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压力激增,一文详析中美巨头竞争战术异同

来源: 医药经济报/nfsyyjjb


  近期中美医药商业界颇不平静。先看美国,跨界进入、并购整合、业务重组等多类吸睛元素,成功搅动起美国医药流通行业这一原本“平静”的寡头垄断市场的一丝涟漪。而中国流通行业也迎来了首个单位数增长率年。

  

  

美国

    

仿制药价格下滑,

商业经营压力激增

  

  事实上,去年以来美国药品流通市场早已暗流涌动。仿制药价格的持续下降及竞争白热化,给原本就微利化运行的美国药品流通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2017年年中,美国三大医药流通企业麦克森(Mckesson)、美源伯根(Amerisourceburgen)、康德乐(Cardinalhealth)纷纷下调新财年利润增长预期,引发一轮股价齐跌。

    

巨头跨界进入,

引发行业恐慌

  

  2017年下半年,世界零售巨头亚马逊(Amazon)宣布向全美16个州政府提交医药用品分销业务经营申请,并表示医疗健康是亚马逊感兴趣的领域之一。消息一出,再次引发包括上述三大流通企业,以及美国医药零售连锁巨头西维斯(CVS)、沃博联(WBA)在内的诸多医药流通的股价的全面下跌。

  

  虽然美国前三大药品批发企业已占据90%左右的市场份额,并且亚马逊也还未形成切实的竞争业态,但2017年美国三大医药流通商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药价太高已饱受诟病,政府控费之下仿制药降价已是大势所趋,工商既为一体又相互博弈,而批发商之间的仿制药价格战也极易演变为恶性竞争,利润下滑也是在所难免。

    

窘境之下,

以并购寻求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药价下行带来的行业阴霾并未阻挡三大企业并购整合的步伐。


  

  近期,麦克森以7.35亿美元收购CVS旗下RxCrossroads公司。此次收购将强化麦克森患者用药管理、定制药房解决方案、血浆物流等服务能力,是麦克森加码特药板块、做强C端,并借以争取上游资源的一大举措。至于CVS将收入囊中仅两年的RxCrossroads卖掉的原因,或许能在其接下来690亿美元拿下保险巨头Aetna的壮举中得到部分解释。

  

  而收入增速略显疲软的美源伯根,近期以8.15亿美元收购美国第四大分销商H.D Smith,此次并购将助力美元伯根的分销网络拓展,尤其是可将H.D Smith优质的独立药房客户网络并入。美源伯根宣称,此次并购将会拉动公司业绩,2018预期收入将实现8%~11%的增长。


  

  康德乐做大做强器械业务的决心,从多起重磅并购中可见一斑。继2016年大手笔收购强生旗下Cordis后,2017年以61亿美元收购美敦力旗下患者护理、深静脉血栓和营养缺乏业务,持续扩大器械品种组合。2017财年,康德乐器械业务以10.4%收入占比贡献了27%的利润,且增速高于药品。

  

  2017年,在器械业务的强力带动及业务流程优化下,康德乐成为三大家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


  

 点评

  笔者认为,相比麦克森与美源伯根,康德乐近两年在业务转型、差异化增长上的战略举措的确更为亮眼。无论是前几年Carefusion业务的分拆,还是近期中国药品分销业务的剥离,都是康德乐在不同发展时期出自综合运营效率、资金回笼等多方考虑下做出的理性决策。而回到这两年康德乐在器械板块的大举并购,以及器械业务在盈利能力上的切实贡献,其药品器械双管齐下的聚焦战略逐渐清晰且达效。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GuruFocu的数据,过去十年(2008-2017)美国药品流通三大家的规模及经营利润增长表现如表3所示。总体来看,康德乐的增速不及其他两家。而从该机构对三大家未来5年增长预测来看,康德乐增长10.1%,麦克森增长9.1%,美源伯根增长9%,显然其对康德乐的经营质量和增长预期更具信心。


中国

    

2017个位数增幅:

回归理性

  

