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方
组成:
防风15-20克、蝉蜕15克、丹皮15克、地骨皮20-30克、白鲜皮15-20克、生地15-20克、白蒺藜15克、银花20克、连翘15克、甘草5-10克。
忌虾、蟹、甜酒、酒等发物。
适应证:各种原因引起的过敏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过敏性皮炎、鼻炎等。
方解:各种过敏性荨麻疹和皮炎多是血热生风引起。方中防风为祛风之圣药为主,而以蝉蜕佐之,蒺藜助之,其余诸药均为清热凉血之品,平淡之中具有协同之效,因血热得清则风无由生也。
加减法:
1.过敏性鼻炎,风多于热者,可去银翘,酌加桂枝、白芍;自汗则加黄芪、五味子。
2.治各种过敏性皮炎、荨麻疹,尤须保持大便通畅,若大便结燥者,加大黄10克另泡服,便通停后服。
病案举例:
例1.过敏性鼻炎。
钟某,女,17岁,学生。1989年5月16日初诊。患者一年多来,每日早晨起床后遇冷即不断喷嚏,有时连续数十下,清鼻涕长流,平时遇冷风也发作,甚感痛苦。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服西药后有疲乏倦怠之感,而来求治。察其舌苔白润,脉浮缓。是为风邪外袭,肺卫不固之证。过敏方去银、翘、生地、白鲜皮,加黄芪20克、五味子12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服4剂而愈。
例2.过敏性荨麻疹。
鞠某,男,13岁,学生。1989年8月21日初诊。患儿一周前全身突发皮疹,痒甚。一般先从耳后发际等处开始,继则胸腹、四肢皮肤出现红色突起之痒疹,有的由散在性逐渐融成一片。
西医诊断“过敏性荨麻疹”,用扑尔敏等药有所减轻,但未控制发疹而来求治。目前仍大片发疹,痒甚,且腹中隐痛,大便正常。察其舌质偏红苔白干,脉滑数,乃血热生风之证也。以过敏方加白芍15克,服3剂而愈。
2
口炎方
组成:
麦冬30克、天冬15克、生地20克、
黄芩15克、枳壳15克、茵陈20克、
石斛15克、玄参15克、丹皮15克、
连翘20克、枇杷叶20克、前仁15-20克、
生甘草5-10克。
适应证:口腔炎、舌炎。
方解:各种口腔炎、舌炎多是心胃阴虚生热夹湿为患。方中二冬、地、玄、斛滋阴;翘、丹、芩、枇、草清火;茵陈除湿;前仁引心胃之虚火湿热从小便而出。且湿与热结多有气滞,故用枳壳宽中调气,共奏滋阴清热除湿之效。此方实即甘露饮(《和剂局方》)加减化裁而成,但其作用较之更强。
加减法:
1.大便干燥或秘结者,加大黄10克(另泡服),解便停后服,务必保持大便通畅。
2.口腔粘膜溃疡多,痛甚,口臭甚者,用银花30克、连翘20克、黄连10-15克、蒲公英30克、煎汤待温,含漱。用靛玉红撒布溃疡面,更妙。
病案举例:
例1.舌炎。
冯某某,女,57岁,干部。 1988年8月17日初诊。自诉一月来喉头常感不适,舌边有小泡疹作痛,常含化余柑子、润喉片等药,暂时缓解,未予介意。7天前突感舌痛异常,冷热之物均不得入口,去本市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门诊,诊断为“舌炎”,注射庆大霉素并内服中药未效而来就诊。目前舌体连及咽部烧灼样痛,遇辛辣更甚,张口困难,口渴不思饮,3日未大便,小便黄,且微恶寒。察其形体肥胖,面色苍暗少华,咽部口红,舌体红肿边有点状溃疡,上覆白色假膜,脉细而数。此乃感染性口舌炎,原因心胃阴虚生内热引起,近乃内热化毒之象,其恶寒绝非表证,是热毒蕴蒸由里达外而使营卫失和所致,绝不可表散也。以口炎方加赤芍15克、黄连10克、大黄10克(泡服)。并嘱用淡盐汤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8月20日复诊。上方服3剂,舌红肿及疼痛大减,大便日一、二次,能进饮食,恶寒已。原方去大黄再进6剂。8月27日三诊,舌咽淡白,外观正常,脉细缓。但患者陈诉仍感咽喉干燥而微痛。是口舌热毒已去,阴津未复也。乃以养阴清肺汤加味,服而收功。
例2.复发性口腔炎。
魏某某,女,62岁,干部。1995年6月9日初诊。自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已数年之久,服维生素无效,严重时注射青霉素等缓解症状,但不能痊愈,更不能防止复发。近年来口腔溃疡一直存在,只是症状缓解与加重交替而已,多次查白细胞等均属正常。此次疼痛加重,口苦,口干不思饮,手足心热,心烦,睡眠欠佳,饮食尚可,小便黄,大便每日一次而干燥。
