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医生这样过冬,“消灭”最难缠的5种病

来源: 青岛卫生计生官微/qdwsjsgw

冬天是最容易生病的季节,空气污染来袭,各种病毒肆虐,再加上吃得多、动得少,让多种疾病找上门来。



1

寒冷干燥,流感侵袭

冬天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变大,给了流感和感冒乘虚而入的机会。人们窝在屋里,用暖气、空调时不注意加湿,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


年老体弱者、儿童、慢病人群、免疫力低下者等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的侵袭。



预防方面,除了接种流感疫苗,还要注意保暖,不要“歧视”秋裤,更不能大冷天还露着脚脖子;


保持家中空气流通,雾霾天不要开窗,空气优良时及时开窗换气;


适度户外活动,比如走路或骑自行车上下班,天气暖和时去公园走走,以增强体质;


多喝水,多吃水果,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少吃油腻食品;


少去公共场所到人多的地方戴口罩;


注意卫生,勤洗手,勤换衣物,常把枕头、被褥等床上用品拿出去晒晒。


出现感冒或流感症状时,别滥用抗生素。


2

气温骤降,护好心脑

冷空气的到来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雪上加霜”。冬天急诊最常见的就是心肌梗死、脑卒中。尤其脑卒中的发病率与季节有明显联系,一般冬季最高,降雪后更是高发期。



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群要防寒保暖,出门戴围巾和帽子,保护心脏和大脑。


多喝水,降低血液黏稠度。


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有助保护心脑血管。


室温控制在18℃左右,避免室内外温差太大。日出后或午后适量运动。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


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原发基础疾病的人群,冬季更需按时服药,不可突然减量或停药,外出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


3

腹部着凉,胃肠受伤

在冷空气的刺激下,胃肠道慢性炎症、溃疡患者常会出现腹胀、腹痛、消化不良、嗳气、反酸、腹泻等症状。冷空气刺激人体,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导致胃肠道痉挛性收缩。



消化道本来就脆弱的人,冬季应特别注意保暖,防止腹部受凉


注意饮食卫生、规律进餐,切忌暴饮暴食、酗酒。少吃生冷、难消化的食物。不宜多吃热性食物,以免引起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


冬季虽冷,但也不宜多吃火锅。过烫的食物会灼伤食管黏膜,不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反复刺激还可能诱发食道癌。


增加锻炼,改善胃肠血液循环。


4

冷风刺激,哮喘复发

哮喘、慢阻肺为代表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冬季容易复发。患者的呼吸道黏膜受冷空气刺激,气道反应性增高,可诱使复发;其肺部比常人更易发生炎症。感冒、咳嗽未及时缓解也可能引发哮喘。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要注意口鼻保暖,外出佩戴口罩。回家勤洗鼻腔,用淡盐水漱口。


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室内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厨房油烟等的侵袭。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补充优质蛋白,适当多摄入奶制品、蛋类、豆制品及萝卜、梨、橘子等果蔬。不吃虾、蟹、海鲜等会诱发哮喘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食品。


坚持治疗,不可擅自减药、停药。可配合呼吸肌锻炼,重点是腹式呼吸训练。慢阻肺患者可每天做一次氧疗,缓解心脏负担。


5

血供较少,足寒伤身

脚位于下肢末端,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慢,血液供应比身体任何部位都少。脚部皮下脂肪很薄,保温性差,人的正常体温一般在36.5℃左右,而趾尖温度有时只有25℃。



建议睡前用热水泡脚


穿厚袜子、棉鞋,雨雪天当心打湿鞋袜;


中老年人冬季洗澡不宜太频繁,水温不宜过高,沐浴后涂抹保湿霜。


保证充足的饮水量,有助皮肤保湿,缓解瘙痒。


(本文来源于生命时报,版权与荣誉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