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说】我的驻村故事(四)——梁恩海

来源: 广汉卫生计生/ghswsjsj

我是广汉市人民医院医技支部宣传委员梁恩海,2017年4月,我来到连山镇龙泉、清河、沙堆村担任第一书记。下村之初,我是忐忑的,因为我对农村工作就是一张白纸,4个月后的今天,我是自豪的,因为我的付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我的工作得到了干部的认同,我证明了我自己。我的驻村故事,简单说就是让自己融入、让工作融合、让村民融洽。


融入,就是以小学生的姿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主动把自己摆进村民的生产生活。

融入的关键在于学习政策。作为一个完全没有农村工作经历和经验的“第一书记”,面对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情况,我积极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驻村第一书记培训会,多次到兄弟单位取经验、学方法,全面学习、理解和把握关于扶贫、惠民的各项政策,“四美广汉”发展思路和农村、农业发展规划、产业调整方向,首先让自己明确村民需要什么,我们能够帮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帮,做到有的放矢。

融入的根基在于了解村民。下村后,我一有时间就到老党员、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方向,摸清吃透村情民意,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田间地头唠家常等方式,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同时,以真诚、热情、务实、肯干、能干的作风点燃工作热情,赢得了村组干部的信任。

融入的过程在于把握思路。经过梳理,我与村班子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规划》、《基层组织建设规划》、《发展集体经济工作规划》、《加强村级治理工作规划》等规划,并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10件实事。


融合,就是把我们的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村民,把我们的资源转化成发展的优势,把写在纸上的方案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融合的第一步是提升村级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针对村级组织基层党建薄弱的问题,我联系、协调将广汉市人民医院作为单位党建工作联系点和帮扶点,通过开展生动活泼的“三会一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学习党规党纪和政策法规,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带动党员积极建言献策,找寻好的发展思路。

融合的第二步是充分发挥帮扶部门优势。我立足自身优势和任职村资源优势,努力成为部门结对、帮扶联村的纽带,把派出单位市人民医院及各帮扶单位广汉市委编办、连山镇中心小学的职能优势、资源优势化为后援,建立定期沟通、重点、难点联合会诊的工作机制,打好“党建+为村”牌,以“五个一”扶贫工作为契机,通过做好结对帮扶,走访慰问、低保兜底、组织协调项目、资金、技术、信息、再就业等方式进行危房改造,整合医院的优势资源,联系医院党办、组织医院医务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村上的各项帮扶活动。

融合的第三步是抓“输血”、促“造血”。 一是建立完善贫困户帮扶档案。二是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在清河村、龙泉村进行血吸虫危害防治工程,协调疾病控制中心进行资金帮扶;在沙堆村进行优质水稻品种改良、引进,协调粮食局到村进行协作、指导。三是积极打造文化广场、篮球场、文化墙和景观绿化等,读书环境,方便村民阅读。四是结合龙泉村沿山旅游的打造,带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增加村民经济收入。五是利用重大节日和特殊节日开展走访慰问。

融洽,就是让特殊困难群众满意。

6月26日,我积极协调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行实验室党支部与沙堆5名贫困户留守儿童“亲密接触”并为他们赠送了书包、文具、牛奶、书籍等学习生活物品。

七月酷暑时节,我了解到部分贫困户还在扇扇子的情况后,协调医院开展了“夏季送清凉”活动,7月25日为龙泉村一社贫困户戴昌文、向传会等18户贫困户34人赠送电风扇;7月31日下午,又向清河村、沙堆村25户48人对口帮扶贫困户捐赠电风扇25台。

针对沙堆村贫困户李贵元之子李志祥身患罕见双阴性遗传性疾病——豆状核变性,需长期服药氢可锌等的特殊情况,我积极协调医院对李志祥开展询诊、问药活动,鼓励他坚持用药战胜疾病、树立幸福生活信心。

面对留守儿童渴望的眼神,面对残疾老人感激的眼神,面对重度病人期盼的眼神,面对.....一道道充满感恩的眼神,我觉得我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