  2017年对中国医药商业而言,是比较特殊的一年,行业首次进入10%以内的低速增长。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前三季度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同比增长8.4%,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导致行业增速下滑的原因较多,包括招标降价、两票制、终端控费、药占比、零差率等因素,并且各省份各区域影响因素不尽相同。

  

  相比以上不同,低增长下的商业企业“感受”大多一致,尤其是岁末年关,诸多企业面临未来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焦虑”。但笔者认为,对于医药流通市场的增长,我们应充满信心。

  

  从美国数据来看,IMS预测美国药品市场未来五年增速为3%~6%,而从上文专业机构预测来看,美国医药流通巨头未来仍能保有9%~10%的增长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即使集中度很高的市场,医药流通企业依旧能凭借规模与效率的优势创造出高于行业的增长。

  

  而中国市场方面,根据IMS预测,未来五年中国药品市场复合增长率为5%~8%。笔者认为,这一预测的背后,与其说是新兴市场的中国褪去了往日增速引领全球的风光无限,倒不如说是改革密集联动下中国市场增长的理性回归。当市场趋于理性,监管趋于严厉,必然将加速产业集中与升级。

  

  因此,笔者认为,短期内政策密集执行对医药商业行业的增长确实带来冲击,但随着市场逐步适应与调整,行业将迎来回暖,巨头的并购整合仍将是带动其高于行业增长的关键,而部分中小型商业仍将以专业化、区域化的优势承接结构性的机遇。

    

企业“必选项”

与差异化战术

  

  2016年以来,“两票制”横扫行业,渠道洗牌之下一轮又一轮的商业与工业、商业与医疗机构、产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密集上演。大企业竞争战术趋同,主要包括拓展深化下游网络、争取工业一级商授权、深化医院药房合作等。

  

  而笔者认为,2017年医药流通企业战术的趋同只是各大企业聚焦于当前改革生态下的求生存的必要选项。战术的趋同并不能掩盖战略上的差异。

  

  国控  国控在完成全国网络布局和重大业务重组之后,“批零一体化”成为其战略重点。除各地诸侯纷纷发展国药控股大药房之外,近期国大药房高调引入全球医药零售巨头WBA,为国药零售未来的发展注入无限潜力。

  

  上药  上药并购康德乐,在中国医药商业并购史上画下浓墨重彩一笔。从当前中国医药商业生态看,重大标的并购十分罕见,康德乐的纳入不仅能保证两家企业业务板块一定程度的互补,也能有效降低多频次小型并购的合规及整合风险。

  

  华润  2017年华润增长依然十分稳健,这与其内部工商联动、外部工商一体化的协同发展战略分不开。事实上,国内流通巨头体系内不乏卓越的医药工业,但工商协同仍然是行业的“老大难”。近期华润再与百济神州联合,拿下后者三款重磅产品的中国总代及物流配送权,工商一体战略再达效。

  

  九州通  九州通快消品业务的超高速发展已切实成为细分领域一道靓丽风景线,为行业在新业务领域拓展提供借鉴。同时九州通近期携手步长制药开展药房托管,不论是出自集结优势,还是分摊费用的考虑,都是工商联合、大踏步布局医院市场的大胆尝试。

  

  广州医药  广州医药近期拿下广东某肿瘤医院的SPD业务,再显其立足广东、发挥区位优势的特长。只是虽然广东市场是一块“大蛋糕”,但群雄争霸的市场终归是风云诡谲。值得注意的是,WBA近期出售广州医药30%的股权,广药白云山以80%持股成为广州医药当之无愧的大股东。笔者认为,WBA的减持将加速广州医药接下来的并购步伐。


 点评

  中国医药流通市场基本面依然向好,行业集中度提升成为供给侧改革、产业演进的必然。未来,并购整合的效率、多元化的合作、服务模式的创新,将成为医药流通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源泉。


■编辑 余如瑾

上周阅读TOP 5

回复“TOP”轻松获取上周最热门文章!


更多深度报道见《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