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降临|市卫计委发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方案

来源: 合肥卫生/hfswsj

根据《合肥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关于做好冰雪灾害天气应急准备工作的通知》(合应急办〔2018〕10号)要求,为提高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市卫生计生委紧急制定并下发应急方案。

一、工作原则

(一)科学规范,积极应对。 切实履行政府公共安全保障职能,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科学、有序地组织和实施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

(二)及时有序,高效处置。 按照《合肥市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快速反应、指挥有力、协调有序、依法规范、及时高效地开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

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组 市卫计委成立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秦继平主任任组长,张晓峰副主任任副组长,各医疗卫生单位1名领导为成员,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二)建立救援队伍

1、医疗救援专业队。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市120、市传染病医院分别组建2支由领导负责业务骨干为主的医疗救治小分队,根据需要随时参加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市急救中心承担全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职能,负责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信息报告管理和现场医疗救援的调度指挥,随时启用与公安、安全生产监督、交通等部门的医疗救援应急联动机制,承担现场医疗急救和伤员转送任务。

2、医疗救援专家组。组建“合肥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医疗救援专家组”,由急诊急救、ICU、外科等相关科室医疗救治专家、学科带头人组成,承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医疗卫生救援任务。在应急处置工作中,服从市卫计委统一指挥和安排,开通绿色通道,做好伤员的院内紧急救治工作,并及时报告应急救治信息。

3、其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供血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等)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相应医疗救援工作。

三、开展救援

(一)救援机制 建立现场急救、伤员转送、医疗救治等卫生系统内部协调有序的医疗救援工作机制。落实工作制度,明确应对医疗救援的程序、措施和工作职责,做到依法规范、科学有序、快速有效处置。

(二)紧急救治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医疗救援应急工作预案,通知相关医疗专家、医疗救援应急小分队成员迅速赶赴医疗救治工作岗位,开通急救“绿色通道”,简化就诊程序,快速收治伤员。迅速做好各种抢救设施、设备、药品、器械准备,根据伤员伤情通知ICU、手术室等相关科室做好急救、收治、手术等准备,根据伤员的数量和伤情,医院统一组织安排医疗技术力量开展应急救治,急诊科首诊负责,外科、骨科、ICU等相关科室密切配合,确保每一个伤员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妥善安排突发事件伤员的住院治疗,直至康复出院或自行出院。全力以赴抢救危重伤员,有危重伤员的,医院院长要一线指挥,调动抢救所需的各类资源,组织医疗救治专家组全力抢救,对于复合伤员,及时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抢救,必要时请求市卫计委或省级医院抽调专家支持抢救,尽最大努力挽救危重伤员生命。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市卫计委部署要求,参与救援工作。其中:市中心血站负责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血液供应保障;市精神病院承担突发事件伤员的心理疏导工作,牵头负责精神病人的应急医疗救治;市传染病医院牵头负责传染病人的应急医疗救治;市三院(市职业病医院)承担各类化学中毒病人的应急医疗救治;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各自职能做好突发事件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技术指导工作。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患者的救治,要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四、加强防范

督促医疗单位清理内部及周边道路冰雪,紧急配备相关防滑物资,在特定区域设置警示牌。加强医疗区域供暖保障,确保防寒供暖物资供应。加强设备维护,对基础设施进行防冻保护,确保稳定运行。向市民推送防病信息,普及防冻知识,提高防范能力。

保障医疗物资供应,加强药品耗材、临床用血等物资储备供应工作。保障医疗救援高效,加强紧急救援调度管理,开通绿色通道,缩短急救反应时间。保障后勤服务质量,确保患者随时喝上热水,吃上热饭。保障信息联络通畅,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督促各医疗卫生单位加强应急值守,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早晚点名和抽查制度。及时消除整改安全隐患,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市卫计委安排市急救中心白天31组值班救护车组,一线急救人员124人;夜间23组值班救护车组,一线急救人员92人。120调度中心调度员24小时值班,每天14人参加值守。安排市属各医院门急诊增加医务人员,全天候应急救治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