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故事】她们的芳华,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美丽绽放

来源: 仙居县人民医院/XJRMYY

这是一个由28人组成的年轻团队,她们中最年长的仅45岁,最年轻的22岁,平均年龄约28岁。她们在家里,有的是老公的亲密爱人,孩子们最爱的母亲,有的还像孩子般,偶尔要在父母面前撒娇。但在医院里,她们能担负起仙居县每年约9万多就诊人次的急诊护理工作,她们被评为台州市的“巾帼标兵”。一代又一代的急诊护士相扶走过,甘愿用她们的芳华,换仙居百姓万人的安康。    


01

林欣蓉,1995年出生,2017年8月参加工作,急诊工作5个月

林欣蓉认真记录患者的监护结果

这个腼腆而羞涩的姑娘是急诊科新的一员,一句话未说,先是不好意思地笑了,接着就脸红了。急诊科是她毕业后轮转的第一个科室,她说自己最担心的就是不会做事情,做错了。好在与她搭班的责任组组长雪娇老师对她很照顾,有什么不懂的东西,都可以请教她。虽然急诊很忙,很乱,但有老师在,她的内心很踏实。


只是,从工作后成为一名真正的护士起,她的作息时间就和从前的同学朋友们不一样了。从前的日子,她很悠闲,周末和小伙伴们相约吃饭看电影,放假的时候结伴去旅游。而现在,她上的班常常日夜颠倒,一两个月才能轮休到一次周末,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补觉。与其他职业的同学相聚甚少,因为轮到她休息的时候,别人大多正常上班。旅游就更不用提了,上班后,一次都没有去过了。


不过,她也有骄傲的事情,那就是人员紧张的时候,她能独立顶上配药打针的治疗班了。而且,她觉得,自己给病人建的静脉通路挺好,一般情况下可都是能“一针见血”的呢!


02

陈雪娇1990年出生,2012年参加工作,急诊工作3年

欣蓉口中的雪娇老师,长得秀气娇小,做事却干净利落。

2018年1月11日,她上抢救班。


早上7:50,她已到科室。先快速地将复苏室与抢救室里包括呼吸机、除颤仪、心肺复苏仪及监护仪在内的大约二三十台仪器逐一检查,确保所有的机器能正常运行。接着,与夜班的同事交班,掌握抢救室与复苏室里每个病人的病情。今晨的急诊,算不上忙碌,但她也没有坐下歇息的功夫,因为要帮抢救室里部分病人联系住院床位,或是安排到留观床,以便腾出抢救室的床位给今天的危重病人。


9:55,她要护送复苏室的一个危重病人去ICU,只见她熟练地给病人连上心电监护,将一台转运呼吸机挂上床栏,又转身扛起一个二三十斤的氧气瓶挂到床栏上。一边交代病人家属将检查单先送至放射科排队登记,一边麻利地将呼吸机,氧气瓶接好。送这个病人到ICU之前,还要给病人做一个头部CT检查,观察病人颅脑出血情况。雪娇一边拿过病历夹,一边推着推车,几乎一路小跑着前往CT室。做好CT检查,来到ICU门口,家属交待着雪娇:“护士,我妈嘴巴里有痰,记得吸一下。”“还有她的嘴唇有点干,帮她涂点唇膏。”雪娇安慰着家属:“我知道了,里面的护士都会帮忙做的。”

陈雪娇护送患者做检查


与ICU的医护顺利交接病人后,雪娇推着床到一个角落里,整理自己带过来的各种设备。这么送一趟病人,前后花了整整半个小时。雪娇说:“病人病情稳定,算是很顺利了。有的病人在护送的途中,突然出现心跳停止,心肺复苏就要马上进行。那时,才是最紧张的。”


雪娇说她的家人都很支持她的工作,家务不用她做,两岁的孩子基本不用她带。可是在医院里受了委屈,回到家,还是会默默流泪,脾气也变得暴躁。有时候,看到抢救室里躺满了病人,雪娇的心里仍然会充满压力与紧张。没有在急诊工作过的人,大概也体会不到那颗在高压下刚毅而又脆弱的心吧。


她说,当心电监护仪上,那条直线心电图回复成有力的心搏时,那是支撑着她在急诊的路上走得更远的最大动力。

03
龚桂红,1984年出生,2006年参加工作,急诊工作12年。现任急诊科副护士长


龚桂红(中)和同事一起给一肋骨骨折患者包扎固定

见到龚桂红时,她挺个大肚子,声音嘶哑,在急诊分诊台前忙碌着。怀孕5个半月了,她仍然坚持在急诊一线。问她是不是感冒了,她摇摇头说:“要说的话太多了。”


