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冬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来源: 红桥卫生计生/hqwsjs

冬季早晚温差较大,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进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因而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更易在这一季节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脑梗塞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为眩晕、头痛或者恶心呕吐、肢体无力、麻木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见症状为胸闷、心悸、气短、胸痛等。


高血脂人群如何预防?


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是高血脂的两个决定因素。血管上皮细胞的功能也会随年龄渐长而退化,当男性超过45岁、女性超过55岁,就要注意积极防治高血脂。冬季是老年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控制好血脂、防止高脂血症是关键。

预防对策:

健康中老年人群,秋冬要讲究营养均衡,以体重不增加超重为宜,多吃蔬菜水果,严格控制大量热性食物进补。增加有氧运动,如慢跑、中速步行等,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绪低落。高血脂的患者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合理调节饮食,限制每日总热量,使体重达到标准体重。积极治疗引起高血脂症的原发病如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等,避免使用某些可升高血脂的药物,如激素等,并且要正式使用降脂药物。冠心病老人由于冠心病患者的合适血脂水平应较低于正常人,应尽早用药,降低高血脂的危险指数。



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


气温骤降时,高血压患者尤须提防发生脑中风。中风的诱发因素有气候变化、情绪激动、用力过猛、饮食不节等。其中,气候变化与中风的发生密切相关,恶劣的天气可以使人体的血管调节功能发生紊乱。气温骤降时,受冷空气的刺激,体表温度变低,人体为了保持体温衡定,机体会通过收缩血管,尤其是收缩外周血管,以减少热量蒸发。血管收缩,必然会造成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这就导致血压的升高甚至此外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此外,冬季天气干燥,人体内的水分相对不足,血液稠度增加,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含量增多,容易引起脑血栓形成。临床统计显示,温度越低,血压越高,脑梗死、脑出血的发病率越高。

预防对策

1、防寒保暖,高血压患者要注意保暖,并合理调节生活饮食起居,做好自我预防保健。健康养生。

2、老年人大多对口渴不敏感,而体内的血液循环差,血液粘稠度高极易诱发脑缺血。因此,要养成适时饮水的习惯,特别在早上起床及白天进行各种活动后,要注意饮水,保证血液中水分含量的相对平衡状态。

3、适量运动。冬天运动要特别注意,晨练最好在早餐后九点开始。早上运动前应先服降压药,等降压药开始起作用了,太阳也出来了,再做运动比较安全。运动过程,如出现头痛、头晕、心慌等症状,要立即停止运动。测血压,按照季节变化和血压的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的用法和剂量。

 

综上所述,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在冬季要做好以下措施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注意保暖;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规律生活,适当活动,注意劳逸结合;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注意控制血压血脂,清淡饮食,限盐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