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一响,屋里猪白养”,在朝天区农村流传的这句俗语,真实反映了群众惧怕患病而致贫的心理。
朝天区中子镇62岁的村民赵大叔,前些年因妻子长年生病,家庭经济始终在贫困线徘徊,后来赵大叔外出务工改变了家庭的贫困面貌。没承想,赵大叔的一场大病,让这个家庭又重新陷入了贫困的境地,家庭生活举步维艰。
统计数据显示,朝天区中子镇建卡的25518名贫困人员中,有7681人需纳入医疗救助。群众因为病患,或多或少“拖累”了发家致富, “病根”已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路上的“拦路虎”,健康扶贫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
“如果不从根源上帮助贫困户摆脱疾病的困扰,为他们建立合理的医疗保障体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就会对整个脱贫攻坚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朝天区卫生计生局局长柳文祥说。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面迈入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良方“医”贫, “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了病”成为朝天区健康扶贫工作最为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7年以来,朝天区卫计局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探索出“五剂良方”健康扶贫新模式,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通过综合施策、精准发力,贫困群众的健康状况和患病就医的救助情况大为改善,逐步实现了“平时少生病、看病少花钱、大病有救助、生病不致贫”的目标,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第一剂良方”:
将健康扶贫扛在肩上,主动而为
作为朝天区健康扶贫工作的牵头部门,朝天区卫生计生局把责任扛在肩上、主动而为,专门成立了由班子成员及相关股室负责人组成的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以上率下,分片包抓的原则,任务不完成,责任不脱钩。“一把手”自觉担当第一责任人,加快部署、狠抓落实,形成全系统区、镇(乡)、村三级“扶贫工作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迅速把思想紧绷起来,行动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根据专项督导检查情况,及时召开全区健康扶贫工作推进会议,在推进会上通报了2017年上半年全区健康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要求各单位要针对专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梳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层层分解任务,确保整改落到实处。对未达标的贫困村卫生室由所在地乡镇卫生院每周上报达标建设进度情况,确保如期完成健康扶贫各项工作目标。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微信平台等媒介,并借助村民会、坝坝会和开展巡回医疗、上门随访、免费体检等活动,广泛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同时,根据政策调整重新印制了朝天区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手册20000份,医疗救助明白卡6000张,全部发放到每个贫困户手中和张贴到贫困户家中,营造了浓郁的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氛围,全区贫困人口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达100%。
“第二剂良方”:
倾斜政策资金,撑起健康“保护伞”
“老头子得关节炎十几年了,以前由于家庭困难,实在没有钱住院治疗,疼极了就买些止痛片吃。现在有了政府的帮助扶持,经过住院治疗,病情好多了。”说起医疗卫生救助政策,家住曾家镇的李婆婆喜不自禁,侃侃而谈。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朝天区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家庭成员长期生病、生重病,往往导致整个家庭致贫、返贫。因病致贫成为一部分脆弱性贫困群众陷入长期贫困的重要根源, “看不起病”成为脱贫路上的“拦路虎”。
朝天区建立了500万元的区级卫生扶贫救助基金,主要用于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农村贫困家庭在享受现有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帮扶政策基础上,仍然存在的与看病就医有关的特殊困难,比如未纳入的门诊费用,以及转院异地就医未能完全报销的合规费用等,切实避免因经济原因导致贫困户家庭成员患病得不到及时合理治疗。为了规范管理和使用“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先后出台了《朝天区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管理办法》 和 《朝天区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实施细则》。
规范了救助流程及标准,加大了重特大疾病的救助力度,最高救助额度每户每年可达 5 万元。截至目前,已救助了268人次。朝天区卫生扶贫救助基金规范管理和使用得到了省、市督导验收组的好评,资金使用比例位居全市前列,充分发挥了救助基金的作用,切实减轻了重特大疾病人群的就医负担。
同时,所有贫困患者区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健康扶贫“十一免四补助”和“八个100%”政策落实到位; “先诊疗后结算”和“一站式”服务制度全面落实;完成贫困人口免费 健 康 体 检 16905 人 ,占 总 任 务 的66.25%,其中2017年计划减贫人口健康体检率达100%;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启动了健康村健康家庭创建工作,由区委办、区政府办联合发文出台了《朝天区健康村健康家庭创建活动实施》。
“第三剂良方”:
纵向整合医疗资源,打造“医联体”
“改革前,乡镇卫生院基本没人去看病,无论常见病还是疑难杂症,群众都到市级或者省上医院去看。上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基层卫生院门可罗雀,无人问津。”如何让百姓既能在家门口就近看病,又能享受到和大医院一样的优质医疗资源?
