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医改让百姓得实惠 西安城乡居民看病就医更方便更便宜

来源: 西安卫生/xawsjs

加关注

微信号:xawsjs 

“现在看病真是方便多了!”市民索长勇说,他现在有个头疼脑热,总是去离家只有200多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那里环境不错,看病排队少、收费低,每星期还有大医院的专家来坐诊。

越来越多的西安人, 有着和索长勇一样的体会。健康是一切幸福的基础。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西安市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西安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做大做强医联体、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取消药品加成、实施健康扶贫政策等一系列措施,补齐医疗短板,增进人民福祉,目前综合改革已经初显成效。

故事一:老人行动不便 家庭医生免费上门服务

12月11日下午,屋外寒风袭人,家住新西里小区的95岁老人肖三岐和他92岁的老伴冯桂珍,在温暖的家中睡了个香甜的午觉。午睡刚醒,家庭医生张宁夏就敲响了屋门。

“肖大爷、冯大妈,您二老最近身体怎么样?”对于张宁夏的到来,两位老人非常欢迎。

老人居家就医保健

张宁夏是碑林区长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全科医生,和她一起到老人家进行慢病随访的还有全科医生薛兵和公共卫生医师米瑶。三人打开随身携带的医疗设备,分别为两位老人测量了血压和血糖,仔细询问了两位老人近日的身体、用药和饮食情况。

冯桂珍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张宁夏测量后发现,老人的高压达到了158mmHg,血糖也有些高。询问后得知,老人当日没有按时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

“冯大妈,您一定要按时服药,多吃杂粮和绿色蔬菜,少吃盐,别吃糖类食物。最近天气冷、有雾霾,尽量少出门……”张宁夏耐心地叮嘱老人,“有需要我的时候随时打我的手机,我24小时开机。”

“张大夫好得很,经常来看我,跟咱自己娃一样亲!”握着张宁夏的手,冯桂珍老人感动地说。

记者了解到,凡在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的居民,均可享受建立健康档案、健康咨询、慢性病随访等免费服务;针对重点人群,还提供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等免费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常组织各种科普知识讲座,宣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知识。

像肖三岐、冯桂珍一样患有慢性病的高龄老人,在张宁夏管理的社区居民中还有很多。对于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等人群,家庭医生团队按规定每月至少提供一次上门服务,但实际上,他们上门服务的次数远多于此。

“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如今越来越多,我们在精心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为老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很多老人需要这种关心和陪伴。”张宁夏说,他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在新西里小区设立了全科医生工作室,为群众看病提供更多方便。

家庭医生工作室让居民看病不出小区

“自从小区里有了家庭医生工作室,一些感冒、咳嗽的小病,不用出小区就把病看了,方便多了,而且看病不收费。”新西里小区居民赵建丰说。

赵建丰所说的家庭医生工作室,是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小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细胞”。每周三上午,全科医生张宁夏团队就在新西里小区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坐诊。工作室具备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功能,居民能享受免费健康管理、用药咨询,免费量血压、测血糖,慢性病随访等服务。

“您不能自己做主把高血压药停了,这样做很危险,一定要让专业医生评估看能否停药,还应该根据季节的变化让医生评估,酌情增减药量……”

“您的血糖最近控制得不错,要坚持锻炼,清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好把烟酒彻底戒掉……”

在新西里小区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前来问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张宁夏告诉记者,她每次在工作室坐诊大约能服务40名社区居民,很多居民都有她的手机号码,有问题就给她打电话咨询。

我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我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据介绍,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一二四联”模式。“一”是指服务关口前移一步至社区居委会,全市推广“家庭医生工作室”,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服务。“二”是指两种签约服务包,探索基础服务包和增值服务包相结合的方式,让老百姓享受个性化服务。“四”是指四人组成服务团队,即一名专家作为技术指导,一名家庭医生、一名公卫专干和一名社区护士提供服务,让老百姓得到安全放心的服务。“联”是指医联体提供技术支持,发挥医联体的作用,逐步向签约居民提供二级、三级医院转诊绿色通道、预约专家号、预留病床等服务内容,丰富签约服务内涵。