察其形体偏瘦,面色苍暗,神情易激动,舌体偏瘦,其边有豆大溃疡两个,周边微红,上呈白色。舌苔白滑,脉细数。此证阴虚湿热之象甚明。以口炎方予服,因当时无靛玉红外用,仍嘱淡盐汤漱口保持口腔清洁。6月13日复诊,上方服2剂,证大减,自感比以往注射青霉素等效果好,且大便滋润,每日解2次。舌苔变薄,脉细。再给予4剂而愈。3月后,患者因感冒咳嗽来就诊,询知口腔炎未曾复发。
3
眩晕方
组成:
石决明30克、赭石30克、夏枯草30克、
半夏15克、前仁15克、泽泻20克、
茯苓15克。
前二味先煎15分钟,后下其余诸药再煎20分钟即成。1日1剂,分3-4次服。
适应证:本方对内耳性眩晕(美尼尔氏病)、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等,以及脑性眩晕,如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等,多种内伤实证之眩晕,均有迅速中止的显著疗效。
方解:古谓“无风不眩,无痰不晕”,上述诸病之眩晕,多由肝风挟痰上扰头目,或阻于中焦使清阳不升所致。方中前三味平肝清肝以制风之动,半夏祛痰降逆,妙在后三味通利小便,引上逆之风痰下行,有上病下治之义。是方药味不多,却包含从三焦论治之理,故其性味平和而效验彰著。
加减法:
1.眩晕重者,加天麻15克。
2.呕吐频繁者,加生姜15克、竹茹12克,先少量频服以和胃止呕,呕止则分次给服。头痛者加羌活15克,血压高者加钩藤30克。
3.大便秘结者,大黄10克另泡服,解便停后服。
病案举例:
例1.美尼尔氏病。
王某,女,15岁,学生。1988年7月6日初诊。其母代诉:患者几乎每年在此月份即发眩晕,发时卧床不能动,天眩地转,频频呕吐,心中不适,必住院治疗,打针输液才得缓解。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病”。昨日复发,卧床不起,头晕目眩,自感外物旋转,恶心呕吐,大便二日未解,好在假期中未误学业而来求治。察患者表情烦躁,舌苔薄白而润,脉略弦数。认为风痰上扰,胃气失和。以眩晕方加竹茹15克、生姜2片,嘱服3剂。7月9日复诊,陈诉服完2剂诸症消失,开始复习功课,3剂服完已如常人。察其舌正脉平,再给原方加谷芽、白术调理脾胃以巩固疗效。1989年暑假中随访未复发。
例2.高血压病。
田某某,男,58岁,退休干部。1988年7月5日初诊。患者高血压病多年,提前退休,常服罗布麻、降压灵等维持。突于近日晕眩异常,天旋地转,不能动弹,动则眩而呕吐,耳鸣如蝉,口苦,不渴,四肢麻木,小便黄,大便已三日未解,由家人护持前来就诊。察其形体壮实偏胖,目光炯炯,面色红华,舌质略红,苔黄白相兼,脉弦滑,血压:24/15kPa。认为肝阳上亢,阳化风动,挟痰上扰,气血奔逆,腑气不通之证,是中风之先兆。
急当镇肝潜阳,祛风豁痰,利水通腑,引奔逆之气血和上扰之风痰下行,方可免中风之虞。以眩晕方加天麻15克、大黄10克(另泡服),1日1剂,并嘱静卧少动,情绪安静,以免扰动阳气。7月9日复诊。患者不需人照顾走来门诊,自诉服药3剂,大便日2-3次,小便增多,诸证大减,已不眩晕呕吐,四肢麻木减轻,查血压:22/9kPa。上方去大黄,加钩藤3克,又服4剂。自觉无不适而停服中药。
例3.脑动脉硬化。
张某某,男,55岁,干部。1988年6月12日初诊。患者经常性头痛、眩晕、耳鸣,近日加重,不能上班工作,西医脑血流图检查:脑血管紧张度增加。目前头痛、眩晕殊甚,尤以眩晕突出,动则更甚,仿佛天旋地转,但不恶心呕吐,口和知味,二便调畅。又其耳鸣如蝉,有时“咚咚”作响,与脉动一致,夜静时尤明显,而五官科检查,两耳本身并无异状。
察其形体偏胖,面色红光,目光炯炯,舌质红苔白滑,脉沉弦滑。其血压不高,血脂正常范围。认为证属肝阳上亢,风痰上扰。用眩晕方加天麻15克、羌活15克。服两剂眩晕和头痛如失,惟耳鸣虽减未除。后以养肝阴、活血化瘀之剂,从本图治。
现在不养生,老了养医生,养生能救你的命,医生却不一定能治你的病
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源于网络)
好药材 好药效 选中药 正元春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
更多精彩,不断更新中医药保健养生知识
您的每一次转发 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