针对财政保障能力弱的实际,朝天区整合区人民医院及汪家乡、麻柳乡卫生院医疗卫生资源,率先建立资源共享、技术合作、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利益风险共担的医疗服务联合体,服务麻柳乡、汪家乡及周边乡镇3万余名群众。构建“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就医新模式,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医联体”在实现区人民医院帮助乡镇卫生院提升“造血”功能的同时,还通过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不断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引导患者小病去基层医院,疑难杂症和急危重症去综合医院,逐渐改变区人民医院人满为患,乡镇卫生院门可罗雀、难以维持的状况。
在汪家卫生院工作多年的黄子珍说: “以前,群众生病都往区医院跑,我们院每月来不了几个病员。现在区人民医院派出医生护士常驻,每周都有专家坐诊,一次挂好几十个号都不够。”“花钱不多,看病效果好,医务人员服务好。”这样的评价正是近年来朝天区组建医疗联合体,实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后为群众带来的实惠 — —区域内的医疗资源被进一步激活。
“第四剂良方”:
强化宣传动员,构建“卫生扶贫”工作大格局
“有地方财政给我撑腰,明天我就去住院,把多年的老毛病好好治一治。”中子镇67岁的赵大爷看完卫生扶贫政策宣传单,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
赵大爷老伴早年过世,儿子在外打工意外受伤,一家人的生活处于贫困线之下。他患有脑血管硬化、类风湿等疾病,都因没钱治疗只能拖着,疼痛难忍时就吃止痛片。如今,卫生扶贫系列政策措施,让他看到了治愈疾病的希望。
“卫生扶贫政策是否落地生根,关键在于宣传动员。”朝天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多方参与的卫计扶贫长效管理机制,并充分调动卫计系统工作人员、乡镇村组干部、建卡贫困人员积极性,多平台、多形式加强宣传。
组建政策宣讲团,深入全区25个乡镇、214 个行政村,借助村民会、坝坝会、入户调查等时机,面对面宣传扶贫政策,让广大群众尤其是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熟知卫生扶贫政策。全区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均制作固定、统一的医疗卫生扶贫政策宣传公示栏,对建卡贫困户住院补偿及财政兜底情况,每月在乡、村两级公示。印制6万余份《朝天区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手册》发放到村组及贫困户手中,利用“天下朝天”“微朝天”“朝天健康扶贫”等新媒体广泛宣传医疗扶贫政策和措施。
在蒲家乡宣传公示栏里,卫生扶贫政策、健康知识讲座、疑难病症解答、医疗救治热线等一应俱全,群众路过纷纷驻足。村民李秀英说: “掌握了政策,我们心里就有了底。我每次路过这里都要看一看,如今也成了‘政策通’。”
“第五剂良方”:
探索创新,建临贫人群“阻断工程”
近年来,朝天区以区人民医院为主体,启动实施为期五年的“健康中国基层行· 情系朝天”百市千县精准健康扶贫慈善救助项目,计划为全区 1000 名(贫困党员、贫困基层干部、贫困教师和贫困村干部各 50 名,贫困村医 100名,农村非建卡贫困人口700名)患者提供免费救助。
该项目通过宣传动员、免费义诊筛查等形式,筛查出符合眼科、康复科等手术或治疗条件的救助对象,把患者预约到区人民医院开展免费治疗,探索建立从根源上阻断临贫人群进入建卡贫困人群的保障机制。目前,已开展18场专项义诊筛查活动,筛查4717人次,确诊符合救助条件患者3886人。
同时,该区探索创新临贫人群“阻断工程”。大力实施临贫人群医疗救助,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截至目前,已对农村非贫困人群中521例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免费筛查1001例,对8例脑瘫儿和819例需康复治疗的患者进行了有效康复训练和治疗,取得了明显成效,共减免费用2954765.1元。此做法在省脱贫攻坚简报及市政府参阅进行了刊登和推广,受到广大群众欢迎。
目前,朝天区实施“三大工程”,全面开展医疗救助扶持、公共卫生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卫生服务帮扶、卫生人才培植、分级诊疗推进、生育关怀。将实现全区精准识别和医疗扶持覆盖率100%、全民预防保健覆盖率10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六项补充医疗保障覆盖率100%、分级诊疗覆盖率100%、控制医疗费用覆盖率100%、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100%、贫困患者基层就医社会公示率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这是贫困人口的愿望,也是健康扶贫的远大目标。健康扶贫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求实效,既要有效提高贫困人口防病治病知识和保健意识,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又要让贫困人口实实在在感受到健康扶贫带来的变化和实惠。
相信随着朝天区健康扶贫工作的扎实推进,贫困人口将获得更多健康生活的希望和阳光!
来源:广元日报
责编:蒋贵瑶
审稿:王松、谢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