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 | 崂山区“2017答卷”系列报道之文化篇

来源: 崂山卫生计生官微/lswsjsj


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孙家下庄舞龙。路 泉 


崂山文脉源远流长,崂山文化历久弥香,崂山文化软实力正成为崂山率先走在前列的强大底气和力量。2017年,崂山区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的总体目标,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等重点工作,打造文化高地。


仅2017年一年,崂山区因此获评“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崂山区图书馆成功创建国家一级馆;《崂山传奇》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度优秀纪录片;让居民走进剧院低价票补贴活动被评为全省冬春文化惠民季活动品牌项目;“口述历史——崂山民间故事”纪录片被评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亮点工作之一。




文化惠民活动精彩纷呈

一年来,崂山区突出文化惠民,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山海书香崂山行”“周末悦读课堂”等一批特色活动品牌,鼓励群众性文艺团队健康发展,推动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围绕喜迎十九大、宣传十九大的重大主题,崂山区组织了60场高水准演出进社区,群众队伍、文化志愿者和专业演员共同参与,以生动形象的文艺展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既使社区群众学懂弄通十九大精神,又鼓舞了民心、凝聚了力量。仅去年一年,崂山区组织举办了2017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首届全区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汇演、第二届全民广场舞大赛、崂山区市民才艺大赛等多场大型文化活动,157支群众文艺团队踊跃参与。



崂山区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在深入调研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组织公益演出进社区160场、电影进社区648场,开展舞蹈、声乐、模特等公益培训549期,培训文艺骨干2.7万人次,群众文化获得感日益增强。与此同时,崂山区加强群众队伍培育,扶持发展群众文艺表演团队120支,引导其自行组织展演800余场,进一步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崂山区还联合剧院、影城推出“互联网+文化”的低票价补贴活动,居民在线抢票享受三折看演出、八元看电影的优惠,注册人数达2万余名,2017年累计发出电影票、演出票5万余张。


新建4处24小时自助图书馆

2017年12月28日,青岛市首家农村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正式开馆。该图书馆有4000多册藏书,无人值守,居民只需要通过借还一体的全自助设备即可完成书籍的借阅。截至目前,崂山区共建成5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实现智能借阅服务网络5个街道全覆盖。



与此同时,崂山区还组织了经典美文诵读比赛、12期周末国学课堂、52期悦读课堂等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深度阅读。崂山美术馆承接了第四届中德艺术家作品联展、第三届中国水彩新人新作展等20余场艺术活动,城区艺术氛围更加浓厚,成为全市主要的艺术展览举办地之一。



新增6家民间博物馆

2017年,青岛茜文欧洲艺术博物馆、崂山湾渔村民俗博物馆等6家位于崂山区的非国有博物馆获批注册,总数量达到13家,位居全市首位。



传承好昨天的文化,发展好今天的文化,规划好明天的文化。2017年,崂山区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全面加强对辖区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监督管理,保障文物安全。崂山区公布了49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明确了保护红线,尹式八卦掌、崂山养生茶制作技艺等4个项目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

崂山区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施文化创新工程,运用新兴传播方式、商业模式、数字技术,创新崂山文化元素、文化形象、文化符号的表达方式。2017年,崂山区抢抓"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建设机遇,完成博海数字创意产业研究院、山景虚拟现实产业研究院注册落户。



崂山区启动实施文化嫁接工程,重点抓好“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城市社区”“文化+美丽乡村”等嫁接工程,让崂山文化元素融入城市、植入产业、延续乡村、走进生活。一年来,涵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网络电影《海带》获爱奇艺网站单日票房冠军;校园剧《100分算不算满分》、纪录片《掌勺味道——崂山风脉》等5个项目获青岛市文艺精品和文化活动项目奖励。


新的一年中,

崂山区将坚持文化塑城,

建设文化强区,

作为崂山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目标。

崂山区将高标准编制崂山文化发展规划,

抓紧制定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打造文化强区实施意见,

把崂山的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利用好,

把崂山的特色文化资源、特色文化区域、

特色文化品牌、特色文化产业规划发展好,

用文化把脉城市规划、

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活力。


点击二维码

扫描/打开大图来关注

微崂山”可以订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