别|二维码

▍图片:网络,如侵删,微信:gjx515702136

▍版权:山西省中医院,转载需授权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