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爸爸妈妈们认真学习一些育儿常识,关键的时候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烧伤
应为烧伤的儿童做以下工作:
1、儿童烧伤时有衣物附着在患处,要轻轻的剥去或剪掉附着物。如衣物贴在儿童的皮肤上,千万不能强行撕下。
2、用冷水冲洗冷却患处15分钟左右。
3、不要用任何药膏或药水去涂患处,只能用无菌纱布覆盖所有的患处,避免感染。
4、将儿童的烧伤部位抬高,使患处的血流减少。
5、如果伤较严重,就要将儿童平躺在床上,并抬高儿童的下肢,让儿童的头部倾向一侧,以保证血流向往内的重要器官,防止儿童休克。
二、碰伤
应为碰伤的儿童做以下工作:
1、儿童受到的碰击不是很严重,患处没有出现肿胀或活动困难等症状,可以在皮肤的淤血斑处进行一小时左右的冷敷。
2、如果伤口出血,要用一块消毒的棉垫或卫生纸压迫伤口十分钟以上。如果伤口不大,在止血后,用冷开水洗干净患处,用创可贴盖住患处。
3、如果伤口较大,或碰击物可能带有破伤风杆菌,应当马上带儿童去医院对伤口进行处理,必要时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防止破伤风的发生。
4、如果症状较重,患处出现肿胀或活动困难,或碰伤的部位是头部或胸部,尤其是出现了头晕、呕吐、意识丧失、耳鼻有淡黄色的液体或血流出时,必须立即将儿童送去医院救治。
三、扭伤
应为扭伤的儿童做以下工作:
1、将扭伤的儿童平躺在床上.抬高患处,进行冷敷,以减轻患处的肿胀。
2、在患处垫上棉花,再用绷带将患处并节捆绑起来、注意不要使绷带相得太紧,不利于血液循环。
3、不要触动受伤的关节。如果儿童的患处有畸形或剧烈的疼痛,说明儿童病情不只限于扭伤,可能发生了骨折,这样应马上送医院治疗。
四、烫伤
家长应为烫伤的儿童做以下工作:
1、应立即用冷水冲洗15分钟以上,降低局部温度,减少创面的进一步损伤,减少疼痛。
2、如果起泡,小泡可以不做任何处理。对黄豆大小的水泡,如果创面也比较浅,可以用消毒剪刀剪开水泡,用消毒棉球或纱布蘸干。为避免感染,最好还是到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3、由于小孩皮肤特别娇嫩,耐受力较差,烫伤后往往比较严重,更容易发生感染引起合并症。因此,最好不要自行用药,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错误处理:
1、用麻油、酱油涂抹伤口。
2、用牙膏涂抹伤口。
3、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涂抹药膏。
五、切割伤
家长应为切割伤的儿童做以下工作:
1、伤口不深,只是划破皮肤少量出血,只需用清水(或淡盐水)和肥皂清洗好患处,消毒后用创可贴或消毒纱布敷盖患处就可以了,这样可防止伤口感染。在清洗伤口时要确保将所有的赃物从伤口处洗出;
2、不要将棉花或其他绒毛状的物质敷盖在伤口处,因为它们会粘在伤日上面阻碍伤口愈合;
3、在包扎伤口时要保证伤口有较好的透气性,不能包扎得太紧;
4、每天都要换一次敷料,夜间可以让患处暴露在空气中,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5、伤口严重时,赶快送儿童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六、中暑
儿童中暑时,体温增高可达40℃以上,皮肤干燥、面色潮红、无汗、头晕、口渴、恶心、呕吐、烦躁。有的因出汗过多而丢失大量盐分引起肌肉酸痛甚至痉挛,严重的可有抽风、昏迷、血压下降、皮肤出血等。
