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冬冬不时咳嗽的声音,妈妈就发愁:
明明感冒已经好了,为什么孩子还在咳嗽?
咳嗽怎么就那么难好?!
这样的烦恼不是冬冬妈妈一个人有,看来我们很有必要探讨一下为什么咳嗽总爱纠缠孩子?
我们能用什么办法去应对?
中医认为,孩子咳嗽是受到了内外夹击:一个是外感的时令邪气侵袭,另一个是内伤的乳食不慎。时令邪气是指季节性的气候变化对孩子健康的影响。寒冷季节,人体阳气内敛。如果不能及时给孩子增添衣物,很容易因为伤肺而引起咳嗽。尤其是遇到暖冬或者寒潮时。
乳食不慎,是在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还较脆弱,如果饮食调节不当,孩子有偏食、过饥过饱、不按时就餐的情况,容易伤及脾胃,使抗病能力降低,或者因为积食而产生内热,引发外感,这就是俗话说的“没有内火,不引外寒”。
● 寒证&热证
偏于寒证咳嗽的孩子,通常衣服穿得较单薄,平时胃口不好,爱吃冷饮,稍微着凉就会咳嗽,还有手脚发凉、怕冷、打寒战的现象,唇舌偏淡,手心发凉,小便颜色淡、次数多,大便偏稀。偏于热证咳嗽的孩子,通常穿得比较多,喜欢肉食,不爱吃蔬菜、水果,不爱外出活动。这样的孩子唇舌偏红,手心发热,小便颜色偏黄、味大,大便干硬,或者几天没有大便。
● 有痰&没痰
有痰的孩子,咳嗽时声音重浊,嗓子里有痰声,口水黏稠,舌苔较厚。如果咳嗽痰多,属于痰湿重,其中痰白而清稀多为寒证,痰黄而黏稠多为热证。没痰的孩子咳嗽的声音发干,嗓子里没有痰声,口水清稀,常伴口干唇燥,舌苔较薄。咳嗽痰少,多是风寒引起的;如果孩子阴虚,属于燥咳,也表现为痰少难咳出。
为什么孩子病好了,咳嗽却还不停?病好了但咳嗽仍不停,中医称余邪未清,迁延未愈。常见的原因有两个。
● 用药过重,关门留寇
中医治病讲究给邪气以出路,常用发汗、引吐、泻下的方法,引邪外出,将邪气从体内清除干净。如果咳嗽一起就用大剂量或高级别的抗生素,或者使用清肺泻热力量较大的中药,就会出现病轻药重的情况,虽然消除了病灶炎症,但同时也会伤及机体正气,使孩子稚嫩的脏腑受伤,余邪被留在体内,引起咳嗽不停。这种情况以干咳为主。这时,可以用1段葱白、2根香菜,加些调味做碗热汤,孩子喝汤后微微出点儿汗,邪气透发出去就好了。
● 过早吃高营养食物,重伤脾胃
孩子刚刚病好,脾胃功能还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如果急于给他补充营养,让他吃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会加重脾胃的损伤,不仅不能补充营养,反而使病情反复,咳嗽不停。中医把这叫做“食复”。遇到这种情况,先要改吃清淡些、易消化的食物,再吃些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片、果丹皮、酸奶等。
半夜或晚上咳嗽厉害的孩子,多是脾湿痰盛,因为痰多又不会把痰咳出来,所以孩子的呼吸声比较粗或痰声重,舌苔较厚。尤其是上床平卧之后,造成肺部的痰液堆积,刺激气道,引发剧烈咳嗽,影响睡眠。如果孩子晚上咳得厉害,可以让他采用半卧的姿势睡觉:叠一块小被或毯子呈坡形,放在孩子上半身下面,把头、肩、背部抬高,就像医院把床头稍稍摇起一样,这样可以缓解痰液对气道的刺激,让孩子睡得安稳些。
孩子咳得不多,但就是断不了根,怎么回事?
● 体质虚弱,元气恢复缓慢
体质虚弱的孩子生病之后,因为脏腑受损,元气尚未恢复,所以会有咳嗽不断根的现象。这样的孩子需要适当增加营养,改善体质。
● 脾气急躁,肝火过旺
孩子情绪急躁、易怒,爱哭闹,通常是因为肝火过旺,孩子表现为面色发青,唇舌发红,需用一些清泻肝火的药物治疗,还要纠正爱急躁的脾气。
在家里可以用一些简便的方法帮助孩子缓解咳嗽──拍背祛痰 让孩子稍微低头,家长用空掌轻拍孩子的后背,然后让孩子咳嗽几下。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排出痰液,减轻咳嗽。
● 按揉合谷
合谷穴在手背拇指和食指中间的虎口位置,并拢手指,虎口处肌肉最高处就是。按揉时微微向食指骨头方向用力就行,每次2~3分钟,每天3~4次,能缓解咳嗽。
● 姜汁揉背
滴2~3滴生姜汁在手心,或用生姜片在手心擦一小会儿,然后用手掌轻轻揉按孩子后背的中部,再顺着背脊方向上下按揉7次,孩子微微出汗或者背部皮肤微微泛红效果更好。可用于风寒引起的咳嗽。
冬天防咳嗽育儿歌谣
适应冷热常锻炼,暖冬严寒避感染;
食勿过度少生痰,汗便通畅热得散;
居处通风气清新,止咳化痰药用缓;
谨记在心践于行,常保儿安少病缠。
客服电话:022-2977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