这间歇,急诊科护士长朱小燕过来和她说了什么,也是带一口嘶哑的音。正想一起采访下朱护士长,却见她笑着摆了摆手,表示她这会没有时间接受采访。这段时间病患多,加上碰到一个流感高峰期,包括她在内的几个高年资分诊护士,每天需要向病人做大量的分诊解释工作。一天下来,几个人的声音全都嘶哑了。


急诊的分诊护士,是急诊科最重要的岗位之一,由5年以上急诊工龄的护士担任。桂红说,忙的时候,光测体温就可达三五百人次。除此之外,还要做大量的导诊工作。


在这样的氛围里,分诊护士需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在一群或是嚎啕大叫,或是闷声不响的病人中迅速识别,判断出他们病情的轻重缓急,决定优先就诊的人。


昨日,有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因为上腹痛来看病,自己步行进入急诊。来到分诊台前,桂红发现病人面色苍白,手心冰冷,血压也很低。尽管病人认为自己只是肚子疼,没有什么大问题,桂红还是坚决地把他送进抢救室。做了一个心电图,已经提示下壁心肌梗死了,马上进行了处理,使这名危重的病人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来急诊的病人,会按病情被分到三个区,病情最重的,被分到红区,也就是复苏抢救区;病情较红区的轻一些,还有病情稳定又暂时不能住院治疗的人被分到了黄区,就是监护区;至于那些能自行到诊室就诊的病人,则到绿区诊疗区就诊。像手指破裂,骨折的外伤病人,家属与病人自认为病情很急,可是这并不会立刻危及到生命,通常会被安排进绿区诊疗区就诊。这种不按先来后到的就诊顺序,会被很多病人误解。但是,只要带着真诚,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大部分的病人还是会理解的。

护士长朱小燕(右一)和同事紧急处理一老年抽搐患者


有时候,三四辆救护车排着队进急诊,有人问桂红:“你怎么一点都不急啊?”桂红说:“病情急,抢救急,我也急,但我不能慌,冷静应对才行。”这说出了多少有经验的急诊人的心声。桂红坦言,无论碰到多少紧急的情况,只要有她周围的急诊这个团队在,她都能从容不迫。


这样的历练,令人佩服。对于急诊,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来什么样的病人,会发生怎样的事情,急诊人必须时刻准备着,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决战。


04
张秀兰,1969年出生,1987年参加工作,急诊科前任护士长


张秀兰,曾担任急诊科护士长9年。因医院工作需要,目前已调离急诊两年。这个曾经大胆而勇敢的浦江姑娘,从1991年起来到我院工作,已在仙居扎根了二十多年。1998年,她成为了我院ICU的开科护士长,带着6名护士去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ICU进修学习,带回了先进的技术和服务理念,提升了我院重症监护的护理水平。2007年1月,她被任命为急救中心护士长,又将重症监护的理念灵活运用到了急救医学里。 


说起急诊科的各项工作,她如数家珍。她懂得分诊工作的重要性,即便是在老院狭隘的场地上,也设置了一个分诊台。当时只有五张床位的抢救室,她建议搬走所有床头柜,改成壁挂式床头柜,以便腾出空间容纳八张抢救床。有限的医疗条件里,哪里都是她抢救病人的战场,即使在走廊上,她也备上氧气瓶。只要有设备与人员,哪里都可以成为急救的现场。谈起急诊工作,除了救人,急诊护士要管的事情琐碎而繁杂,有时候,甚至还要去保卫科翻监控,寻找那些走失病人,有的人,只是挂瓶后,不告而别了……尽管张秀兰说,她开始并不喜欢急诊,各种各样的病人曾经也把她吓坏了,有的人上吊后被送到急诊,面相狰狞,有的遭遇严重车祸的病人,躯体血肉模糊,肢体毁损变形……

张秀兰(左)当年在急诊和麻醉师一起处理车祸外伤患者


看到医院急诊科的发展,她感慨着其中的巨变,也谈起了急诊科的不易。在这个短时间与病人接触的环境里,病人与医生的交流时间很短,常常会有人与你争执,却没有人会记得你曾救过他。她说,正因为这样,有温度的医疗才更要做好。有的病人,真得救不回来了,那时,你给家属端上一杯水,说上几句安慰的话,足够温暖他们悲伤的心。


近三十年的护理生涯,救回过无数人,就是张秀兰最大的成就感。强将手下无弱兵,张秀兰在ICU和急诊科共十七年的时间里,她所带过的团队,产生了十多名护士长,她们都成了仙居县人民医院各专科护理战线的得力干将。


文 / 应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