家长应为中暑的儿童做以下工作:
1、儿童中暑时,家长可用冷水、冰块或酒精擦体,或用低于体温3—5℃的温水洗澡。或在患儿腋下、腹股沟放冰袋,给儿童进冷饮,争取使体温降至38℃以下。
2、设法降低室温。
3、多让儿童喝水。可给儿童服用藿香正气胶囊等去暑药。
4、重症者赶快送医院治疗。
七、昆虫进入耳道
昆虫等生物性异物,多在儿童睡眼时进人外耳道。昆虫类异物因爬行骚动而使儿童产生难忍的疼痛和不知,儿童表现为哭闹、烦燥不安,偶尔可引起眩晕及耳鸣,严重者可致鼓动膜损伤,影响听力。
家长应为昆虫进入耳道的儿童做以下工作:
1、可用酒精或油类液体滴入外耳道内,将进入的昆虫淹死,再固定儿童善用耳镊将其取出,然后用棉签擦净耳道即可。
2、用此方法难以取出昆虫时,应立即送医院处理。
八、眼内有异物
家长应为眼内有异物的儿童做以下工作:
1、仔细观察异物是否植入眼内。
2、如果异物没有植入儿童的眼睛,妈妈可以翻开儿童的眼脸,让儿童向下看,用消过毒的棉签轻轻地将异物拨去。
3、如异物植入眼内,千万不要去动它,用一块消毒的纱布垫盖在儿童受伤的眼睛上,并用纱布或布条加以固定,并立即就医。
九、鼻内有异物
儿童鼻内有异物,如不及时取出,可能会导致儿童的呼吸发生困难,甚至窒息。
家长应为鼻内有异物的儿童做以下工作:
1、动物性异物进入时,可能1%地卡因将其麻醉后再用鼻钳取出。
2、较大异物进人时,应立即送入医院急救。
十、休克
休克是一种很危险的症状,如果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可以致命。
家长应为休克的儿童做以下工作:
1、必须尽快设法与医院取得联系,或请医生来急救。
2、让儿童平躺着.除头部外伤者外,要注意让他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否则一旦脑部缺氧3—4分钟,就会对脑部造成永久性的损伤。
3、注意保证儿童的呼吸道畅通。千万不要给儿童热敷,因为会使血液迅速从体内的器官中流出,造成危险。
4、随时检查儿童的脉搏,密切注意儿童病情的变化。
十一、惊厥
惊厥是由于大脑反应性异常引起的一种突然发生的症状,患者短时间的全身抽搐或局部肢体抽搐。惊厥发生前儿童可能大声哭闹,接着意识丧失,全身发紫,同时屏气,几秒钟后四肢开始节律地屈曲抖动,可能伴有大小便失禁发生。这种症状可能持续几分钟之久。
家长应为惊厥的儿童做以下工作:
1、让患儿平卧,头恻向一边,以防舌后坠和口腔分泌物反流而堵塞气管。
2、在上下牙齿间可填垫毛巾或手帕,防止咬破舌头。
3、给予头部物理降温。
十二、误用药物
儿童误服药物可表现为:
用药后数秒或数分钟内发生灼热感、胸闷、心慌、面色苍白、口唇发紫、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神志昏迷。用药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生固定性红斑(紫红色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常有殖),兼有发热。突发生恶心、呕吐、腹痛、嗜睡等症状。
正确的处理原则是迅速排出、减少吸收、及时解毒、对症治疗。
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在用药过程中要比成人更加谨慎,这样才能既帮助孩子早日康复,又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图解:儿童普通感冒诊治专家共识!