我市还扩大服务范围,以辖区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为重点服务对象,在社区居民自愿签约、自由选择的基础上与居民家庭签订卫生服务协议,提供连续、安全、有效且适宜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置了全科医学科,对200名医务人员进行了全科医师培训,组建签约服务团队818个,建成“家庭医生工作室”35个,累计签约315万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达56.7%。

故事二:健康扶贫新政 让贫困户看病不愁

贫困户李建海家住周至县楼观镇塔峪村,因患有脑出血后遗症,他每年都要住几次医院。以前,他每次住院时都需要自己先缴清所有费用,出院后再去办理新农合报销,不仅麻烦,而且由于家庭贫困,他每次筹集住院费用也非常不容易。

不久前,李建海再次入院。出院时,他和母亲吴月英来到医院的“一站式”结算窗口缴费。很快,工作人员为他们办好了结算手续。令他们惊喜的是,这次住院共花费8140.5元,新农合报销了6555.3元、医疗救助报销了1109.64元、县上给买的健康扶贫保险报销了475.56元,他们自己不用负担一分钱。提起我市的健康扶贫政策,吴月英老人激动地竖起了大拇指。

贫困户患大病重病 政府兜底保障

“感谢政府!如果不是政府帮扶,我们家真的撑不到现在。”家住鄠邑区草堂镇南城寨村的 47岁贫困户滕敏如说。

滕敏如家中的光景原本不错。然而,几年前丈夫得了严重的肝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后仍不幸去世。雪上加霜的是,今年26岁的儿子孙盼也于年初患上了脑血管病,导致脑部严重损害,开颅手术虽保住了性命,但成为了“植物人”。

“为了给儿子看病,我借遍了所有亲戚朋友,一共花了40多万元。”滕敏如说,那时候她感觉天都要塌了。然而,我市健康扶贫政策基本为她报销了儿子此前看病花费的所有医疗费用,并且他后续长期住院治疗也能继续享受这一政策,完全解除了滕敏如的后顾之忧。更让她感动的是,我市医疗保障“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让贫困患者享受到免缴住院押金,先看病、后付费等优惠政策,大大减轻了像滕敏如一样的农村贫困群众筹钱看病的困难。

我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均纳入四重保障体系

我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6030户、293862人。为了使贫困人口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基本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我市为贫困人口建立起“四重保障”制度,即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和政府保障(政府购买商业医疗补充保险、政府专项救助基金等)。

今年市级财政安排涉贫资金2.1亿元,用于资助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项目等方面,各区县仅在购买商业补充保险和建立专项基金方面投入就达到2023万元,为贫困人口建立起最后一道保障。我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大病保险参保率达到100%,民政医疗救助覆盖所有贫困人口,在册贫困人口政府购买商业医疗补充保险参加率达100%。也就是说,我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经全部纳入四重保障体系。通过四重保障制度,使我市贫困人口实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个人当年实际医疗费用负担不超过3000元。

“一站式”即时结算率达到100%

我市在52家市级医疗机构和12个统筹区县县域内医疗机构全部实施“一站式”结算服务,“一站式”即时结算率达到100%,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

截至2017年10月30日,我市新农合补偿贫困人员38216人次,补偿总额16076.74万元。全市通过“一站式”结算贫困人员1989人次,实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已经达到90.92%。

贫困人口中38种慢性病患者全部纳入报销管理范围

我市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要求,精准施策,分类救治。在大病专项救治方面,截至2017年11月15日,筛查符合省定标准大病患者共366人,已全部进行救治,治愈73人,转慢病长期治疗293人。确定西安市儿童医院等19所定点医院,大病患者实际报销比例超过90%。

在慢病签约服务管理方面,将贫困人口中38种慢性病患者全部纳入报销管理范围,为全市54192名贫困人口每人建立1份健康档案,进行1次健康体检,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为全市因病致贫返贫的21205人进行分类救治,为每人制定了治疗方案和健康管理措施,对需要住院维持治疗的由就近医疗机构实施治疗;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的,由基层医疗机构在上级医院指导下实施治疗和康复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控制率平均达到64.59%、62.66%和99.63%。

在重病兜底保障方面,对贫困人口中医疗费用负担重、家庭中多人患重病和残障家庭,通过“四重保障”、民政救助和专项基金,实行兜底保障,全市在册贫困户中的2739户残障家庭和重大疾病患者落实各项救助3956人次,补(救)助资金1230多万元,重大疾病患者报销比例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