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者/涛涛不绝
专注药品学术推广领域十年,崇尚医学思维与营销思维相结合。
年底将至,你打算跳槽了吗?
又是一年交替季,每当这个档口,各个行业的职场人,都在盘算着还要不要给现任企业老板继续服务,这其中就包括广大的医药人。
面对2017年医药圈儿的各种变动,导致大多数的医药人都在努力适应,当然,各个企业的老板才是头最大的受害者!
多年来形成的固有经营模式,好不容刚刚打下江山,正准备好好筹划一下企业未来5年至10年的规划,结果......“天变了”!所有之前的规划都基本泡汤了,刚在求生存中挣扎出来,又掉进了另一种“求生存”模式。老板们的焦头烂额,受直接影响的便是手下的员工,让员工产生无端负面思绪。
今天,笔者就聊聊关于跳槽那点儿事儿。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乍一看,是不是有种只要换个地方,就能比现在的好,就可以有机会飞黄腾达的赶脚?笔者并不这样认为。首先要看导致你离职的主体原因是什么?
笔者曾经有个下属,工作能力还好,但情绪一直不太高涨,后来有一天突然提出离职,让笔者感到很突兀。最后想出一个办法(本来也是出于好奇)就让她罗列出导致其想要离职的原因,结果最主要原因竟然是她在担忧笔者的老板不待见她,觉得以后大老板会给她穿小鞋儿,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透过现象看本质。
咱们花开两处,各表一支。
首先,这个员工没有及时把这种担忧跟笔者来表达,只是一味的自顾自虑,久而久之便成了心病。致使后面不论什么原因导致的大老板对其的任何点评,都会被她视为由不待见引起的偏见,而不能客观的就事论事。
其次,再说说大老板的“为官之道”,这又涉及到了管理艺术的问题。通常情况下,职场级别越高,就要越沉稳,不能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下,更是要顾及下属的颜面和自尊心(触及公司红线制度必须当众处罚的除外),因为身份地位的原因,一点点儿的异常表现,都有可能被下属解读出无数版本,这样非常不利于内部沟通,大大增加了沟通成本,实在是得不偿失啊!后来经过笔者的反复沟通,这名员工终于释怀了,解除了内心的这份顾虑。虽然她最后还是离职了,但至少不会带着上面的情绪愤愤而去,也算给公司保留住了一分企业的颜面吧。
有人会问,这与跳槽有关系吗?是不是跑题了?笔者这里赘述一下,在日常工作中,究竟有多少人是因为处理不好上下级关系,导致最终愤愤地离职的?这个方面是导致员工离职的主体原因。反之,作为职场中人,如果不加强这方面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即便是跳到了另外的公司,恐怕也好过不了哪里去吧?
如果没想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只是对现状不满的,建议考虑清楚再决定去与留。没有一个人是对现有工作完全满意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瑕疵,或是收入,或是平台,又或者是团队。但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是过家家,在没想清楚自己的目标之前就盲目找下家的,经常是解决了A问题,又出了B问题,你在哪儿都呆不踏实,造成的结果就是连续跳槽,把自己的履历弄的一团糟。建议对自己和市场做一个客观综合的分析判断,把诸如收入提升、职位升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等目标做一个排序,哪些是必须满足的,哪些是可以妥协的,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寻找符合条件的下家。
我跟一个好友探讨过关于跳槽的问题。他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比方:职场选择好比炒股,通常情况下无非就是两种炒法儿。要么一支股票拿好多年,反复炒;要么好多年换好多支股票,最终核算下来,其实收益率差不多。但是,前者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充实自己;而后者,往往会把自己折腾得筋疲力尽。笔者认为这位老友的比喻,建立于平台和管理者没有出现重大问题的情况下是合乎情理的。
最后,笔者想对医药圈的同仁们说一句:在当今药圈儿大环境下,模式相似的公司,面临的问题也一定是相似的。如果你所在公司已经非常努力了也没有能顺利处理的问题,相信在其他相似模式的公司,处理的方式和难易度也好不了哪里去。
作为一名职场人士,我们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自身的职业生涯到底走到什么程度才算得上是满意的终点,这也许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边看边干边想才能摸索出的答案。在没有想清楚之前,千万不要被身边的“良师益友”轻易地帮你规划了。
跳槽有风险,跳前须谨慎。
@思齐俱乐部—医药经理人自己的俱乐部
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更多阅读:
上海——带金销售死亡的第一站
难道,我们多年来做的都是假学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