氨基糖苷类:
常见: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卡那霉素、小诺米星、大观霉素、新霉素等
禁忌:6 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6岁以上慎用,
原因:使用过量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者可使听神经发生变性和萎缩,从而导致不可逆性的耳聋、耳鸣。禁止与速尿合用,可加强耳毒性;禁止与头孢菌素合用,可致肾功能衰竭。
阿司匹林及其复方制剂
禁忌:3个月以下儿童,以及有水痘或流感样症状的儿童或青少年禁用。
原因:儿童患者,尤其有发热及脱水时,使用阿司匹林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儿童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发生瑞氏综合征(一种常见的急性脑部疾病,病死率高达50%)。
萘普生、双氯芬酸、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吡罗昔康
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萘普生;12岁以下儿童禁用尼美舒利;14岁以下儿童禁用双氯芬酸;15岁以下儿童禁用美洛昔康;儿童禁用吡罗昔康。
原因:非甾体抗炎药均可能引起致命的肾损害、胃肠出血、心血管事件(阿司匹林除外);尼美舒利即使短期使用也可引起无症状的、致命的肝损害;吡罗昔康、美洛昔康所引起的严重皮肤反应的风险高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无味红霉素
禁忌:2 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
原因:严重者导致儿童肝脏损伤、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死亡。
复方地芬诺酯(地芬诺酯、阿托品)
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
原因:①地芬诺酯为哌替啶的衍生物,有与吗啡相同的基本结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长期应用时可产生依赖性;②复方地芬诺酯极易导致小儿中毒,早期主要有发热、皮肤潮红、兴奋易激惹等阿托品样中毒表现;后期主要有呼吸抑制、中枢抑制、瞳孔缩小等阿片样中毒表现。
阿苯达唑、哌嗪、噻嘧啶、左旋咪唑。
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阿苯达唑;1岁以下儿童禁用哌嗪、噻嘧啶;儿童禁用左旋咪唑。
原因:2岁以下的儿童接触虫卵的机会要少,一般不需要服用驱虫药;两岁以内的幼儿肝肾发育尚不完善,药物会伤害幼儿的肝肾。
哌嗪、噻嘧啶:可引起头晕、头痛、呕吐及肝功损害,对人体(特别是儿童)具潜在的神经肌肉毒性,应避免长期或过量服用。
阿苯达唑,左旋咪唑:均可导致脑炎综合征、急性脱髓鞘脑炎、迟发性脑病。其中,阿苯达唑的脑炎样反应发生率较低;左旋咪唑发生率较高(临床已极少使用)。
磺胺类:复方新诺明(SMZ-TMP)
新生儿忌用,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临床表现为缺氧性全身发紫;
新生儿黄疸,2 岁以上医生指导下使用。
喹诺酮类药物
常用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禁忌: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不宜使用。
原因:喹诺酮类药物用于数种幼龄动物时,可致骨关节病变,特别是负重骨关节软骨组织的损伤。
西咪替丁
禁忌:16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
原因:西咪替丁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幼儿用药后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雷尼替丁
禁忌:8岁以下儿童禁用。
原因: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连续使用均对小儿的肝、肾功能、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一定损害。雷尼替丁的不良反应较西米替丁少而且轻。
