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貂脓疱病的综合防治

来源: 利科医药/mpypyf

   每年在产仔哺乳期都要发生数起4―7日龄仔貂,在其颈部和肛门周围的皮肤上出现脓疱的病例。该病发病时间早,若发现、治疗不及时,仔貂多以死亡告终。

  

   1 临床症状

  在发病仔貂的颈部、肛门周围皮肤后肢内侧的皮肤上发生白色小脓疱,脓疱以栗粒到豌豆大小不等,脓疱周围红肿。脓疱破溃后,流出黄绿色浓稠的脓汁。病仔貂发育迟缓,叫声无力,身体衰弱。


  2病因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带菌母貂叼舔时损伤皮肤引起。


  3防治

 本病据仔貂的发病日龄和临床症状即可确诊。因此,在生产中要及时发现,迅速移出,综合防治。

 治疗 先用消毒针头将脓疱挑破,排净脓汁,用消毒棉棒拭净或用双氧水洗涤,然后注射用头孢噻呋钠粉涂布少许,每天2次,连用3―4天。

  病情严重的仔貂用注射用头孢噻呋钠、复合VB(针剂或片剂)治疗;用牛奶和20%葡萄糖混匀后,供仔貂经口滴用,每天2次,连用3―4天。

 由于此病的发生与母貂有直接关系,因此,在治疗仔貂的同时,必须对母貂同时用注射用头孢噻呋钠,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防治 措施 产前母貂的小室必须严格、彻底地消毒。垫草要清洁、柔软,以免扎破仔貂的皮肤及母貂的乳房而引起感染。

  处理完毕的仔貂,严禁沾上异味,以免母貂弃仔甚至食仔,造成防治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