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三十四)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来源: 博寿堂中医院/bstzhongyiyuan

上章回顾

天下大定,复归于王道之治。王道之治,在于使天下复归于无名之朴。天之道,不制而公,不令而均,人之制令,则必然的会导致天下昏乱,万物失衡。遵循效法天道来治理天下,就是王道。

行王道,便能生养万物而不息,承载万物而不制,虚容万物而不盈。能行王道者,即为天下王。为天下王,日常应该是如何修养的呢,这正是本章要讲的内容。下面进入本章正文部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圣人奉天道,俗人奉智巧。知俗人智之所智,智也。

人的自我认同,和人格构建,不外乎是用一些人为发明的,后天的知识,来填充进自己的心智里,并认为,那个就是自己。平时,好以我是个什么什么主义者,什么徒自我标榜。这个什么什么的所构建出来的人格,真的是他们所标榜的自己吗?老子认为,不是。不仅不是,还恰恰是丧失了自我,才沦入这种靠外在的装饰物来完成自我认同。

一眼看过去,这些人,不管是自我标榜成什么什么主义者,什么什么家,什么什么徒的,都一样,他们都是拿装饰物当成自己。能看穿这一切的人,就可以说是很有智慧了。

只是看穿了这一切,还不够。如果那些外在的装饰物不是自己,那么自己到底是谁呢?我是谁?如何认知自己?道德经认为,人之名为大伪,大伪害天命。天之命,无名而真性,率天性而无己,天人也。我是谁?我就是天,天就是我,合于天,则万物寂。如此,则天地间豁然洞明,所谓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人与人之间的相争相胜,不过就是他们脑子里面装着的那些主义的争锋。一个价值观,战胜了另一个价值观,并不是因为一个比另一个更接近真理,而是一个比另一个更有力气罢了。什么叫真理,枪炮的射程才叫真理。这就是胜人者有力。

这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好笑又无聊。都是多么粗鄙的人啊。

圣人的心智,里面不装任何的主义,而是装着天地。一个人,给自己脑子里面装上一种主义,去战胜另一种主义,这个只要努力,理论上都能实现,并不是很难。然而难的是,一个人如何才能绝弃人间的一切邪僻伪巧,复归于天。

谁能做到这样呢?太稀少了。所以,战胜别人,没有什么稀罕的,把所有的邪僻的破烂思想,都从自己身心里面扔出去,与天合一,找到本真的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一个人战胜了另一个人,认为这是有所得。把得,理解为伐人奉己,奉而有余,而自以为富。这是一条沿着互相交战,一直走下去也没有终点的路。人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呢,俗人认为,那就是不停的往自己脑子里面装东西,然后去攻伐其他的东西,并认为,打败别人脑子里面的那些东西,就是胜利,就是有所得,就是富强。这样就是成功的人生。

在老子看来,这只是一堆上了发条的机器,被脑子里面装着的东西驱动,互相交战,而人,则沦为被操纵的提线木偶。这种人生,也只能终止于他们所追求的富强了。

有道之人,有该如何的度过自己的一生呢。他先是在自己一身上弃绝了所有的邪僻伪巧。进一步,推而广之,为天下铲除一切邪僻伪巧,使天下长久的复归于王道之治。这才是有道之人,应该追求的人生。

在孔子身上,在荀子身上,在韩非身上,都能看到这种强行着有志特质,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老子的思想传人。那就是以天下为己任,以王道为己志。这才是,事道之人应该有的人生。后世,把道德经,降格的非常低,弄成了世故油滑的处世之术,要么就是一群无聊之徒,成天用抠脚的脏手抠抠心弄弄身,故作高深以修道之人自居,他们哪里能懂,什么叫强行者有志呢。不过就是愚人佩之罢了。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前面三句,分别从我是谁,我和世界的关系,我该度过怎样的一生,三个问题上,给出了无道之人,和有道之人的不同回答。兴王道,如同降甘露于天下,而欲兴王道者,如何修养自己呢,正是从这三个方面来着手的。这句,接上面三句进一步强调既行王道,就要须臾不离才行。所以,道德经一直强调抱,守,不离,为什么呢,因为入道难,离道太容易。

行王道,须臾不离于天地之常。这样天下就会大治,就会有长久的太平。

人裂道,离决于天,则天弃之,刑之,不救而亡。人不离天,则天亦也不离人,不离,不弃,养之,蓄之,则万世莫知其终。如果能做到这样,使天下人都可以不离其天,率乎其性,那么还哪里需要圣人来治理天下呢。

人亡政息,那是人之制,发明制度的人都早就死了,更何况他们发明出来的制度呢,也一定会随之消亡的。天道会亡吗,永远不会,它是永恒的,王道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