雷尼替丁偶有报道会导致肝细胞性、胆汁郁积性或混合型肝炎。通常是可逆的,但偶有致死的情况发生。雷尼替丁偶有心律失常,例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博停止、心室阻滞及心室早博。
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在用药过程中要比成人更加谨慎,这样才能既帮助孩子早日康复,又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哌醋甲酯:6岁以下避免使用
氨甲丙二酯:6岁以下不用
苯妥英钠:癫痫持续状态,小儿不作首选
地西泮:6月以内的婴儿慎用
苯海索:4岁以下儿童不用或慎用
丙泊酚:诱导麻醉2~2.5mg/kg;维持麻醉0.1~0.2mg/kg;3岁以下不宜使用
利多卡因:早产儿半衰期延长慎用
泮库溴铵:对新生儿、未成熟儿作用时间长,使用警惕过量
吗啡:1岁以内不用
氨酚待因:7岁以下不宜使用
溴己新: 多用于年长儿 (>6岁)
喷托维林: 一般用于5岁以上
右美沙芬:2岁以下要遵医嘱
福莫特罗:<4岁要遵医嘱
丙卡特罗:早产儿、新生儿、年幼儿慎用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 :4岁应慎用,遵医嘱
孟鲁司特钠:2岁国外有颗粒剂,但需遵医嘱
胶体次枸橼酸铋:年幼儿一般不宜服用本品
雷尼替丁:8岁以下禁用
奥美拉唑: 婴儿慎用
比沙可啶:6岁以下禁用
酚酞:婴幼儿禁用
活性炭: 小于3岁如伴长期腹泻腹胀禁用
消旋卡多曲: 不推荐1月以下儿童使用
东莨菪碱: 乳幼儿、婴儿慎用
多潘立酮:1岁以内应特别慎用
西沙比利: 早产新生儿不建议使用
磷脂酰胆碱: 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注射液
柳氮磺吡啶: 2岁以下小儿禁用
头孢呋辛酯:药品不可嚼碎服用,5岁以下不宜用
头孢孟多:早产儿、新生儿不推荐使用
头孢丙烯:小于6月婴儿不推荐使用
头孢哌酮:早产儿和新生儿应慎用
头孢克肟:小于6月婴儿慎用
头孢泊肟酯:小于2月小儿安全性未确立
头孢吡肟:小于2月小儿安全性及疗效未确定
美罗培南:小于3月暂不推荐使用
氯霉素:新生儿及早产儿禁用
乙酰螺旋霉素:小于6月安全性尚不清楚
克拉霉素:小于6月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清楚
阿奇霉素:6月以下小儿口服用药安全性及小于16岁儿童静脉注射安全性均不清楚(新增加)
氨基糖苷类:药典 小于6岁慎用,浙江省版抗生素应用指导为禁用
多粘菌素B:不推荐小于2岁小儿使用
克林霉素:小于1月新生儿不宜应用,(某些药品说明书中为4岁以下慎用)
去甲万古霉素: 新生儿禁用
磺胺嘧啶: 小于2月婴儿禁用
甲氧嘧啶: 小于2月婴儿禁用
呋喃妥因: 新生儿禁用
喹诺酮类: 一般不用于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如病情需要,应完善知情告知。
利福平:不用于新生儿,少用于3个月内婴儿
酮康唑:2岁以下不宜使用,2岁以上慎用
氟康唑:6月以下小儿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未确定
氟胞嘧啶: 儿科用药安全性尚不清楚
金刚烷胺: 不宜用于1岁以下婴儿
阿昔洛韦:2岁以下小儿用药剂量未确定
扎那米韦: 小于7岁用药安全性不详
左旋咪唑:2岁以下禁用
甲苯达唑:2岁以下慎用
阿苯达唑:2岁以下慎用
吡喹酮:4岁以下小儿用药安全性未肯定
阿司匹林: 目前不推荐作为儿童退热药的首选
赖氨匹林:同阿司匹林
尼美舒利:不推荐作为一线退热药(2011年5月20日后12岁以下儿童禁用)
布洛芬:用于3月以上儿童
苯海拉敏: 新生儿、早产儿忌用
茶苯海敏: 新生儿、早产儿忌用
异丙嗪:2岁以下小儿慎用,新生儿、早产儿禁用
马来酸氯苯那敏:新生儿或早产儿不宜使用,婴幼儿慎用
富马酸酮替芬: 小于6月儿童禁用
盐酸羟嗪: 婴幼儿禁用,6岁以下慎用
赛庚啶:小于6岁一次剂量不超过1mg,2岁以下不宜使用
氯雷他定:2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不清楚
富马酸氯马斯汀:新生儿、早产儿禁用
脂肪乳注射液: 新生儿和未成熟儿伴高胆红素血症或肺动脉高压者慎用
维生素A(视黄醇醋酸酯)(可能是大剂量的)婴幼儿对大量或超量维生素较A敏感,应谨慎使用
磺胺嘧啶银:2月以下婴儿禁用
卤米松:2岁以下儿童慎用
樟脑: 婴幼儿禁用
他克莫司:2岁以下儿童禁用
吡美莫司:2岁以下儿童禁用
丙酸倍氯米松:6岁以上使用
糠酸莫米松:3岁以上使用
图解:儿童普通感冒诊治专家共识!
14类儿童常用药与年龄禁忌汇总
哌醋甲酯:6岁以下避免使用
氨甲丙二酯:6岁以下不用
抗癫痫与抗帕金森氏病
苯妥英钠:癫痫持续状态,小儿不作首选
地西泮:6月以内的婴儿慎用
苯海索:4岁以下儿童不用或慎用
丙泊酚:诱导麻醉2~2.5mg/kg;维持麻醉0.1~0.2mg/kg;3岁以下不宜使用
利多卡因:早产儿半衰期延长慎用
泮库溴铵:对新生儿、未成熟儿作用时间长,使用警惕过量
镇痛药
吗啡:1岁以内不用
氨酚待因:7岁以下不宜使用
溴己新: 多用于年长儿 (>6岁)
喷托维林: 一般用于5岁以上
右美沙芬:2岁以下要遵医嘱
福莫特罗:<4岁要遵医嘱
丙卡特罗:早产儿、新生儿、年幼儿慎用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 :4岁应慎用,遵医嘱
孟鲁司特钠:2岁国外有颗粒剂,但需遵医嘱
胶体次枸橼酸铋:年幼儿一般不宜服用本品
雷尼替丁:8岁以下禁用
奥美拉唑: 婴儿慎用
比沙可啶:6岁以下禁用
酚酞:婴幼儿禁用
活性炭: 小于3岁如伴长期腹泻腹胀禁用
消旋卡多曲: 不推荐1月以下儿童使用
东莨菪碱: 乳幼儿、婴儿慎用
多潘立酮:1岁以内应特别慎用
西沙比利: 早产新生儿不建议使用
磷脂酰胆碱: 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注射液
柳氮磺吡啶: 2岁以下小儿禁用
螺内酯: 小于2岁应用应遵医嘱
二甲双胍:不推荐10岁以下儿童使用
头孢呋辛酯:药品不可嚼碎服用,5岁以下不宜用
头孢孟多:早产儿、新生儿不推荐使用
头孢丙烯:小于6月婴儿不推荐使用
头孢哌酮:早产儿和新生儿应慎用
头孢克肟:小于6月婴儿慎用
头孢泊肟酯:小于2月小儿安全性未确立
头孢吡肟:小于2月小儿安全性及疗效未确定
美罗培南:小于3月暂不推荐使用
氯霉素:新生儿及早产儿禁用
乙酰螺旋霉素:小于6月安全性尚不清楚
克拉霉素:小于6月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清楚
阿奇霉素:6月以下小儿口服用药安全性及小于16岁儿童静脉注射安全性均不清楚(新增加)
氨基糖苷类:药典 小于6岁慎用,浙江省版抗生素应用指导为禁用
多粘菌素B:不推荐小于2岁小儿使用
克林霉素:小于1月新生儿不宜应用,(某些药品说明书中为4岁以下慎用)
去甲万古霉素: 新生儿禁用
磺胺嘧啶: 小于2月婴儿禁用
甲氧嘧啶: 小于2月婴儿禁用
呋喃妥因: 新生儿禁用
喹诺酮类: 一般不用于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如病情需要,应完善知情告知。
利福平:不用于新生儿,少用于3个月内婴儿
酮康唑:2岁以下不宜使用,2岁以上慎用
氟康唑:6月以下小儿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未确定
氟胞嘧啶: 儿科用药安全性尚不清楚
金刚烷胺: 不宜用于1岁以下婴儿
阿昔洛韦:2岁以下小儿用药剂量未确定
扎那米韦: 小于7岁用药安全性不详
左旋咪唑:2岁以下禁用
甲苯达唑:2岁以下慎用
阿苯达唑:2岁以下慎用
吡喹酮:4岁以下小儿用药安全性未肯定
阿司匹林: 目前不推荐作为儿童退热药的首选
赖氨匹林:同阿司匹林
尼美舒利:不推荐作为一线退热药(2011年5月20日后12岁以下儿童禁用)
布洛芬:用于3月以上儿童
苯海拉敏: 新生儿、早产儿忌用
茶苯海敏: 新生儿、早产儿忌用
异丙嗪:2岁以下小儿慎用,新生儿、早产儿禁用
马来酸氯苯那敏:新生儿或早产儿不宜使用,婴幼儿慎用
富马酸酮替芬: 小于6月儿童禁用
盐酸羟嗪: 婴幼儿禁用,6岁以下慎用
赛庚啶:小于6岁一次剂量不超过1mg,2岁以下不宜使用
氯雷他定:2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不清楚
富马酸氯马斯汀:新生儿、早产儿禁用
脂肪乳注射液: 新生儿和未成熟儿伴高胆红素血症或肺动脉高压者慎用
维生素A(视黄醇醋酸酯)(可能是大剂量的)婴幼儿对大量或超量维生素较A敏感,应谨慎使用
11、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1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匹多莫德: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
磺胺嘧啶银:2月以下婴儿禁用
卤米松:2岁以下儿童慎用
樟脑: 婴幼儿禁用
他克莫司:2岁以下儿童禁用
吡美莫司:2岁以下儿童禁用
丙酸倍氯米松:6岁以上使用
糠酸莫米松:3岁以上使用
注:如有错误或不全之处,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